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驱动下的媒体深度融合与新闻内容生产变革

    【内容提要】5G技术重塑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等生产环节,不断将媒体融合推向纵深发展。5G技术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同时,也给新闻生产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分析5G技术的优势以及在5G技术发展的助力下新闻采编流程、新闻生产者的角色、呈现形式、内容分发等方面的变革,探讨媒体行业在深度融合的语境下做好新闻内容生产的策略。

    【关键词】5G技术 ?新闻生产 ?媒体深度融合 ?策略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媒体融合纵深发展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要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本文围绕《意见》的新要求,探讨5G技术驱动下新闻内容生产各环节的变革以及媒体如何在深度融合的语境下加强新闻内容建设,提升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5G技术赋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一)5G技术的优势

    5G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延伸,具有高传输速率、缩短延迟、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的特点。在高速率方面,5G最高的峰值网络速率是4G的100倍,可达到10Gbit/s,能够使海量的高清视频、VR游戏等流畅地传输;在低延迟方面,空中接口时延水平可以在1毫秒左右,从而满足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的广泛应用;在超大网络容量、超大连接方面,提供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满足物联网通信。5G技术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为移动终端带来更高效的传输速率,同时还将赋予万事万物在线连接的能力,一个真正的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

    (二)依托5G优势助力媒体行业转型升级

    5G技术为媒体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契机,“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智能时代拓宽了媒体行业的传播路径,媒介形态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为媒体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5G技术因具有超高的传输速率、低延迟、高容量等特性得以实现广连接、快反应,物联网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将变得更加顺畅,传感器将遍布各个方面。基于此,新闻采集由传统的人工采访和收集信息转变为依靠传感器采集信息,使过去难以获得的数据变为可能,提升了信息收集的效率,扩大了信息来源的范围和途径。另外,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算法引擎推荐,实现精准个性化分发,优化信息傳播效果。可视化数据的呈现形式符合数字化时代下用户越来越追求简单易懂、以读图为主的阅读习惯,使复杂的数据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以及采取5G+VR+视频的形式,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能为用户带来极致的观看体验,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现场感和互动感。依托5G技术的有利条件,将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等各个环节,全面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二、5G技术催生新闻内容生产变革

    (一)新闻采编流程重塑

    5G技术支持下的新闻报道“云端”操作成为常态,云采访、云录制、云访谈、云直播、云剪辑、云分发等云采编应用层出不穷。云采编可以定义为依托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辅助记者、编辑等媒体工作人员开展的新闻采编活动。①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受疫情影响,前往两会现场的记者人数较往年大幅减少,新华社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云访谈,通过5G网络千兆级的超高带宽和毫秒级的低延时,优化升级5G+全息投影技术,使人像以真人的大小比例投影到演播室中,打破时空限制,让远在千里的全国人大代表与记者实现“面对面”交流。此外,中国联通为助力主力军媒体的宣传工作,推出了“5G+AR”眼镜,它能将采访人的资料提前录入系统里,然后实时在眼镜的微型屏幕上展示出来,使记者能够实时识别和了解会场采访对象的信息,同时眼镜上的微型摄像机能将记者双眼所见到的场景画面录制下来,并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到远端编辑室。新闻内容生产平台通过云采编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保障了后方编辑人员第一时间获得现场新闻线索来源,并进行舆情监测预警。记者所见即所得,解放了记者的双手,大大缩短了记者准备采访和处理视频的时间,对一线记者采访起到辅助作用,有效增强了记者的采访能力。云采编进一步简化生产流程,打破了传统的采编格局,提高了新闻采编的效率。

    基于5G网络的云采编系统还能实现云端信息共享,重构新闻生产流程,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例如全国两会期间由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倡导,12家省级主流新媒体组建“区块链新闻编辑部”,各家媒体机构将内容聚合在云平台上,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采编一体化,信源多样化,重塑新的新闻内容采编模式,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新闻生产者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后,新闻业的技术要求和准入门槛变得很高, 受众更多的是“沉默的大多数”,专业记者、编辑和精英阶层是绝对的“信息垄断者”和“意见领袖”。②未来“万物互联”的5G智能时代,大量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中,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可能拥有数个终端,这意味着我们生活中每一个产品都有可能通过5G接入网络。在新闻生产中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角色都被重构,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全民都拥有新闻生产权和传播权,用户既是新闻的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而专业新闻记者扮演着信息整理者的角色,将用户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最终形成完整的新闻作品。这种“新闻众包机制”作为UGC(用户生产内容)的一种形式,借助大众的力量开拓了新闻生产的新局面,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增强了用户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构建平衡的传播关系。

    除此之外,随着5G技术的到来,人工智能广泛运用在新闻生产领域,从自动化生产角度来看,机器人新闻写作是对专业新闻记者更为彻底的“解放”。机器人新闻写作是基于计算机程序,主要利用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将数据融入程序化、结构化语言中并转化为文章输出。机器人新闻写作早已不足为奇,在2006年初,美国汤姆森公司的新闻写作机器人完成一篇较为复杂的金融报道只需要平均0.35秒的时间;2018年诞生于新华智云的媒体人工智能平台Magic则能在10秒内自动制作出新闻视频。③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机器人新闻写作时效性强,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候命,突发事件来临时可以立即处理工作。相较于人来说,机器人新闻写作不会因个人主观因素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丧失新闻的客观性,并且人在处理数据中难免会出错,而机器人处理复杂数据的速度快、准确度高,能够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即时性和客观性。但机器不能完全替代记者,记者具备机器所欠缺的情感、生活经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人机协同合作、优势互补才是未来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新趋势。

    (三)新闻呈现形式多样化

    随着5G序幕的拉开,新闻视频将成为新闻内容生产的主流形态。5G网络更快的传输速率和更大的网络容量,可以满足超高清视频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因此能承载更多视频应用场景,通过5G网络能对大型活动场景如赛事、演唱会、重大活动等进行4K、8K、VR直播,带给用户更沉浸、交互的体验。④信息传播技术的成熟,网络带宽和速度逐渐提高,网络成本逐渐下降,短视频、直播应运而生,引发媒体行业激烈的竞争,传统媒体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短视频、直播是信息传播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短视频、直播的视听传播形态不仅保留了传统图片、文字、声音的传播特点,又兼具当下互联网发展趋势下信息交互、信息共享、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将信息以灵活生动、直观的方式全方位呈现给用户,创建了一种生活化的沟通语境,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情感联系,不断增强用户黏性,扩大内容或平台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理念和传播逻辑,拓宽了传播渠道,推进了媒体深度融合。

    短视频、直播呈井喷式发展,使用户对视频内容的质量要求和观感体验需求越来越高,5G技术与4K、8K、VR、AR等超高清视频结合,将会在视频内容的采集、制作、推流等各个环节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媒体采用新的技术建构了超高清直播节目的多屏、多视角等全新场景,用户能自主切换观看视角,为广大用户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全新视听体验,使用户迅速地从各种移动终端中获取信息,让信息传播能智能互动,增强了用户黏性,提高了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赋能跨界合作,共同推进媒体融合转型。5G技术与新传播技术进行融合创新,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统媒体之间、媒体与互联网公司等建立起合作关系,进而丰富媒体机构的资源,提高技术层面的建设水平和机构的运营能力。

    (四)新闻内容分發精准化

    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新闻内容生产、分发、互动机制。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用户主要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移动网络新闻端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单一获取信息的方式,但传统媒体的内容分发模式并未改变,只是将报纸的内容转移到移动网络新闻端上,用户接收的内容仍是千人一面的。3G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用户使用率的爆发式增长,从千人一面慢慢演化到千人千面,用户拥有主动获取内容的权利;而在4G+AI技术发展节奏下,催生出的算法推荐机制彻底打破传统新闻内容的分发模式,通过建构用户画像,分析用户的内容偏向,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内容,实现内容精准分发,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其中今日头条在算法推荐方面可谓是首屈一指,算法推荐系统在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服务,在其快速崛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凭借着智能算法,今日头条快速抓取用户数据,精准分析用户需求,高效把关内容质量,进而实现个性化推荐,解决用户信息过载的问题。⑤而伴随着短视频成为内容传播的主要呈现形式,4G技术条件已不能满足当前移动设备以及数据呈爆炸式增长的需求,5G将能解决这一技术瓶颈,带来比4G更高的传输速率和低网络时延,一部10G视频,4G下载需15分钟,5G仅需9秒。在5G技术的加持下,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个人信息行为的追踪,对用户的画像建构将比以往更精准,同时平台可为用户智能推荐个性化定制新闻。未来,5G将为信息传播带来新的革命,进一步实现信息交互的便捷高效、内容分发的精准化。

    三、5G技术助力新闻内容建设

    (一)技术支撑,内容为王

    5G技术驱动着媒介形态重塑,新闻采编流程再造,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镶嵌,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时代背景下,用户对新闻作品的期待值不断提高,如何以优质的新闻内容吸引用户是所有媒体的首要任务。

    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技术赋能内容生产,技术与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闻生产不能落入技术的陷阱里,一味追求新技术手段只会本末倒置,作品会显得苍白无力、空洞无物,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感。换言之,新技术是服务于内容的,内容生产始终是当今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所在。主流媒体要通过重构“内容为王”展开创新发展,增强内容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内容优势赢得媒体深度融合的优势,吸引用户的关注,并借助5G技术高速率、低延时的优势,实现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与此同时,随着5G网络建设快速推进,与云、边、端等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加速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智能,大大降低AI技术使用门槛,使AI更泛在化。在AI的核心作用下,5G网络向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转型升级,提升5G网络优化效能,释放网络潜能。媒体应坚持科技创新,促进不同创新形式协调发展,依托“5G+AI”技术泛在化、智能化的优势,为用户呈现出多样化的新闻形态,加强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移动直播、VR/AR视频等高新视听内容供给,提供全息化、沉浸式、交互式视听体验,提升用户活跃度,与用户建立良好互动,大力提升内容生产能力,优化升级新闻形态,推动新闻业态更新。

    5G催生智能重塑新闻业态,凭借高速率、低时延特性,5G将整合新闻生产各领域,推动AI深度融入新闻业全流程、全环节,大幅提升新闻业的生产效率。面向未来,媒体要抓住融合发展的契机,发挥5G网络、用户规模和海量数据的优势,大力加强“5G+AI”技术的创新应用,努力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激发新闻业的创新活力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重视新闻事实核查

    对于5G时代来说,信源的复杂性、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为新闻生产者提供了海量的、碎片化信息的同时,虚假新闻、反转新闻层出叠现,弱化了对信息真实性的核查。人们在获得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的5G技术带来的全新体验时,往往忽视对事实准确与否的判断。生产者需要站在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对信息进行筛滤,加以整理,核实新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但这难以使其瞬间做出判断,于是在即时性的压迫下新闻生产者对于信息的事实核查成为一大现实难题。这也表明目前的新闻生产水平未能与5G传播技术发展水平相匹配,因此就新闻工作者而言,如何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应用5G技术提升新闻生产的速度迫在眉睫。

    5G技术的兴起,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给新闻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智能融媒体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关键是加强新闻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复合型的新闻人才队伍。如今,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学科跨界融合,新闻传播的边界逐渐模糊化,传媒行业不仅需要新闻传播专业方面的人才,而且迫切需要从事计算机通信技术、移动新媒体技术、新平台建设、维护和运营的高科技人才。除此之外,媒体要加强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新闻工作者积极学习新技术和新平台的运用,培养适应传播技术发展以及媒体转型升级的全能型新闻传播人才,为实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信息安全防范

    在“万物互联”的5G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大量移动设备的接入,使得数据获取越来越快捷便利。与此同时,5G技术引发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从人与人的连接,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5G技术实现各移动终端互联互通,数据开放共享,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各个生活场景中,譬如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远程医疗服务、智能城市服务体系等。而大量个人信息随时随地的连接与共享无疑造成了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黑客可以进行网络攻击,通过智能家居监听并盗取用户数据以及侵入自动驾驶系统操控汽车。因此,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刻不容缓。

    应对5G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需要设计搭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架构,以有效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确保多层次网络切片的安全,为5G网络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差异化的安全服务;同时要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解决网络空间中身份标识以及身份管理的问题;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⑥除此之外,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相關法律和制度保护体系也至关重要,采取全方位强有力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提升5G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有效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四、结语

    随着5G时代的来临,传媒业依托5G的技术优势重塑新闻采编流程,实现采编一体化;人机协同合作,提升新闻生产效率;5G与新传播技术结合创新,丰富新闻呈现形式,实现精准化的内容分发,优化信息传播效果,从而进一步加快融合的步伐,推动媒体不断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媒体面对5G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要顺应媒体融合的趋势,坚持以“技术为支撑,内容为王”的原则,重视对新闻的事实核查,加强复合型新闻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全方位深化媒体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注释:

    ①韩诚.5G赋能新闻生产云采编[J].青年记者,2020(21):13-14.

    ②史安斌,刘滢.全民传播时代如何提升媒体的服务能力[J].新闻与写作,2013(09):9-12.

    ③冉世友.人工智能新闻生产背景下记者角色的嬗变[J].电视研究,2020(08):70-72.

    ④匡文波.5G:颠覆新闻内容生产形态的革命.新闻与写作,2019(9):63-66.

    ⑤周开拓,罗梅,苏璐.智能推荐在新媒体内容分发中的应用.人工智能,2020(2):105-115.

    ⑥虞尚智.5G网络信息面临的安全问题及防护办法[J].中国新通信,2020,22(22):42-43.

    作者简介:王蕾娜,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陈伟军)

    编辑:孟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