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及改善对策
邹丽琼
〔摘要〕了解中学教师的职业效能感现状及其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将对提高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调查以广东省中山市1250名中学教师为对象,采用自编的“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问卷”与“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整体情况良好,均分自高到低依次是人际交往、职业能力、角色认同、职业状况、同事认可、过往经验、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2)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普通人群。(3)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的各维度和SCL-90的各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职业效能感能够很好地预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职业效能感;心理健康;专业成长;中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1-0014-07
一、 引言
心理健康和教师职业效能感均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不仅对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据樊洁、宗岚[1]提供的数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对象调查,结果显示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这告诉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
职业效能感是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职业领域的运用。自20世纪90年代自我效能理论引入我国教育领域,教师职业效能感的研究就引起广泛关注。Bandura认为,人们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中起主要作用,他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2]。研究者们根据这一概念也不断提出职业效能感的概念。如纽曼和史密斯提出“职业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是否能够引起学生成功学习和个人满足的一种知觉”;俞国良和罗晓路[3]认为“职业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和信念。”陈植乔[4]把高校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定义为:在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老师对自己成功完成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的能力信念。
那么,中学教师的职业效能感状况如何,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和感受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对提高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广东省中山市中学教师为被试,探讨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中山市1374名中学(包括初中与高中)教师进行正式测试,共发放问卷1374份,收回有效问卷1250份,其中初中教师600人,高中教师650人,男教师588人,女教师662人,城区教师437人,镇区教师813人。
(二)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两份问卷进行调查。
1.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問卷),由Derogatis编制,王征宇修订[5]。该量表内容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睡眠等,被公认为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准确刻画自觉症状等优点。量表采用等级计分制。
2.自编“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问卷”,共41道题目。测试教师按照问题与自己的符合程度进行评分,评分采用4点量表。如认为该项目“完全不符合”则选1分,认为该项目“完全符合”则选4分。为避免系统误差,量表有部分条目是采用反向计分,待数据处理时再重新编码。问卷的α系数为0.9183,各因素层面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8左右,表明此问卷的信度良好。所有项目与所属因素的相关系数均在0.155~0.898之间,p=0.000,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在0.312~0.616之间,p=0.000,说明41道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可以保证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而且各分量表的分数与总分之间的相关较高0.595~0.750,达到显著水平。
(三)统计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的总体状况
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整体情况良好。表1显示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平均分达到113.91,也就是说,在41道项目中,每道题的均分达到2.78,在4等级计分中属“比较符合”到“完全符合”等级之间,总体情况良好。各维度每一项目均分自高到低依次是人际交往、职业能力、角色认同、职业状况、同事认可、过往经验、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以平均分加减一个标准差,作为评定高职业效能感、中职业效能感、低职业效能感的标准,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人际交往的效能感是最高的,高效能感与中效能感的人数比例达到了80%以上,而社会支持的效能感最低,低效能感的人数达到21.1%,从效能感总分上看高效能感与中效能感的人数达到60.9%,低效能感人数达到了39.1%。
(二)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
本研究的1250位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比全国常模高。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很显著(p<0.001),见表2。这些都说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普通人群。如果SCL-90因子分达到2分或2分以上,一般认为严重程度已达到中度或超过中度水平,说明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如果以9个因子中任一项等于或超过2作为心理问题的检出标准,那么检出率达到49.4%。其中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是强迫症状、抑郁、躯体化、敌对、人际敏感、偏执、焦虑、精神病性、恐怖。
以上结果表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从整体上看并不理想,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只占了少数,但是有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教师达到了半数左右,尽管大多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总体上属于健康状态,但是却有很多教师在某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三)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r值)
将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各维度的得分与SCL-90各因子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由表3可知,职业效能感的各维度和SCL-90的各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特别是职业状况、过往经验、角色认同三个维度与SCL-90的各因子呈显著的高相关。被试在职业效能感分数越高,SCL-90各因子的得分就越低,也就是说职业效能感高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反之,职业效能感低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
(四)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相关性(r值)
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相关性比较见表4。表4显示,男女教师职业效能感总分及其职业能力、职业状况、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生活满意度、过往经验、角色认同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同事认可与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与男教师无显著相关性。
(五)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在学校所在地上的相关性(r值)
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在学校所在地上的相关性比较见表5。表5显示,城区教师与镇区教师职业效能感总分及其职业能力、职业状况、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生活满意度、过往经验、角色认同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同事认可与镇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与城区教师无显著相关性。
四、讨论与分析
(一)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整体状况
本研究发现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整体情况良好,8个维度自高到低依次是人际交往、职业能力、角色认同、职业状况、同事认可、过往经验、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
为什么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各维度中人际交往效能感得分最高,这可能与教师这个特殊群体有关。教师群体相对于其他的社会群体,人际关系比较单纯,表现为领导、同事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比较一致,同事之间利益冲突相对较少,而且大家工作的对象都是学生,因此,彼此之间可以保持较好的沟通与交流。仅次于人际交往的是职业能力效能感,这说明中学教师大部分都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教师工作岗位,而且可以妥善解决学生问题,有效帮助学生。中学教师职业能力效能感比较高,首先可能与中山市近十几年来对招聘教师的要求有关。近十年,中山市招聘教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表现为学历、专业、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因此,中山市中学教师群体整体综合素质比较高。其次,因为老师能够较多关注学生的思想,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与转化,能与学生互相信任和尊重,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教师能从与学生的相处中得到较高的职业能力效能感。社会支持效能感在八个维度里得分最低,说明中学教师认为自己得到的社会物质与精神支持不够,这包括社会、学校领导及同事等对自己工作的支持。社会支持是个体社会性发展所依托的社会关系系统,是个体采用应对策略和应对外部行为的重要外部资源[6]。社会对教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教师使用最多的赞美词就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教师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还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但是在社会对教师寄予高期望的同时,却出现了不尊重教师、教师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差的反差。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那么教师的劳动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教师的工资相比其他行业还是较低的,特别是镇区教师的待遇。中学教师认为学校领导的支持不够,可能是因为对教师个人的特色与专业发展关注较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可能是造成中学教师认为学校领导的支持不够的主要原因。
(二)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而且在九个因子的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职业压力大。中学教师要面对中考、高考等升学率的压力,不仅工作量多、学科繁杂、教学任务重,而且工作时间长,特别是那些班主任教师,经常要早出晚归,这使得很多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特别地紧张。加之面对当前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和家长日益觉醒的权利诉求等,这些都给中学教师带来种种有形、无形的压力,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2.专业发展压力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中学教师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熟练运用新的科学成果,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而且要求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现在评价教师科研能力越显重要,但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他们很少有时间去进行科研,因此专业的发展就比较受限,进而加大专业发展的压力。
3.经济压力大。特别是青年教师,面临结婚、生子、买房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经济压力就更大,心理安全感就更不足。这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4.角色冲突压力大。教师这一职业角色具有多重性,这经常使得教师在认同和履行职业角色时充满困惑和冲突。一方面,社会、家长、学生赋予教师较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如无私奉献、不计得失等,却忽略教师个人和家庭的工作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当教师理想形象受损,则会遭到社会的强烈谴责,教师本人也愧疚难当,这使得教师承受很大的压力。
(三)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能够很好地预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发现,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的负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职业效能感高的教师身心健康水平高于职业效能感低的教师,这与马雪玉关于高校教师的调查结果相一致。马雪玉[7]调查指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效能感相關程度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具有较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师其职业效能感也比较高。职业状况、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生活满意度、过往经验、职业能力能够很好地预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因为职业状况效能感高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报酬、工作前景、工作职责等方面比较满意,这会使他们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投入教学,从而获得较多的机会和较高的成绩,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效能感高的人,在平时工作中能够对遇到的困难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和行为,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困难与挑战,降低焦虑与抑郁。生活满意度效能感高的教师,对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比较满足。
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当一个人感觉需求得到满足时,生活态度就会趋向于积极、乐观、平和,从而减少身心问题带来的困扰。过往经验效能感高的教师,有比较多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自信心,减少失败体验、悲观心态和自我怀疑。职业能力效能感高的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比较自信以及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比较自信,这使他们能够较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困难,正确看待自己的努力,并且更容易得到同事的认可,学生的信任,这无疑会使一个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当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会反过来影响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二者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可以促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提高教师职业效能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
研究发现,职业能力、生活满意度、同事认可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程度,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这可能与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所造成的性别角色特点有关。在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中,男性更为主动、理性、有能力、洒脱,因此,他们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优越感,对自己的能力比较认可,在中学教师队伍中,比较出色,担任主要职务的以男性为主。而女性较被动,情绪化,显得更优柔,发展机会也较少,在日常工作中显得对能力信心不足。女性相对于男性,对生活比较计较,更喜欢去和别人比较,因此生活满意度比较低,容易产生自卑。在传统文化中,女性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其喜怒哀乐很多时候都受他人影响,因此,同事认可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更大。
(五)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在学校所在地上的差异
研究发现,镇区教师的效能感总分、职业能力、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生活满意度、过往经验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程度显著高于城区教师,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镇区教师得到的社会支持更少,相对于城区教师,镇区教师社会地位、工资待遇比较低,更难获得发展的机会,工作也比较难得到社会、教育局的认可,失败的体验较多,这些无形中给镇区教师造成巨大的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五、结论
本研究对中山市1250名中学教师进行“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问卷”与“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调查,有以下发现。
1.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整体情况良好,八个维度每一项目均分自高到低依次是人际交往、职业能力、角色认同、职业状况、同事认可、过往经验、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
2.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普通人群,如果以9个因子中任一项等于或超过2作为心理问题的检出标准,那么检出率达到49.4%。
3.职业效能感的各维度和SCL-90的各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职业效能感高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反之,职业效能感低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职业状况、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生活满意度、过往经验、职业能力能够很好地预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4.男女教师职业效能感总分及其职业能力、职业状况、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生活满意度、过往经验、角色认同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5.城区教师与镇区教师除了同事认可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均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同事认可与镇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与城区教师无显著相关性。
六、提高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构建社会对中学教师的支持网络,增强教师的社会认同感
在中学教师职业效能感得分中社会支持效能感得分最低,也就说明中学教师认为得到的社会物质与精神支持不够,因此,构建社会对中学教师的支持网络,增强教师的社会认同感,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效能感。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并可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引导公众对教师建立合理的期望,以此形成良好的社会信任氛围。教师只有在支持、信任、宽容的氛围中,才能增强工作中的尊严感,教师也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充满激情与信心。其次,适当提升教师工资待遇,并保障教师的各项权益。这不仅能使中学教师体验来自职业的优越感,更能增加其职业尊严感。
(二)学校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组织环境与成长环境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制度要公平、公正,不要仅以教学成绩论成败,而应更多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学校要重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职业生涯管理,创造有利时机,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职业效能感,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体和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教师工作稳定,步调规律,生涯规划并没有引起当前中学教师足够的重视。因此,学校要强化教师生涯规划意识,指导教师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特别是结合教师的职称评聘与省、市、镇双名工程(名教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评选与培养这两个项目,与教师一起制定成长计划,并在这个过程中为教师提供专业帮助与指导。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及学历进修,特别是为教师提供科研方法指导,以便教师的专业化能够更好发展。
要在学校内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设立面向教师的辅导室,使教师拥有情绪宣泄的适宜场所,开展教师心理对话或教师团体辅导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师本人要正视问题,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提高教师职业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因此不仅要靠外界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更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首先,教师要对自我的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进行自我调节,提高自我职业的满意度与幸福感。当出现消极情绪时,及时寻求帮助,设法解决。其次,教师本人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争取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再次,教师个人要对自己有自我发展的需求,不断学习,提高个体竞争力,从而增强自我职业效能感。
参考文献
[1]樊洁,宗岚.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当代教育论坛,2006(22):85-86.
[2]韦健涛.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27):29-30.
[3]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2-79.
[4]陈植乔.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效能感调查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21-122.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8.
[6]朱丹.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和自我维护[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3):75-76.
[7]马雪玉.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效能感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08(1):122-123.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板芙镇第一中学,中山,528459)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