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唐云霞 王友妹

    【内容摘要】当前阶段,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人教版初中古诗文教材内容不仅丰富多彩,郎朗上口,而且蕴含着作者的深邃思想与家国情怀,极具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与此同时,教师通过优质的初中古诗文教学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们的优秀的道德品质与艺术素养。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延展,初中古诗文教学也在积极的追求创新与升级①。在古诗文教学实践中,尽管字、词、句的赏析、记忆、翻译与应用极为重要,但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一些优秀文化思想和文化內涵也值得教师们进行深入的挖掘与解析。并且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古诗文教学进行较为完美的融合,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古诗词教学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与心理健康意识,进而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能够以古鉴今,充分运用一些古诗文作者亲身经历与情感思想去鼓励自我、完善自我、培养自我,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将来高中语文学习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解析新时期初中古诗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古诗文教学方式华而不实

    新时期教育教学大背景下,初中古诗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旧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首先来讲,当前古诗文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较为华而不实。由于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类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教学技术全面渗透到教育领域各个范畴之内,国家也极为推广和提倡互联网技术教学。教师在日常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创建优质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会利用大量的互联网教学资源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然而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许多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与信息化技术,下载许多网络视频教学内容与课件,并且为学生们播放过多的多媒体教学影音、视频与图片资料,结果导致古诗文教学“本末倒置”,学生们关注的焦点与兴趣所在全部集中于多媒体上,而对古诗文的内涵、思想与读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情怀完全忽视②。这种形而上学,过于注重外在形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从本质上提升初中生们古诗文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并且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

    2.古诗文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传统古诗文教学模式通常都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并且古诗文教学内容在新时期教育大环境下仍旧展现出枯燥、单一且乏味的主体特征。学生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古诗文的记忆、背诵、翻译、默写与答题的枯燥学习循环之中③。教师在古诗文的艺术思想、人文理念和情感情怀教学中缺乏一定的重视与关注,学生们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初中生们一旦缺失情感体验与审美升华,对于古诗词传达出的各种美也就无法充分得到理解、领悟与感知,整体学习效果与水平必然会差强人意。

    3.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性较差

    除了上述两大问题与困境外。当前绝大多数初中教师在古诗文教学实践中,并没有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和融入到古诗文教学之中,也就是未能让古诗文中展现出的道德思想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渗透到学生头脑之中和内心世界,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养成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心态④。客观而言,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古诗文教学进行完美结合与紧密联系,进而让初中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挑战与挫折时,能够联想到古诗文中的思想教育和作者所表达的豁达人生境界,进而对自我进行心理暗示与心理指导,让自己能够从容面对各种挫折与挑战。

    二、新时期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教师应当借助古诗文教学教育学生能够坦然面对各种挫折

    新时期教育大环境下,教师想要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古诗文教学二者进行完美融合与互相渗透,首先就应当充分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材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并且对每一篇诗文的作者背景与所处时代环境进行精准解读,进而让古诗文作者们自身经历的人生困难、人生坎坷、人生挫折来影响和教育学生,让初中生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坦然迎接面对各种挫折⑤。举例说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古诗文作者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韩愈、辛弃疾等,这些著名诗人的人生经历都充满了各种坎坷与曲折,并且在面临国家内忧外患以及外敌入侵、生死存亡时仍旧能够保持坚毅的思想与强烈的爱国情怀,创造出一篇篇旷世名作,甚至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传世名篇。这些诗人的人生经历必然能够对初中生们起到激励、鼓舞与引导的作用。比如说,李白一生不为权贵折腰,洒脱豁达,他的人生经历告诉学生:人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与不如意的时刻,面对挫折,必须要拥有一种坦然面对的豁达胸怀。再比如说,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人物苏轼曾经仕途不顺,人生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失意。但苏轼仍旧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始终展示出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与气魄。苏轼一生曾经历典八州,行万里路,经历过无数的穷山恶水,并且遭遇同道反目、小人中伤和朋友背叛。但苏轼仍旧在经典作品《定风波》(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表达了自己的宽阔胸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要知道此时的苏轼正经历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苏轼借景抒情,借诗达意,笑面自己的人身挫折与坎坷。教师应当将这种情感与古诗文本后的创作背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们领悟到更多的人生哲理,并且以这些著名诗人为榜样,增强自己的受挫力,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能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去克服、去解决⑥。

    2.教师借助古诗词情感色彩与情感倾向强化学生内心世界

    平心而论,古诗文中蕴含诸多的情感色彩与艺术色彩。作者不仅会用诗词中流露的词句进行景色的渲染与升华,而且会通过古诗文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的情感立场与家国情怀。教师在进行初中古诗文教育实践过程中,想要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与古诗文教学紧密联系和互相影响,就应当充分借助古诗词的情感色彩与情感倾向强化学生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们更加坚毅、果敢、自信。举例说明,人教版初中语文《破阵子》这篇古诗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对“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以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所展现出的强烈情感色彩进行深度解读,让初中生们能够感同身受边塞诗人辛弃疾强烈的为国杀敌,报效祖国的忠诚情感与豪迈气概。进而让学生们能够从小养成爱国情怀与家园意识,并且形成良好、过硬的心理素养,以辛弃疾这样的大诗人为人生榜样,敢于面对挑战,敢于直面困难,不卑不亢、不屈不挠,敢于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

    3.教师借助优秀诗文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与远大志向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新时期许多初中生们在学习与生活中缺乏远大的理想、志向与人生目标,更没有博大的情怀与良好的心理素质。经常会展现出一种唯唯诺诺、哀哀怨怨的不应用消极思想与理念,一旦面对人生挫折与挑战就会变得不堪一击,表现的茫然失措。鉴于此,教师应当借助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正能量和積极情感因素帮助学生们树立人生目标和远大志向。举例说明,人教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这篇励志经典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范仲淹旷世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进行情感升华与心理教育渲染与引导,让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范仲淹的博大胸怀与远大志向。进而也能够拥有一颗豁达之心,在面对各种困难时锐意进取,形成知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念。

    4.教师借助古诗文教学让学生与自己的内心形成“对话”

    实事求是的讲,初中阶段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的家庭条件、人生经历和个人性格。比如说,有的初中生由于自身长相平平较为缺乏自信心;有的初中生由于自身家庭困难贫穷而在学习上自暴自弃;还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学习成绩较弱变得孤独懦弱且自卑等等。这些不同境遇和因素会致使学生心理产生各种的阴影与负担。教师想要有效解决上述心理健康问题,就应当借助古诗文中的励志思想和正能量精神让每个学生能够和自己的内心形成“对话”,进而找到方向,重拾信心。举例说明,在人教版初中语文《陋室铭》教学实践中。借助“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开篇经典,教师可以为学生传递一种“貌不在美,有德则馨。”“人不在高,有才则名。”抑或是“钱不在多,够花就行。”“房不在大,能住就行。”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进而让学生们能够在一种较为欢快、轻松且愉悦的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氛围下提升自我,能够逐渐接受自我、悦纳自我与认可自我,逐渐扬起自信的风帆,勇敢寻找成功的彼岸。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合心理教育创新化实践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力争寻找到二者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完美化的融合策略与方式,有效培养初中生们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让学生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力争让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① 牛新全.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 文学教育(下),2015(6).

    ② 卢绪军. 探索诗词教学方法,浸润美育教学内涵[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③ 李淑华. 利用古典诗词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D]. 辽宁师范大学,2010.

    ④ 何蕊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中古诗词教学微探[J]. 上海教育科研,2012(3).

    ⑤ 张炬. 浅析古诗词在学生人生观形成中的作用[J]. 语文建设,2012(18).

    ⑥ 林崇德. 心理学大辞典[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