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诊改

    摘? 要 借鉴企业管理思路,引入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并不断完善一套符合高职院校实训中心自身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利用信息化数据平台不断对其运行过程展开实时监测与纠偏,对教学实训各影响要素展开诊断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助推校企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与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5-0006-03

    1 前言

    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操训练是高职学生直观获得职业技能、发展专业核心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训中心是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加强实训中心建设,提升实训中心实训质量是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客观要求,是高等职业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服务现代企业、培养社会所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保障。

    如何发挥实训中心应有作用,切实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摸索和探讨的问题。“国内部分发达地区高校建设实训中心的形式多样,大致有模拟实习型、实验基地型、工学结合型和综合一体型四种。”[1]无论哪一种类型,都或多或少面临实训师引入困难,实训设备更新滞缓,信息资源匮乏等普遍性困难,导致实训中心开放程度不够,利用率不高,校企融合难以深入,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实训中心的进一步发展。

    高职院校若能在正视现实困难的情况下努力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管理的角度努力培育内生动力,从实训策划、实训教学、过程监控与效果诊断、持续改进全过程到师资力量、实训环境、设施设备、学员需求等全要素,建立和不断完善实训中心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发挥自身在行业领域内的实训特色,尽可能满足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则又能助推本校师资、设备及信息匮乏等制约因素的突破。因此,借鉴企业管理思路,引入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与不断完善一套符合高职院校实训中心自身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已经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助推校企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与有效途径。

    2 高职院校实训中心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路径的关键节点

    在明晰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基础上,确立教学双方的共同目标? 根据弗里曼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界定,高职院校实训中心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至少可以具有四个相关联的利益方,分别是政府及行业指导部门、企业用人单位、承担实训任务的教师与参与实训学习的学生学徒等。梳理并协调相关利益方的需求,找到各利益相关者共同价值追求的契合点,这是实训中心在未来一段时间所要追求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要清晰、明确、可量化,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路径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逐步开展。

    在共同目标的愿景下,拟定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及过程路径? 为了保证实训中心质量体系建设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需要对参与实训教学工作各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进行细致界定,还需要对达成这一共同目标的过程路径进行策划,总体上的路径规划均需满足6H1W原则,即为什么做,做什么,谁来做,何时做,何处做,怎样做,做到哪。这项策划与设计工作是烦琐而艰辛的,但也是基础和前提,决定着质量目标能否实现。

    策划与设计的结果,形成了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各类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文件,这些制度文件一方面确定了实现实训教学目标的各参与方的职能职责与工作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确定了实现实训教学目标所需的各类教学资源与支持保障。同时,对实训过程如何监测与预警,对实训结果如何诊断与改进也要进行明确规定,严格执行这些制度文件,使得实训中心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管理有规范,工作有程序”[2]。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制度标准及操作流程实时监测与纠偏?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的教学质量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对提高实训中心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实训教学服务最终质量的生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比如实训环境、教学资源、技术能力、后勤保障、教师(师父)与学生(徒弟)的心理等,仅仅从管理和制度的角度来保证教学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利用信息化平台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可以较为直观便捷地分析实训过程中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并对出现的偏差即时发出预警。“这种控制应涉及实训大纲的制定及实训考核的全过程,把质量控制从学期后检查为主变为预防为主,把管结果变为管因素、管过程,使影响质量的潜在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缺陷的隐患极早消除,预防不合格的发生。”[3]实现过程纠偏,最大可能地避免教学效果评价滞后所带来的弊端。

    在实训结束后需对结果进行诊断与分析,提出改进方案? 在实际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训教学质量的诊断分析其实是渗透進每一步骤每一环节的,每阶段实训任务结束后更需要开展一次较为完整正式的诊断。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实训数据、分析训练效果,发现存在问题。梳理这些问题并“分析导致实训教学质量问题出现的因素,具体地说就是考虑观念性质量因素、基础性质量因素和职能性质量因素”[3]。在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各类因素中,有些是主要影响因素,属于重要且急迫的改进因素,需要高度重视、当即改进;有些因素虽然重要,但受客观外因限制不能一蹴而就,也需要拟定可行的方案策略,逐步推进。所有诊断分析后提出的改进方案均需建立适宜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训计划或者实训操作规程中,在下轮实训教学中再次检验,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分析改进实践,每经过一轮教学实训循环,问题就能解决一部分,这是保证实训质量持续提升的根本策略。

    3 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要素

    高职院校实训中心运行的一个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或学徒提高职业操作技能,从而更好地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服务。由于实训课程教学相较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更为直观,实训操作的过程相较于课堂讲授更易标准化和规范化,实训中心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所需要素的比重也和普通课堂教学大相径庭,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诊改工作在形式、内容及方法路径方面,亦须区别于其他课程。

    诊改的组织平台? 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的解读,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可在“五横五纵一平台”的框架体系范围内开展,需要在持续推进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横”层面诊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五纵”系统诊改工作。在横向层面,实训中心的中心工作更多体现在专业、教师、学生这三个层面展开,并且涵盖了纵向五大类型的工作。与之对应的实训中心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便也要求同时在专业、教师、学生层面形成合力,其体系框架主要为横向三层面纵向五系统,并且诊改工作的落实亦需要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有力支撑。

    当前高职院校状态数据平台的信息采集依然存在诸如“多为教学数据,缺乏生活数据和学工数据;多为数量数据,缺乏质量数据;多为结构化数据,缺乏非结构化数据”的问题[4],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给诊改带来困难。在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质量保证工作诊改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教学工作决策离不开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在现有学院状态数据平台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优化和改进质量诊断标准,通过增加软件工具提高数据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增强信息的统计处理发挥平台的预警指导作用,由状态数据平台升级转换为质量诊改平台,可以便捷高效地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应有作用。通过质量诊改平台,实训中心可以了解并分析利益相关者的真实需求,评估受训学生的实操技能水平,准确判断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各类影响因素,提出更为科学可行的改进措施。

    诊断主体的确立组合? 实训中心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应纳入学校整体诊改框架范围内,但和学校诊断主体的构成人员有所区别。在实训中心开展实训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徒弟)的主体地位不是各自为营,而是互相作用、密不可分的。教师(师父)主导作用更多体现在操作方法的引领与工作任务和要求的编排方面,并且贯穿于实训工作的始终。实训实习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职业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进而满足社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基于此种认识,对于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主体的构成,必然是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可以是一个由企业用人单位和教师为主,逐渐过渡为以企业用人单位和学生为主的动态组合。同时,在实习实训开展的诸多环节,策划、标准、计划、训练的制定与实施,主导者当然只能是用人单位与教师,而在满意度评价与持续发展环节,学生(徒弟)的主体地位已经基本确立,教师主导地位也应该逐渐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应逐渐由主导转为指导。

    诊断标准的选取测量? 对实训中心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诊断,更多是发现病因,开好处方的一项工作。因此,诊断标准所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应当包含或者覆盖评价对象的全部本质属性,对目标包含、覆盖的全部内容应尽量作出反应,至少不能遗漏其主要部分。除了实训环境、资源配备、教师实训操作流程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量化标准外,其余类似于决策计划、师生互动、实训氛围等更多是依赖于诊断主体的观察和经验评价。因此,诊断工作中需要将刚性的量化标准和柔性的评价内容结合起来,诊断的结论和提出的改进措施才会相对全面和可行。

    4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照搬挪用就能发挥作用的硬件建设工程,而是需要遵循管理规律、熟悉校本实际,因势利导、逐步实践的管理艺术。实训中心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没有完美只有适宜,对其进行科学诊改、不断完善,才是实训质量稳步提升的应有之道。

    参考文献

    [1]肖毅.高校实训中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1997(3):91-31.

    [2]柳峰,徐冬梅,刘琼琼,等.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178-180.

    [3]王春来.高职院校实训中心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8.

    [4]汪伟.运用人才培养状态大数据实施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3.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产教融合下的高職实训中心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项目编号:GS〔2019〕GHB2146)。

    作者:刘玉英,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