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岭南庭园建筑的地域性表达

陈梦君 孙丽君 向科



摘要:近现代岭南庭园的发展极具地域性特色。以东莞可园和白云山庄为例,从岭南人文精神、空间模式、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和建筑技术四个方面,解析近代岭南园林的发展变革和形成原因。总结岭南近现代庭园建筑地域性表达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并对当代岭南建筑创作保持与传承地域性特色进行反思。
关键词:岭南庭园;地域性表达;东莞;可园;白云山庄旅舍
引言
近现代岭南庭园因其独特的地域风格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同时期的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近现代岭南庭园的地域特色在于以建筑作为主要的空间围合要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并兼容中西造园手法,使其在岭南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较适应现代功能需求,运用机遇较多,体现出岭南庭园地域性的合理性及优势。
纵观近现代岭南庭园建筑,东莞可园(图1)和白云山庄旅舍(图2)具有一定相似性,皆以居住为主要使用功能,建筑规模相近且采用连房广厦的布局方式。因此,本文选取二者作对比分析,从岭南人文精神、空间模式、气候适应性技术策略和建造技术四个方面,探讨岭南近现代庭园建筑的地域性特色。
1.对于岭南地域性的认识和表达的异同
1.1岭南人文精神
岭南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但岭南地处儒家文化的边缘,亦是沟通中外关系的重要门户,受中原地区正统儒家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弱,在发展中不断融汇、汲取各种异域文化,形成外向性、兼容性、多元性的文化特征。另外,明清时期岭南一带经商普遍,人们受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讲究务实重效。
岭南庭园是岭南文化的载体之一。东莞可园与白云山庄旅舍在对岭南文化的理解和表达上,亦有别于江南园林的淡雅幽逸和北方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更多地体现中西兼容和务实重效的特点。
第一,二者的建筑风格均展现出多元化、兼容并蓄的性格特征。
可园总体上延续建筑围合庭园空间的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但在建筑细部引入了外来的建筑形式和材料。如结合西方制作工艺的蚀花玻璃,在进口玻璃的表面刻绘中国传统题材纹饰,是岭南独有的装饰工艺品。
而山庄旅舍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岭南庭园连房广厦的空间布局,另一方面融合了西方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将现代建筑功能拆解植入到分散独立的建筑体量中,再以敞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庭园体系。
同时,不同于彼时主要为“民族形式”的北方大屋顶建筑,山庄旅舍融汇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通过平屋顶、轻薄檐口和曲折游廊,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第二,二者均体现了务实的的岭南人文思想。
可园中务实的岭南文化特征体现在建筑规模与布局方面。一方面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利用庭园与高密度的建筑空间解决日常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是因地制宜,利用方正错落的布局方式应对不规则用地边界,讲究空间的实用性。
山庄旅舍则将务实世俗的岭南精神融于建筑的使用功能中。客房区通过建筑体量的错落排布与庭园的围合,实现了建筑格局与功能性的完美统一。
然而,东莞可园与山庄旅舍在对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和表达上有些许差异。
二者处于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对西方文化吸收和运用程度的不同。可园建于清代,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局部接受西方元素,相对传统和保守。而山庄旅舍受到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影响,采取现代主义手法,不拘泥于传统形式,表达出现代与传统兼容、中西合壁的创新特征。
1.2空间模式
不同于北方园林为获得充足日照而形成的松散建筑布局,岭南庭园以建筑作为主要的围合要素,空间布局更为紧凑,园林路径亦不似江南园林曲折迂回,在东莞可园和山庄旅舍的空间模式上亦有相似的表达和理解。
第一,两者从总体布局到庭园布局都体现了有层次性、整体性的理性组织思想。
规模相近的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如艺圃、环秀山庄、寄畅园等,主要是宅园相间的半开敞型布局方式,建筑点缀在山石花木的造园背景中。而可园选用连房广厦围绕内庭的封闭型布局方式,分为接待入口、主要活动场所及生活起居场所三大建筑组群。其中,两个平庭错列布置在建筑组群之间。园内在西南边界以及建筑组群内部设置天井,形成张弛有序的集约化布局。
在同一时期(1950-1960)的江南地区园林式宾馆,如南京东郊国宾馆、苏州南园宾馆、上海西郊宾馆等,较白云山庄旅舍占地大,采用江南古典园林的手法,以园林为主体,建筑分散布置在园林中,将亭台廊榭与小桥流水等景观融入环境,流线曲折,空间抑扬顿挫。
而山庄旅舍总体布局依山而建,贴合地势。建筑的体量被打散,高低错落,藏于山林之间,按使用功能和私密程度排布,以廊紧密相连。各单体在体量大小、造型格调上有一定比例和内在联系。建筑组群通过廊道围合内部的核心水庭,形成有机协调的整体,空间结构明确清晰。同时,通过院落、天井构成第二层次的景观系统,丰富空间层次。
第二,在水平方向的空间处理上,二者以建筑为手段,结合庭园划分空间层次,营造出室内外丰富的空间变化。
不同于江南古典园林曲折深邃的环游式空间序列,亦或是北方皇家园林结构严谨、以轴线编排的院落空间,东莞可园整体的空间序列简练清晰,通过在平地上结合园外湖景,串联起相错的水庭和平庭,形成一条由前院、前庭、主庭和后湖所组成的空间序列。
而山庄旅舍则结合山体的不同高度,创造出立体的、空间上的轴线——前院、中庭、内庭、后院的空间序列,贯穿全园,展示出从建筑到自然山林的过渡,表达出开放、欢迎的空间姿态(表1)。
但是,在建筑组群与室外环境关系和垂直方向的空间处理这两点上,二者存在差异。
首先,由于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建筑组群与室外环境的关系有所差别。可园作为城市中的宅园,更具私密性与内向性,呈现出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模式。而山庄旅舍是处于山林之中的旅馆建筑,更具公共性和开放性,与自然环境相互渗透。
其次,由于不同的地貌环境,使二者垂直方向的空间处理不同。山庄旅舍利用山体的高差,分级布置建筑组群和庭园,形成高低错落的空间变化。而东莞可园的建筑层数以一层为主,局部二层,邀山阁高四层,通过建筑高度和层数的变化,营造出垂直方向上空间和视野的变化。这一点和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挖土筑山以作制高点,形成参差起伏之势亦不相同。
1.3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岭南地区主要指中国南岭山脉以南的地区,北回归线从东到西穿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因此,不同于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岭南庭园建筑侧重于防热、防雨、防潮、防风的物理功能。
在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方面,东莞可园和白云山庄有三点相似之处。
首先,二者皆以整体的布局思想应对当地的气候规律,减少不利的气候环境影响。
可园的总体布局选择南偏东45°,恰好以利于建筑群体在小暑至处暑阶段的下午避开正西晒。同时,建筑群体西北高东南低,从而整体进风口顺应岭南地区夏季东南风主导风向,易于遮挡冬季西北风。
而山庄旅舍则大致以南北朝向分散布置在山林间,通过将客房部分置于东侧、服务性功能安排在西侧的合理功能分布有效减少了西晒的影响。同时,庭园利用昼夜均存在的山顶与山谷温差所形成的山谷风组织通风。
其次,东莞可园和白云山庄旅舍所采取的连房广厦布局方式具备遮阳避雨的功能。它们主要通过在密集的建筑群上覆盖大面积的屋顶,为建筑室内空间遮挡太阳辐射。另外,串联的廊道不仅是建筑之间联系的交通空间,亦在气候应对中起到防热防晒、防雨通风的作用,使整个流线在有遮蔽的屋檐下进行。
第三,在通风组织上,东莞可园和白云山庄旅舍通过天井的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的交替作用,改善建筑群体内部对流散热的状况。当有风时,穿堂风是建筑群体内风压通风的一种方式,形成短直风道,贯通室内外环境;当静风时,天井是与建筑物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的冷源,起到吸风聚气的作用,而平庭起到抽风排气的作用,通过热压通风形成贯穿气流,实现室内外气体交换。
但是,东莞可园和白云山庄旅舍在屋顶形式和建筑内部的通风组织两方面所选择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有所不同。
在屋顶形式方面,东莞可园建筑采用传统坡屋顶形式,是一种构造遮阳隔热和构造防水的做法。岭南传统建筑的屋面坡度为24°-30°,该范围内的夏季遮阳效果较优且利于冬季南向阳光进入室内。而岭南现代建筑随着建造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平屋顶形式。在山庄旅舍的平屋顶利用大阶砖这种隔热材料作防水隔热层,是一种材料隔热与防水的做法,通常以半砖2至3层,点状四角布置,水泥砂浆砌结以支承四角,使得隔热层在四面可以通风,对建筑起到有效的隔热作用。
在建筑内部的通风组织方面,山庄旅舍主要通过水平向的庭园和天井调节局部气候。而东莞可园还利用了垂直风道的原理,将可楼处垂直方向的楼梯间作通风风道,通过气压的变化将天井下部的凉风抽吸向各层室内,改善建筑内部的通风状况。
1.4建造技术
岭南传统建筑技术讲究功用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岭南气候地理特点。而随着西方先进技术理念的传人和吸收,促使以木结构为特征的岭南传统建造技术率先转变.从形式的西化逐渐表现为技术的西化,从选择性利用西方建筑技术到对外来技术的创新改造,为我所用。这使得近现代岭南庭园的建筑形态和建造技术不断发展。
东莞可园采用传统的抬梁式木结构方式,墙体则选用岭南常见的青砖,采用空心双隅墙的组砌方式,一方面保证了墙体的承重能力且自重轻砖量少,另一方面增加了空气间层,能加快散热和隔声。但是,建筑的外观和室内空间显得较为封闭阴暗。这一期间的岭南庭园更多地考虑结构的坚固使用。
随着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材料、结构等技术的革新与运用,山庄旅舍的建造技术体现出中西结合的特点,既有传统建造工艺,同时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框架结构,创造出更为灵活多变的空间。山庄旅舍采用小坡平顶的组合,柱子细而直;门窗简洁,有许多大玻璃面,型钢直接裸露出来,栏杆处理简洁;廊的设计直接用柱和梁连接;等等。这些很好地体现了现代建筑与构件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另外,相比于同时期的江南和北方一带的园林,岭南现代庭园开始突出新材料的力学表达,以表现结构之美,如山庄旅舍中庭的蛇形游廊中,由笔直细长的方形柱构成的支撑框架,薄而轻巧,亦是庭园的构景要素之一。
2.对当代岭南庭园建筑创作的启示
本文通过对东莞可园和白云山庄旅舍的对比分析,有机整体地探究了岭南近现代庭园建筑地域性表达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
第一,重视对岭南人文精神的传承,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汲取优秀的外来设计手法,表达出兼容并蓄、富于创新的性格特征;
第二,在空间的处理上,通过建筑与庭园的巧妙结合在有限的面积内创造出灵活多变、虚实交错的空间体验,形成独具一格、轻盈畅朗的岭南风格;
第三,顺应岭南地区的气候规律,善于利用技术策略以提高室内外环境的舒适性,将地方性的气候构造与建筑造型和时代生活需求相契合;
第四,建造技术在结合地域特征、讲究功用性的同时,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表达建造技术的美学性。
相比于近现代的建筑与景观一体化的庭园设计,当代的设计实践分工更为明确,出现岭南庭园逐渐被现代景观设计所取代的现象,使得岭南当代的庭园设计失去一定的地域化特色。然而保持与传承地域性特色是当代岭南庭园建筑创作中的重要追求。我们不应只是简单地恢复传统风格或者提供一种图像性的感动,以直接唤起和呼应怀旧情绪,而需要将岭南地域性元素的使用建立在对岭南地域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上,从地域气候条件、基地特征、地方性构造和时代特征中提取设计的原则,使当代的设计创作延续岭南庭园地域性空间特质、经验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