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教学逻辑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一、对语文科教学逻辑的基础性认识

    关于语文科教学逻辑,拙文《语文科教学逻辑的理解与运用》《语文科教学逻辑阐释》《语文科教学逻辑六问》,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这里,主要从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三个方面来认识语文科教学逻辑,为阐述语文科教学逻辑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打下必要的基础。

    从内涵来说,语文科教学逻辑指语文教师依据共性的教学规律与个性的语文教与学的规律,以完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取舍、教学环节安排与课堂教学推进等实际教学任务时所遵循的规则。或者说,语文科教学逻辑是指语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方法、安排教学环节与推进教学过程时的思维过程。两种内涵的表述,各有侧重,“规则”突出的是理论依据,“思维过程”强调的是对理论依据的具体运用。二者无法截然分开,实际的情形是,语文教师将规则运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从构成要素上来看,依据教学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要素的基本原理,语文科教学逻辑可以确定为学科逻辑、学的逻辑与教的逻辑三个核心要素。学科逻辑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指向的是教学四要素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维度;学的逻辑解决的是学什么、如何学、为什么这样学、学得怎样等问题,指向的是学生这一维度;教的逻辑解决的是如何教、教得怎样的问题,指向的是教师与教学方法两个维度。

    从构成要素内在逻辑关系上来看,依据教学相长等基本原理,学科逻辑与学的逻辑决定了教的逻辑,教什么与怎样教取决于教的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学的特点及规律。

    从本质上来说,语文科教学逻辑是对共性的教学规律与个性的语文教与学规律的遵循与运用,我们一般说的“语文课上得好”“语文课富有逻辑性”“教学效率高”,本质上是语文课遵循了教学规律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的规律。

    二、语文科教学逻辑的价值意蕴

    明确事物的价值意蕴,是展开行动的基本要求及强大动力。研究并追求语文科的教学逻辑,本质上是确立明确的教学规律及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规律,并运用到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以确保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这是对语文科教学逻辑价值意蕴的概括性表达。具体而言,语文科教学逻辑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在于逻辑性。”这一观点包含了这样三个方面的逻辑推演:教学的逻辑性说明教学符合规律性的要求,而规律性带来了科学性,科学性带来的则是有效性。这一观点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是否适应呢?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三个方面的推演:学科教学有其天然而必然的教学科学性要求,语文教学是学科教学,因此,语文教学须遵循学科教学科学性的要求。当然这强调的是学科教学科学性共性上的要求,不能抹杀语文学科教学的个性上的科学性要求。强调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应,是纠正语文教学随意性的必然要求。虽然语文教学有着独特的个性化特征,但每一种个性化特征均以符合共性化特征为前提,语文教学的科学性的具体表现当然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与空间,但否定其科学性的要求显然有悖于教学科学性的前提。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语文教学的艺术化并不矛盾,更为准确地说,语文教学科学性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基础,而语文教学艺术化是语文教学科学性的更高层次的体现。对于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而言,达到语文教学科学性的要求,是更为迫切而必要的目标,在不断追求语文教学科学性的进程中,渐臻语文教学艺术化之境。

    语文科教学逻辑本质上是对教学规律的遵循,这就逻辑地带来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具体而言,语文科教学逻辑要求的是,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教学的推进等方面,遵循语文课程及学科的要求,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要求。语文教学真正达到这些要求,其有效性自是水到渠成之事。

    2.为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带来新的思路与成效

    如何更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解答的关键是抓住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要素。基于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要素指向的是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課程特质的理解及运用、对学生语文学习内在规律的把握及运用、对语文学科教学内在规律的把握及运用。这三个方面对应着语文科教学逻辑中的学科逻辑、学的逻辑与教的逻辑。从语文科教学的逻辑视角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抓住了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教学的本质,为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这一问题找到了新的视角,可以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学生学习规律及语文教学规律的思考与研究,并使之清晰化、具体化、体系化。

    更为关键的是,有助于培育语文教师的科学理性精神,促进语文教师自觉地追求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从本质上来看,语文教学须遵循教学的一般性要求,其个性不能脱离教学的共性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须遵循教学科学性的要求。虽然说语文学科强调人文性,与之而来的是强调教学的个性化、艺术性,但如何确保语文教学个性化不走向标新立异、“旁门左道”的境地?解决之道还须回到遵循语文教学科学性这一要求上来。

    语文教师研究并追求语文科的教学逻辑,就是自觉地找出语文课程的特质及要求、找寻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并将三者有机融合。这样的“自觉”精神,正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关键、最有价值的部分。

    3.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最直接的是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的促进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培育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与创造思维。思维是指理性认识,或者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通常指逻辑思维,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逻辑推理是指由一个命题(前提)推出另一个命题(结论)的思维形式,前提真实与推理形式正确是推理结论真实的两个条件。语文科教学逻辑是逻辑的下位概念,属于逻辑思维的一种外延,也须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要求。借助思维、推理等概念内涵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要让教学内容合适、教学方法科学、教学环节合理、教学实施有效这些结论真实,就必须确保前提——对语文学科特质及要求、学生语文学习规律、教学规律的理解——是真实的;此外,前提是真实的,又符合运用的具体要求,那么,具体的课堂教学有效这个结论就是真实的。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意欲通过单一的逻辑知识的学习是无法实现的,须落实在具体的语文课堂学习与学生课外学习的过程中。语文科教学逻辑强调的是教学内容、方法、环节均须符合语文学科、学生语文学习规律、教学规律的要求,这将带来课堂教学实施的逻辑性。从课堂学习来看,学生长期在富有逻辑性的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将获得对逻辑思维最为直接、直观、有效的实践与体验;从课外学习来看,课堂学习所获得的体验、方法、能力,将更易于实现迁移。课堂学习与课外迁移有机融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育效果也就更为突出。

    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也将落到实处。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个基础上,在具体的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核心素养得到培育。语文科教学逻辑要求遵循语文课程本质及特点、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来实施教学,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上,则体现为抓住语言,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文本不同的教学价值,既有重点,也有综合;在写作教学中,建立体系,有序训练。

    4.有助于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在教育目标达成上,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既有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也有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具体能力方面的要求。如何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将立德树人要求有机融入?有效的解决之道是,以教学逻辑为理论依据,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在富有逻辑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理性精神、责任意识等品德与思维品质、审美能力、语言表达等核心素养与学业能力将得到有效落实,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更全面地育人,育更全面的人的目标。

    三、语文科教学逻辑价值意蕴的实现路径

    探索语文科教学逻辑价值意蕴实现的有效路径,以对语文科教学逻辑本质特征的准确理解为前提。概而言之,从两个方面理解语文科教学逻辑的本质特征:一是须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的一般形式要求,二是对共性的教学规律与个性的语文教与学规律的具体运用。依此探讨语文科教学逻辑价值意蕴实现的三种路径。

    1.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类各种能力的基础与核心,虽然有了逻辑思维能力并不一定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所有问题的解决效果必然受到影响。语文教师学习逻辑知识,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为逻辑知识教学奠定基礎。此外,语文教师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逻辑思维形式,对语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设计与实施等进行思考,以更清晰、准确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与特征。语文教学设计本质上也可视为一种推理的过程,须以正确的前提与推理形式,确保推理结果的正确,这里的推理前提就是语文教师对教学、语文教与学从内容到方法的正确理解,推理形式就是语文教学逻辑中的学科逻辑与学的逻辑决定了教的逻辑。掌握逻辑思维的形式,提升推理的质量,可以有效避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等问题,从而为优化教学效果提供扎实的保障。如何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途径有很多,但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离不开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训练,尤其是理性精神的参与。

    2.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运用教学规律与语文课程教学理论

    逻辑学本身重在研究思维的形式,具体思维的内容,仍须以具体领域的知识为基础。这也要求在运用语文科教学逻辑时,要以教学规律与语文课程的教学理论为思维的内容。前文已述,语文科教学逻辑本质上是对共性的教学规律与共性的语文教与学的规律的遵循与运用。然而,共性的教学规律与个性的语文教与学的规律究竟有哪些?现实的困境是,对教学规律,概念的表达多于具体内容的把握。客观上来说,教学规律本身的复杂性带来了理解的困难;主观上来说,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征,自然需要语文教师们的个性表达,但也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语文教师对语文教与学内在规律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突破这一困境的现实办法,仍须回到教学规律知识与语文课程教学理论的学习上。一方面,学习教学规律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规律,加深对教学规律的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是丰富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是重点,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水平等,此外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也不容忽视,如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语文学科知识、语文学科能力、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学科认知内容及方式、语文教学目标的叙写与达成、语文教学方法的取舍等。

    任何规律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对规律的运用,也须结合具体情境,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学段的共性与班级学生学情的个性、同一类型的文体与具体的文本、同一篇目在不同的学段、同一篇目丰富的教学价值、社会突发事件、教师个人的阅历,等等,都是语文教学的具体教学情境。合乎教学逻辑要求的教学,必然须充分考虑这些具体的教学情境。

    3.主动建构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逻辑

    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逻辑是指语文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与运用、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等的综合体现。虽然教学规律客观存在,且具有共性,但不同的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与运用是不一样的。从规则的特性来看,规则并非完全正确,只有合乎规律的规则,才可能是正确的。因此,作为一种规则的语文科教学逻辑,我们就须辩证看待了。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来看,合乎教学规律的要求,可以确保具体某一次的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但从长期来看,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建构自身的教学逻辑,依据自身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对语文学科特性的理解,强化教学的科学性。这在语文学科领域内,尤其重要。

    四、余论

    追求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问题。虽然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与标准仍有待进一步明确,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具体任务,是非常明确的。依据教学自有其规律性、教学须讲究科学性的前提,可以推论出语文学科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性、须追求科学性的结论。从教学逻辑的角度,确立语文教学优化的新思路,充分发挥语文科教学逻辑的价值,以有效履行语文教师的职责。当然,这里,仍须说明的一点是,强调语文科教学逻辑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发挥,并未违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并非削弱语文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及思想,因为,无论是语文教师的人文思想、语言艺术还是语文教学的情感要素、想象与感悟等非理性方法等等,都将成为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方法、环节的逻辑前提,而这,正是语文科教学逻辑中学科逻辑、学的逻辑与教的逻辑三要素及其逻辑关系的应有之义。

    [本文系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成龙语文名师基地“语文科教学逻辑体系研究”课题、上海市闵行区第四届成龙语文名师工作室研究项目暨闵行区重点课题“语文科教学逻辑的理论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