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思辨能力研究

    王玉双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愈加趋向多元,“互联网+教育”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文章以黑龙江大学精品课“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探究如何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根据学情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学重心从“任课教师”转移到“自主学习的学生”。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把课本上的知识通过“互联网+教育”技术,组建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平台,并引导学生选择性地接收网上的知识和信息,经过自己的再加工、再整理和再扩容,形成深入、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作为黑龙江大学通识必修课相对较早地运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多年来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思考、学习和借鉴。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课程是重要环节,线上教学资源是首要前提,需要教师提前充分备课,利用信息技术、依托网络平台,把传统的课堂讲授内容通过微视频上线的形式进行前移。学生通过线上微课和慕课等方式进行学习,线上课程给学生自由、自主和轻松的学习空间,还可以不间断地回顾学习内容,自行从“互联网”上获取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拘泥于传统课堂上时间和空间的要求,使学生有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

    当每个学生都带着较好的知识基础走进教室,教师就可以侧重于讲授重点、难点和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反馈出来的共性问题,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线上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答疑解惑,用更多的时间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思辨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

    思辨能力是指学生客观分析问题、准确推断、创新和客观评价的能力。思辨能力培养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科,大学英语作为公共课,由于其文化和认知体系的不同,导致思辨能力的培养更加困难。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普遍更关注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学生更关注通过学业考试和四六级,教、学双方往往都容易忽视思辨能力的培养。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大学毕业后英语能力迅速退化,根源就是缺乏思辨能力,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一旦被动接受教育停止,之前所学知识随之退化,甚至消失。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教学缺乏互动。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机械记忆学习,不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二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将思辨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教材章节的单词、概念以及案例,但是却不能融会贯通,主动分析对比文化现象。三是教学方式落后。在以“知识输入”为主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认为学习过程乏味、枯燥,极易分心、厌课。

    那么当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是一次良好的尝试。具体流程为:(1)教师给学生提供课程学习内容及相应的素材;(2)学生按要求对相应章节进行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3)教师在线下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并答疑。“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自行寻找最佳学习方式、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思辨能力也在逐步培养形成。

    三、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培养

    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贸易交流日益增多,尤其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交流,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具有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黑龙江大学的一门精品课,同时作为通识必修课,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通过讲解并分析英语国家一些典型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理解目的语文化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并比较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学生能够较为客观、系统地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黑龙江大学“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授课团队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其课程体系,共涵盖9章、32个课程微课、251个任务点,力求通过每个章节任务点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对每个章节内容有清晰的认知。

    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线上学习内容,即观看课程章节微课,完成学习通平台任务点。线上课程任务点结合微课,学习目标清晰,使学生输入输出相结合,在观看完章节微课后,做好相应笔记,完成对应任务点。课程音频、视频及章节测验以一学期为例,比例分配如下(图1)。微课设计长度适中,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使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和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统计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一个月为例,教师可以清楚查看学生学习课程章节的次数(图2)。

    教师的线下教学主要是在线上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讲解学生线上学习遇到的难点,组织学生进行与文化有关的课堂展示、欣赏、分析和评价等思辨活动。教师利用课上部分时间给学生提供跨文化思辨输出的机会,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例如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不同的文化主题,以小组课堂展示的形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哲学院的一个小组和同学们分享了对于文化与宗教的理解,既把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出来,又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思考和讨论。在课堂展示前,每个小组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化主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式学习,以不同的形式(制作课件、截取相应音视频)在课上进行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培养其思辨能力。在此过程中,也很好地达到了师生和生生互动,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

    学生需要在线下教学活动前对线上课程中所学的跨文化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归纳、对比、分析、鉴赏和总结等,将所学知识内化。教师在线下课堂中重点点拨每章节的重难点和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点,更好地使学生所学内容体系化。“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对于学生线上和线下课程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作为课程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在近四个学期的尝试过程中,线上线下有效的评价使学生积极检验其学习情况,学生在进行期末复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在学习通平台针对每章节主要任务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课程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检驗。

    综上所述,我们所探讨的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思辨能力,以“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线上课程,结合线下的翻转课堂,输入大量的跨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思辨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在跨文化方面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届,2009,(1):37—43.

    [2]臧娜.基于POA以培养思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管理,2020,(2):220—221.

    [3]陈瑜.基于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12):22—23.

    [4]段桂湘.基于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1):161—162.

    编辑∕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