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园模式下城乡融合管理初探

    陆卫珍 徐优

    

    

    天台县机关幼儿园创办于1983年,2014年8月成立幼教集团。现共有六个园区,其中四个城区园,两个乡村园。龙溪乡中心幼儿园和三州乡中心幼儿园这两个乡村园与机关幼教集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日常保教管理由集团内的一所城区园负责。为有效落实与推进城乡幼儿园均衡发展,我们推行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经费管理、统一教师招聘调配、统一教师工资发放、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考核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我们根据各园的地域资源、师资资源、家长资源等实际情况,近十年来始终坚守“资源共享·互补”的理念,走出一条适合城乡融合管理的发展之路。

    一、管理引领,稳步提升乡村园保教质量

    刚成立幼教集团时,两所乡村园的办园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保教与后勤管理方面。于是,我们予以量身打造,分别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并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引领。每学期,我们委派由城区园的园长、副园长、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参与指导乡村园的保教与后勤管理工作,助推乡村园的保教质量稳步提升。

    当时,龙溪乡中心幼儿园只有一名正式在编教师和两名临时聘用教师,管理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日常保教工作质量有待提高。为此,我们建立了长期的送教、送管理机制,城区园园长、教师每个月一次风雨无阻去龙溪乡中心幼儿园送教,不仅带去了优质的教育教学活动,还带去了先进的管理和保教理念。教师们经常带书籍、游戏材料等给山区孩子。在龙溪、三州两所乡村园参加省二级幼儿园等级评估时,我们发动城区园教师分批前往,在环境创设、档案整理等方面给予帮助,还安排城区园园长及骨干教师长期驻园给予专业指导。在城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两所幼儿园同时被评为省二级幼儿园,并于2019年均顺利通过省示范性合格乡镇幼儿园的创建。除此之外,集团领导班子成员每学期初、末都会走访乡村园,了解乡村园办园质量及安全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从而及时解决问题。就这样,以城乡结对融合管理的方式助推乡村园的保教质量稳步提升。

    二、师资互派,促进城乡园教师共同成长

    为提升乡村园师资水平,促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我们通过定期、不定期派送城区骨干教师下乡支教、乡村园教师进城跟岗实习等方式,传播先进的保教理念,落实科学的保教行为。下面是被互派的两位教师的工作感悟。

    ●城区园教师的支教感悟。在乡村园支教一年的经历是我幼教生涯中一段美好的回忆,支教的前半段时间,我们在乡村园旧园舍中生活、工作、学习,其他的困难都还能克服,一到雨天就很糟,真的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教师们只能忙着用脸盆接漏进屋内的雨水。幼儿园的房子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造的,教师和孩子们需要走过30米宽的露天小操场去简易的“盥洗室”如厕。如遇到雨天,操场的地面就露出了一个个水坑。师生要去“盥洗室”既要撑着伞又要避开水坑,很不方便。雨天,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也无法开展。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我,反而激起了我克服困难的斗志。等雨停后,我带领教师和孩子们在附近村里运来砂石填平水坑、铺设地面,使雨天的操场上不再泥泞,也不再有积水。雨天,孩子们无法在户外活动,我就根据当地的资源及孩子的特点,设计了“青蛙跳”“抬花轿”等室内运动游戏,以满足孩子们的运动需要。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從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客人老师”,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参与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带领教师们开展教研、培训活动,特别在关注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上下了不少功夫。如,孩子们看到幼儿园院子里的树上有鸟窝,有了要为小鸟做窝的想法。我引导孩子们思考: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做鸟窝呢?为什么?你会把鸟窝放置在什么地方呢?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要造一个宽敞的鸟窝让鸟妈妈和鸟宝宝住得舒舒服服的;有的说要建个有屋顶的鸟窝,这样小鸟就不会被雨淋了……在我的帮助、引导下,孩子们各自制作了自己设想的鸟窝,并放置在幼儿园院子里的树上。我想,孩子们会有这样暖心的行为,一定是感受到了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尊重,当他们拥有爱的能力后,也会学着去爱别人。又如,离搬到新园舍的日子越来越近,有孩子提议要制作一棵五彩树放在新园舍的门厅里。我们认为孩子们的想法不错,便决定帮助他们实现愿望。门卫师傅从家里搬来了一棵枯树,孩子们在操场上捡了各种各样的树叶,然后把这些树叶洗净、晾干,再拿到涂鸦区把每片树叶都涂上颜色,最后用丝线把一片片树叶挂到枯树枝上,五彩树就制作成了。孩子们表达了对新园舍的期盼和喜爱。

    后来,我们搬进了新园舍。我便与教师们重点研讨如何优化孩子的一日生活活动。如,在孩子们的就餐环节,原先是由食堂阿姨和班级教师一起分好饭菜,餐后也由保育老师帮助整理桌面、餐具等。这种直接代劳的做法剥夺了孩子学习自我管理的机会。搬到新园舍后,我们改变了这一做法,首先添置了快餐盘,让孩子从自主打饭菜做起,学习自主整理桌面、餐具等,再逐渐学会自理其他生活活动。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大大提高了,同时也学会了帮助他人,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使生活活动更加井然有序。

    之前,我认为去乡村幼儿园支教,是去指导和帮助那里的教师和孩子获得发展的,现在认识到这样的想法非常肤浅。其实,我在乡村园教师和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如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仍然积极乐观地生活、学习的精神,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淳朴、真诚的品质,等等。这些将成为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支教活动不但让我在专业上获得发展,更让我在精神上得到升华。

    ●乡村园教师的跟岗感悟。为期一年的城乡交流活动,让我有幸能在天台县机关幼教集团劳动路园区跟岗学习、工作一年,受益匪浅。这种收获不同于在大学课堂上聆听专家的理论讲座。劳动路园区优美的环境、先进的管理理念、规范的管理流程、丰富的教研活动、和谐的家园互动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园舍环境上处处体现了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以及人文关怀,整个幼儿园自然整洁,令人愉悦,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环境都凸显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环境不再是精致的摆设,而是能让孩子与之充分互动,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能推动孩子的深入学习。环境更多的是由孩子自主创设,并根据孩子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师们都很敬业,无论是观察、了解孩子,还是设计、组织活动都一丝不苟,班级教师之间配合默契,不管是晨间体育锻炼活动、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幼儿日常生活、游戏活动的组织,班级教师之间都能密切配合,使每个活动的开展都自然、顺畅。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主动地表达、毫无保留地分享,以及幼儿园的公众号上的那一篇篇教学活动案例,令我感动和敬佩,助推我成长。这里的孩子有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有较强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教师都会给予孩子亲身体验、操作的机会,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

    总之,这一年的交流学习令我收获满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不断学习、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回到龙溪幼儿园后,努力将学到的先进理念落到实践中。

    三、真诚帮扶,切实改变乡村园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

    针对乡村园教师专业水平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安排城区园经验丰富、教学技能突出的骨干教师通过驻园指导、联合研训,以及与乡村园教师结对等方式给予帮扶,帮助乡村园教师逐渐改变教育观念和行为。

    如,县机关幼教集团天都园区骨干教师团队第一次走进三州乡中心幼儿园时,发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内容单一,孩子参与度低;游戏材料匮乏,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材料可供孩子游戏;环境和材料没有根据孩子的活动进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游戏效果大打折扣。针对环境创设问题,城区园骨干教师们制订了对三州乡中心幼儿园进行长期帮扶的计划。首先,他们向教师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通过引领乡村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让他们逐渐理解环境的教育价值,通过对幼儿园现有环境的评价及问题梳理,引发教师儿童观、教育观的碰撞;其次,认真听取乡村园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困惑,对如何发挥环境的作用、如何投放区域材料等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且在实践中给予切实可行的指导,让教师认识到材料的投放必须合理有效、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成长;最后,帮助乡村园教师挖掘本土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设富有本土特色的园所环境。如,收集农村自然资源,把玉米皮、稻草、麦秆,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树桩、树枝、树叶、沙、石、泥等投放在相应的区域,解决孩子无材料可玩的问题,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然后指导该园教师逐步创设更丰富多样、自然有趣的环境,以满足孩子深入探究、学习的需要。通过帮扶,三州乡中心幼儿园教师们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改变,认识到“环境不只是给孩子看的”,开始重视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努力为孩子创设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可变性和互动性的环境,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需要,使孩子在与环境互动中获得各种功能的发展。

    又如,一开始乡村园教师完全按既定的课程计划组织一日活动,他们只是单纯的课程执行者。针对这一实际,城区园骨干教师从学习、梳理课程基本概念到各种实践尝试,给予乡村园教师实实在在的帮助,助推他们小步前行。经过城乡教师三年的共同努力,乡村园教师逐渐学会了观察、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已有经验,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挖掘和利用周边课程资源,支持儿童深入探究和学习。在课程故事分享会上,乡村教师能够自信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做法。在城區大教研的引领下,乡村园教师努力尝试融合传统的民俗、农耕文化以及自然景观,组织孩子开展相关的项目活动,追随孩子的兴趣,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究学习。如,大班活动“走秀那些事儿”是基于天台主题音乐喷泉中济公、仙女等人物形象生成的。教师放手让孩子自选角色及背景音乐、自主搭建舞台、设计服装,亲手制作服装。活动中遇到不少困难,孩子们通过同伴合作、亲子合作等策略一一予以解决,从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又如,开始时,乡村园周计划活动内容安排得满满当当,周教研会上,很多教师提出,如果按照周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很难满足所有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也无法支持孩子们的深入探究。于是教师们经过研究、讨论,调整了原周计划,活动安排适度留白,以支持孩子们的探究活动。

    在课程小组的带领和推动下,不管是城区园还是乡村园的教师已全面融入课程改革之中。每个园区的教师在园本课程的建构、实践与反思中,主动参与、共同学习,体验到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一个个鲜活的课程故事油然而生,一线教师的课程意识被激发,就连保育员、保安、食堂人员也都有了一定的课程意识。

    此外,我们还注重城乡孩子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适时组织一些如亲近大自然、珍藏友谊、爱心结伴行、听山里人讲故事、看市区新风貌等主题活动,开展游学体验、义卖送温暖、走进山区节日庆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城区孩子下乡体验生活,乡村孩子进城感受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增进城乡孩子间的交流与学习。

    在为孩子们构建“大课堂”的过程中,城乡幼儿园之间的许多资源得到共享,山区园孩子玩上了城区孩子的玩具与游戏;城区孩子积累了更多对高山田野、花草树木、春种秋收的感性认识。在互动过程中,孩子们提升了交往能力、丰富了情感体验、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小伙伴间的友谊,还有他们对山、水、人、物的认知和感情。这些将成为孩子们一生受用的财富。城乡间的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有利于达到“城乡共育”的目的,促进幼儿、家长、教师的共同成长,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游学体验等活动,城乡教师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城乡家长有更多机会融入班集体,家长与教师、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了。

    城区园根据乡村园的需求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资源等方面给予帮扶,促进乡村园教育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的稳步提高,实现城乡幼儿园均衡发展。通过师资互派、联合研训、游学体验、环创指导等多样化的结对培训与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增强城乡幼儿情感交流,逐步形成“资源共享、荣辱共担、交流互动、同步发展”的共同融合管理模式。我们共同展望天台幼教事业在均衡、互补、互助中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