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招商引资工作调查研究

    阿英德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概念,他指出:开放就是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一直以来,对外开放给予了海西发展的不竭动力,海西的对外开放工作,第一位是招商引资,第二位还是招商引资,第三位更是招商引资。我们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是因为这项工作关系到海西发展大局。近半个多世纪创造了柴达木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没有对外开放、没有招商引资,就不可能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直接推动下,通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海西州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落户海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招商引资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仍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传统固有的招商引资模式将难以为继,亟待调整。如何破解当前形势下的这些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我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结合海西实际,就创新招商引资思路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海西州招商引资工作现状

    近年来,按照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海西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东部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立足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围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一区四园”产业布局,引进产业联盟、骨干龙头企业和关键节点项目,成功签约一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2012年至2016年,全州共签约各类合作项目448个,签约总金额2418.64亿元,实现到位资金848.64亿元,占全省到位资金的30%。

    (一)整合招商力量,加强政策扶持

    结合海西实际,成立海西州招商促进服务委员会,整合招商力量,形成大招商格局,全力做好招商服务、项目跟踪、前期手续办理等工作,不断提高招商项目落地率。同时,设立北京联络处、杭州联络处,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扩大了招商引资工作覆盖面和服务领域。制定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十二条措施、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十条措施、支持人才引进等一系列具有海西特色的地区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引导了一批优质招商项目集聚。

    (二)夯实基础工作,提升招商水平

    梳理涉及盐湖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企业名录200余家,梳理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客商名录220余名,梳理2010年以来签约项目名录550个,谋划产业链延伸、产业链节点等方面的项目152个,扎实推进企业库、项目库、客商库、储备项目库和州招商委网站和“海西招商”微信平台的“两网四库”建设。开展并延伸十大暖商亲商活动,州级领导每月深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进行调研,采取一对一、现场办公、蹲点等方式,及时协调解决上下游重点企业用煤、项目建设资金等实际问题和困难,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三)转变招商方式,加大推介力度

    近年來,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州委、州政府、试验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每年以招商小分队的形式开展推介招商和重点项目对接洽谈活动。积极赴上海、成都、北京、浙江等省区市开展对接洽谈经贸活动;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与沿线国家尼泊尔签订长期战略合作意向书,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接交流活动;举办北京绿色恳谈会、全州上下游产业对接暨经贸交流会、光热大会、世界钾盐大会等投资促进活动,邀请两院院士、国内有关行业知名企业和相关负责人来海西考察投资,对接具体项目,促成了一批项目成功落地。在今年4月20日全州上下游产业对接暨经贸交流大会集中签约仪式上,共签约205个项目,签约金额达到617.68亿元,其中招商引资项目60个、金额318.27亿元,上下游产业对接项目93个、金额146.53亿元,政银企项目52个、金额152.88亿元。

    (四)依托产业特色,提升招商层次

    进行针对性选商、选资,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大企业和配套能力强的“精专特新”中小微企业入驻。依托四大传统产业企业开展产业延链、功能配套、循环利用等方面项目的推介和招商工作,一批资源利用好、技术含量高、产业融合度高的项目签约落地海西,促成盐湖副产镁资源利用、60万吨煤制乙二醇(一期20万吨)、氢氧化镁6万吨联产26万吨氯化钙等一批项目取得实质性成果。围绕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双百”工程,开展关键节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建成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项、年产3万吨农用节水环保微滴灌输水设施及PE高性能复合管生产、年产30万吨钾肥造粒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了现有产业发展层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成功引进年产30万立方聚苯乙烯保温泡沫板、年产3万吨海绵钛配套8万吨金属镁、年产3000吨枸杞酵素、年产1000吨钙制剂、年产10000吨酵素型青稞啤酒等项目,积极开展新材料、新能源、特色生物产业等项目的招商。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州上组建了招商促进协调服务委员会,各地区也组建成立了多部门联动、协作的招商推进工作机构,每个部门都是招商队、人人都是招商员的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招商机构“大而不强”,招商人员“多而不专”,招商作用发挥的还不够。招商人才队伍业务知识不精,业务能力不强,尤其是产业发展方面的知识匮乏,实践经验不足,招商队伍整体专业素养不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与招商队伍具备博、专、精的要求差别甚远。比如在招商工作中因知识面窄、专业知识欠缺,难以与客商形成共鸣,这些都是我们招商队伍的弱项。

    二是执行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不到位,定期会商制度未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的引进和落地两个环节未能实现无缝对接,往往出现项目签约率高、落地率低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签约额大,有成长前景但要素缺乏的项目,问题更为突出。

    三是政策落实难度大。招商引资过程中,政策能否有效落实到位,直接关系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成败,更是对政府树立诚信形象的考验。“重引进,轻落地”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四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当前阶段,随着资源配置量的减少,土地及环评等政策的标准不断提升和约束性的加大,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不断弱化,甚至消失,而自然环境差、人力成本高的劣势在突显,招商引资的难度愈来愈大,招商难、难招商的局面已出现。

    三、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

    (一)解放思想奋发作为,找准优势激发活力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坚定信心。要大力发扬“海拔高要求更高,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的精神,既要看到自己的差距,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经过几十年发展,海西在招商引资的诸多方面仍然有着较明显的优势。

    一是禀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各类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大于100万亿元以上,湖盐、钾盐、镁盐、锂、锶、石棉、芒硝、石灰岩储量居全国首位,溴、硼储量居第二位,且太阳能、风能和特色生物资源富集。

    二是区域发展战略位置重要。海西处于“进藏入疆出甘连川”的咽喉地带,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支撑点和祖国西部腹地的交通枢纽,也是连接欧亚市场的黄金带,是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向西纵深推进的“桥头堡”,发展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三是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海西作为国家重大能源储备开发的重点地区,作为稳藏固疆的战略高地和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引擎,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作为支撑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三江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变。还承担着探索资源性、生态脆弱性地区,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示范引领重任。

    认清在招商引资中的优势,是为了增强我们的信心,而不是盲目乐观。我们要直面压力,拼精神拼服务拼创新拼保障,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局面,充分激发发展新活力。拼精神,就是要发扬创新创业的实干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抢抓机遇的意识,要发扬不服、输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拼服务,就是要给投资商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贴身服务,把服务海西企业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踏踏实实地做企业的贴心人,让在本地投资的所有企业都感到选择海西这片发展热土是正确的决定,并愿意进一步在本地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拼创新,就是要拓展思路,着力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不断推出专业招商、主题招商、网络招商、代理招商和以商引商等生动活泼的新形式。要打好海西地区间联合招商这张牌,注重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宣传,讲好海西故事,放大海西形象,提升海西知名度。发挥招商促进服务委员会、驻外办事机构、援建指挥部的职能作用,拓展招商平台,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拼保障,我们要做到供应充足,完善服务体系,让引资项目的生产有保障。好项目好企业要素有了更好的保障,上新项目动力就更足了,投资意愿也就增强了。我们要“蹄急步稳”,于法周全、于事更简便,出台企业投资“负面清單”制度,切实把政府服务工作做好。

    (二)用足牌子打响牌子,做透产业和集聚两篇文章

    2016年8月22日,习总书记亲临海西视察,这让我们看到海西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这既对海西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也更加坚定了把海西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信心和决心。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海西发展寄予厚望,海西是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家创新产业发展基地,是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全省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这些都是我们最好的招牌,也是最有可能引来大资本大项目的主平台。如果我们不抓紧用足牌子打响牌子,就会砸了牌子,错失历史机遇。如果我们吃透了、抓住了、打响了,海西原有的区位优势、资本优势、产业基础、贸易网络就能被充分激活优化,就会在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合作中占据有利位置,这是应该干而且必须干好的事。拿格尔木来讲,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抓住青藏和格库铁路开通等有利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眼南亚、东亚、西亚市场,精心谋划务实举措,加快格尔木自贸区建设,打造向西向南开放“桥头堡”。各地要立足自身优势,着力引进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标杆性项目,力争形成几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大产业,带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集聚是海西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最大潜力、最大希望所在。产业融合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形态,要打破产业边界,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拉长产业链,形成一批新产业,产生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我们要紧紧围绕“五个千”产业集群,做透“产业”和“集聚”这两篇大文章,通过“五个千”这一平台大力引进好项目好企业,以特色优势、集群优势、错位优势,促进产业、科技、人才、信息集聚。海西地域面积辽阔、空间很大,但产业集聚度不高,大项目大企业不多。要集中力量抓核心区块,重点招商、重点开发。我们正在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要努力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数据信息、军工产业等方面重点突破,要注重产业关联度、项目牵引力,加快形成产业链,着力提高集聚度。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努力孕育出一批先进制造业。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投入,鼓励各类资本投向旅游、文化产业等新增长点,培育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大产业,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二、三产业的融合提升作用,形成一批富有吸引力、能引领潮流的前沿产业。这些年很多企业跨界进入农牧业发展,这说明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改造提升农牧业还是大有可为的。还要特别注意产城融合,既要做大产业功能,也要做强城市功能,让产业与城市“两个轮子一起转”,产业化与城市化双向融合、同步提升。我们要闯出一条发展定位准确、转型路径清晰、充满发展活力的海西提速转型发展新路,推动“柴达木号”巨轮扬帆起航、行稳致远。

    (三)围绕产业链查漏补缺,强化精准招商

    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一举求多效”的招商引资工作也面临新常态下的压力,不能再盲目粗放、贪多求全,更不能坐等观望。我们要跟进新常态,树立新思维,推出新举措,实行精细化、精准化、务实化招商。围绕产业链条查漏补缺,提升招商引资精准性,即加强对盐湖、油气、煤、金属冶炼“老四样”,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数据信息“新四样”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搞清楚产业链上缺什么,国内外产业链上的战略投资者有哪些,应该重点招哪些企业,搞哪些项目,如何加长和补齐链条,如何形成产业集聚,以此为导向,精准地开展招商引资。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促进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炼四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围绕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实施“新能源产业引领工程”,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围绕打造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启动“新材料产业培育工程”,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围绕打造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启动“特色生物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做精做优特色生物产业,加速推进“五个千”产业集群发展。同时通过差别化地价、电价、排污权交易价格等杠杆撬动,把落后产能、低效企业倒逼出局,优化投资结构,为好项目腾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今年我们要“量身”储备招商项目,通过精准收集招商信息,“定制”开展产业招商、大力开展“千企引进”,“点对点”促进项目落地建设等重点举措,实现产业招商和招大引强双提升。每个地区首先要把产业链目录搞清晰,产业链的特色和竞争力在哪里,每条产业链的龙头在哪里,要一清二楚、系统谋划,善于运用产业链招商方式,营造特色化招商优势,以大产业吸引大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产业。要聚焦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三类业态,明确各类业态发展重点,精准对接重点企业和项目、精准推进项目落地、形成产业链。要建立海西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平台,对有意愿投资海西的企业、客商的每一项需求都要登记在案,能满足企业和客商需求的尽量满足,目前投资前置条件不成熟的,哪些因素无法达成合作意向,应由哪个地区、职能部门去努力衔接落实都要明确,待时机成熟再次启动对接洽谈。坚决改变过去“猴子掰玉米”的招商引资模式,不对口的全扔了,而且扔了也就忘了,这往往遗失了很多引资项目,这样的错误不能再犯。要让有意投资海西的企业、客商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更能让其切实体会到海西就是投资的热土、发展的沃土、创业的乐园。

    (四)打造“专业、专职、专人、专注”招商队伍

    招商引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唯有专业,才有资格和企业对话,才有可能打动引进企业。许多跨国集团、央企、知名企业,对投资海西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我们要提前做功课去筛选、主动上门去对接,如果行业动态不熟悉、投资者思维不了解、通行规则惯例不明白、投资政策吃不透,招商方案没有针对性,目标就难以聚焦,招商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和锻炼一批专业化的招商团队,要把紧盯的行业发展情况、跨国公司战略布局搞清楚,把人家的需求和我们的优势搞清楚,找到双方利益的共同点,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成功率。要把招募专业招商精英作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的“绝招”,持续不断、不设规模上限地在国内外网罗各类业务能力强、知识广、人脉资源丰富的专业人士,并聘请国内外经贸代表机构、知名企业、中介组织和具有资深招商经验的知名人士成为“海西招商大使”,开展专业代理招商,着力打造海西州党政代表团和专业队伍、企业家队伍、投资人队伍“四支招商大军”。

    (五)优化营商环境,让投资商愿意来留得住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地方政府可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经济竞争背后就是制度和环境的竞争。对于海西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而言,招商引资必须从营商环境这个更直观、更直接的病灶入手,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进一步增强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全方位打造更加开放透明、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和营商环境,承诺“八个凡是”政治营商环境,让投资商愿意来、方便进、留得住。持续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下放到县市级政府的审批事项,不具备承接条件的调整由州级审批,要在全州上下掀起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热潮。

    重大项目、重点建设项目,是促转型、强后劲的主要动力,也是扩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支撑。抓住了这些项目,就牵牢了“牛鼻子”,就能带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张,我们要强化完善重点引资的服务机制。强化协调服务机制。现在全州建立了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很多问题通过专题协调、现场办公,得到了解决。要继续坚持完善,努力创造无障碍施工环境。强化项目保障机制。对重点建设项目,要落实项目优先审批、用地优先供给、资金优先统筹、问题优先解决、人才优先调配等机制,确保顺利实施。对重大产业项目,要落实用地优先保障机制,在用地指标、能耗总量、环境容量、政策扶持上给予重点倾斜。强化投融资机制。我们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投融资机制,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优化有效投资融资结构。今年我们将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整合政府性资产、资源,酝酿组建几个大的平台,强化投融资功能、运营功能,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投资运营保障。积极探索PPP模式,把政府的力量与民间资本的力量整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融资平台债务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民间资本进入难三大问题,实现政府融资、公共服务供给、民间资本准入三方共赢。同时,对广大金融机构来讲,海西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有效投资就是最大的商機,抓住了参与了,好项目大项目上去了,未来就会有稳定持续的回报。因此,金融机构要抢抓机遇创新服务,加大对有效投资的金融支持。全民参与优化发展环境。现在大家有个误区,发展环境不好就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似乎发展环境构建全是政府机关的事,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海西是个荣辱与共、和衷共济的大家庭,改善发展环境是我们大家的共同责任,我们每个企业、每个行业和每位海西人,都应该发挥主人翁精神,全州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要融入优化发展环境的热潮中来,全力营造出“海西是我家、人人爱海西”的良好发展环境。我们也要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更伟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