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
黄迎
摘要: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基础就源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改变了审计理念、优化了审计模式、提高了审计效率,给企业审计带来新的变化。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
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实现对企业运营情况的动态管控,保障企业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自20世纪40年代后得到蓬勃发展,并成立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设立,目前成立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及相应行业分会。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深入运用,我们迎来了大数据时代,传统查账式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需求,为了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必须重视大数据的作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手工审计阶段,二是计算机辅助审计阶段,三是信息化审计阶段。审计信息化的成功与否对整个审计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开展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企业规模体量持续扩大,业务活动频繁,与之对应的产生了大量与审计相关的业务数据信息,使得审计人员工作量大幅增加,传统审计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审计工作需求,为减轻审计工作人员负担,降低工作难度,进行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改革是大势所趋,而进行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建设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选择[1]。
2.快速获取信息
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和海量式效应,给人们提供无穷多的数据信息,但是也带来信息冗杂、优劣难辨等弊端。因此,如何在信息海洋中快速提取具备价值的数据信息,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促使我们加快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以便能够快速反应,及时查出对企业审计工作有用的数据信息。
3.改善企业管理
大数据环境下,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首选,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均可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开展,数据信息获取和传播更加快捷,使得管理层能够动态获取全面数据信息,加强对企业各个环节的监管,而不仅局限于财务信息的审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仓储、品控、销售等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便利掌握企业整体运行状态,并且根据外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有效改善企业运营管理。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不够成熟,许多企业没有形成全面认识。一些企业管理层虽然已经认识到进行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各种形式的阻力后便开始打退堂鼓,最终导致该项工作不了了之。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存在“重生产经营、轻审计管理”的思想,认为审计无法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并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因此,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投资上兴趣不高,遇到困难后推诿扯皮者多、解决问题者少,不愿意抽调精兵强将做进一步的建设尝试,严重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审计制度没有及时更新
当前,我国审计制度没有及时进行调整,已经与时代发展产生脱节。加上当下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成熟,许多审计方式方法没有贯彻落实到位,难以发挥作用。审计方式、证据、程序和企业内部管理没有进行有效转变,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许多数据信息因利用不充分造成无谓浪费。加上目前审计工作没有进行统一整合,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处于分散状态,不利于审计工作的统一开展和管理。同时,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数据量始终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审计问题也趋于多元化,但是一些企业没有采取信息化监控措施,不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和漏洞,造成审计障碍。
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许多审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不能够很好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效开展审计工作,使得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成为一纸空谈。审计工作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理解不够透彻,加上企业审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在相关设备操作上不够熟练,在理念更新上不够及时,对于新技术的适应能力较差,创新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1]。
优化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转变思想认识,完善审计信息化体系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需要及时更新审计理念,深入优化审计模型,不断创新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引进先进数据分析工具,以信息化管理及数据驱动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构建全新的审计体系。
首先,增加审计分析内容。利用大数据技术将传统抽样审计扩展到全样本审计,对数据资源进行全面把握。企业可以采取先进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打破原本受到地域、业务种类及风险类别的限制,丰富审计分析方法。在内容方面,可以将标准化数据扩展至多元化数据,对于数据以外的相关审计信息,如图片、视频等,需要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拓宽工作渠道,运用远程管理形式,采取智能化、可视化、多元化的信息分析技术完成审计管理工作。
其次,构建完善信息系统。现代企业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强大计算能力,对审计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合、筛选和分析,将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建立起完善的数据信息库,将财务信息、采购信息、市场信息等相关数据信息记录其中,方便开展审计工作,还可以制作动态分析圖客观反映数据变化趋势,分析其中的风险因素。企业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将企业业务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深度融合,加快对系统数据端口互通及兼容软件开发,使各个系统有机融合在同一程序中,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2.健全信息化建设,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控
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仅用于事后监督,忽略了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的作用发挥。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技术能打破原本信息散乱且难以集中的局限,企业要加强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有效降低审计成本,维护企业正常运行,减少风险发生几率,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要设计预警系统。当前,增值服务作为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未来内部审计工作方向有直接影响,预警系统是企业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一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要充分发挥其事前预警功能。大数据环境下,事前预警系统能够大幅降低风险及事后审计投入。可以设置风险提示,及时评估财务风险发生几率,强化风险预警能力。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对于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甄别,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设立相应监控系统,实现企业风险监控动态化管理。
另外,还可以考虑人工智能技术介入,解决传统内部审计抽样凭经验、抽样服务狭窄、缺乏充足数据信息分析等矛盾和问题,将主观经验判断转变为全样本分析模式下的智能客观判断,增强审计可靠性和科学性。
3.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大数据环境下,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财务管理相关知识,也要具备审计基本专业素养及职业操守,更要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知识有机融合。企业可以通过引进高水平审计专业人才、加强现有审计人员培训、利用绩效考核激励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管,避免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要求审计工作所有凭证都有清晰记录,各种票据、凭证要求保存完好以备检查。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要不断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转变思想观念,构建完善信息体系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高新科技优势,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妍.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000(018):308.
[2]黄健存.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J].财富时代,2019,174(11):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