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与保障

李德海 张敏
【摘要】虽然非公有制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私营企业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非公有制企业成本支出的经营特性和劳资关系的天然对立,使得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应该建立“三点式”的实施机制,即通过引入科学的发展路径,以帮助企业增值作为切入点;通过加强其政治属性,以理顺劳资关系作为立足点;通过扩大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以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落脚点。与此同时,还要从企业外部机制、企业内部机制、内外联合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四个方面来保障基层党建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关键词】非公有制企业 基层党建 实施机制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D6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08.016
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特别强调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而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其党建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短板。因此,如何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有效开展党建工作就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推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顺利进行。
基层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三点”式实施机制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所有的功能模块设计都需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增值和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否则就会面临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的危险。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微观主体,虽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民营企业一样,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是该目标必须要服从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这种服从既不可能来自于逐利的资本所有者本身,更不可能来自于处于被雇佣地位的职工群体,因此,我们必须设计一种外部嵌入机制,让非公有制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劳资关系的统一。换句话说,这种外部嵌入机制必须能够兼顾资方和劳方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广泛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在理论上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在实践中更是集合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先进分子。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告,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总数已经达到8944.7万名,其中既包括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包括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就成为使非公有制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服务于社会主义基本属性的最佳外部嵌入机制,而该组织的建立也就成为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私营企业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私营企业的最主要标志。
虽然非公有企业基层党建的初衷是为了理顺劳资关系,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但是如果这一作用与企业的增值相冲突,那么就很难获得私营企业主的支持,甚至会导致其阳奉阴违,不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企业增值和利润的增加通常是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的。即使劳动者的利益在此过程中也有所增加,但是其与资本所有者的相对差距在持续扩大,这种相对剥夺感也会加剧劳资关系的对立。所以,基层党建工作在促进企业增值的基础上,还要以实现新增价值的公平分配即理顺劳资关系作为基本立足点。在帮助企业增值、理顺劳资关系的基础上,必须要将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最终的落脚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通过非公有制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将私营企业主和广大职工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吸引和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从而大大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保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保证,所以,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建必须以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最终落脚点。
综上,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要顺利有效开展,必须要遵循上述“三点式”实施机制,即以帮助企业增值为切入点,以理顺劳资关系作为立足点,以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落脚点。但如何将这“三点”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套可行的实施机制呢?首先,以企业增值作为切入点需要引入科学的发展路径,基层党建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首先体现在对企业发展的引领上,要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将职工和各类人才紧密团结在一起,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激情与干劲,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引领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以理顺劳资关系作为立足点需要继续强化其政治属性,这也是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引导私营企业出资人正确处理好政商关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组织生活和党员的教育和监督。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职工群众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团结,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使企业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后,以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落脚点,需要不断扩大其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党组织要随时利用自身接近广大职工、私营企业主、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便利,积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吸收优秀的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而扩大党员覆盖的广度。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以群众反映的问题为导向,狠抓整改落实,切实严肃党的纪律,树立党的形象,发挥党的引领作用。
综上,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必须要遵守“三点式”的实施机制,即通过引入科学的发展路徑,以帮助企业增值作为切入点;通过加强其政治属性,以理顺劳资关系作为立足点;通过扩大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以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其落脚点,最终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实施的保障机制分析
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通过上述实施机制,我们可以发现其功能主要表现为三点:帮助企业发展、协调劳资关系、加强党的建设。要保证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还需要一系列保障机制,这些保障机制既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自身的。
外部保障机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探索中的重要举措,为了保证其顺利开展和实施,必须要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战略部署和实现目标进行明确规定,从而使得非公有制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这样才能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走走形式和过场”等问题出现。在此基础上,还要统筹兼顾,落实党建责任。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分工体系和责任划分标准,一级抓一级,严格落实到位,对于不落实整改的坚决追责到底,这样才能从外部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切实有效开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归属较为混乱,有的实行纵向领导,归上一级党组织领导;有的实行横向领导,归所在地的党组织领导;还有的实行混合领导,既要对上级党组织负责,还要对所在地党组织负责。这种复杂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工作的分工和责任划分,因此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的领导问题作出明确划分,以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内部保障机制。由于每个企业所在的行业和产权结构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各个企业的内部保障机制必然千差万别,但有几点是共通的。一是制度保障,即如何在企业内部对基层党委的地位和功能进行界定,如何确保基层党组织够在企业内部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如何保证基层党组织及时全面地聽取职工群众的心声并向企业管理者反馈和提出意见,这些都需要在企业章程中有所体现,是企业在未来制度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基层党委的权力和地位设计中,既不能让其权力过大从而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不能让其权力过小从而不能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二是人员保障。党建工作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尤其是在理顺劳资关系方面,对于人员的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党委会成员必须是经过全体党员推荐选举的,对此企业必须要从人员上给予积极的配合。在企业内部职工管理者不存在合适的人选的情况下,企业也应该积极配合上级党委的任命,吸纳外部人员进入企业内部进行基层党建工作。而对于这些外来的党委负责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积极配合,不能搞形式,更不能阳奉阴违。三是场地保障,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贴近群众,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倾听职工的心声,并与企业所有者和管理人员保持密切联系,要定期开展相关的学习和沟通活动,因此需要企业为党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和活动场所。
联合保障机制。基层党建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其涉及的主体和环节较多,不仅需要各方各自的努力,而且还需要各主体之间的联合努力。因此,除了来自企业的外部保障和来自企业的内部保障之外,我们还需要内外部联合起来,共同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联合保障。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费保障,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功能众多,这既可以帮助企业顺利成长,也可以反映职工群众的心声,还可以加强党的建设,因此,不同的主体也需要根据基层党建工作的贡献为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对于企业而言,其需要为其内设机构即基层党委会的成员发放工资,并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津贴。作为基层的党员,其需要定期向基层党组织交纳党费。尽管党费需要进一步上交到上级党组织,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出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活动的需要,上交的党费大部分会返还给基层党组织,这就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经费来源。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党的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党建立项等方式为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筹措经费。此外,如果工会与党委的职能合并,还可以通过向职工群众收取工会费的方式为相关群众活动的开展筹集经费。这种多方筹措资金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经费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基层党委的独立性,避免其因为缺乏资金而受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掣肘,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协调劳资关系的职能。
监督反馈机制。人都是有惰性的,共产党员也不例外,所以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有监督机制作为保障。与此同时,要不断地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其实施效果,还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党建工作反馈机制。一方面,要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年度计划,并实行目标制管理,层层落实相关责任,对于未完成相关目标的单位或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和采取其他惩罚措施,同时通过群众走访、有奖举报、随机调查等方式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对腐败和违法乱纪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和治理。与此同时,对那些党建工作卓有成效的基层组织和个人进行奖励和通报表扬,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要总结成功经验在各企业内部进行推广。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反馈机制的建设。由于市场经济的情况千变万化,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也要顺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以保证其发挥最佳的效果,尤其是基层党建帮助企业成长方面,必须不断根据市场外部环境和职工内部心理的变化调试自己的战略举措,从而为非公有制企业的成长提供最佳的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邱观建、付佳迪,2016,《从“戴红帽子”到“多元主体共治”:非公党建中企业家的行动逻辑》,《社会科学研究》,第1期,第80~88页。
党齐民,2017,《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第1期,第63~68页。
范霞,2016,《非公企业党建中坚持群众路线的思考》,《理论与改革》,第1期,第78~81页。
责 编/杨昀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