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的路径研究
尹萍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平台,本文从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入手,结合中国餐饮企业的发展现状,通过调研,获得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的内在需求和桎梏表现。提出要依托“一带一路”的倡议和平台,实现中华传统餐饮文化在宣传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依托互联网,坚持中华传统餐饮文化传播“本土化”原则,提出不断扩大中华传统餐饮对外文化传播的参与度的路径建议。推动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获得更深入的文化认同,传播好中国文化。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青岛统一战线智库2020年度一般课题B类,课题编号:QDTZZK2020YBB22。引言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传统餐饮文化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大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显著体现。目前,中华传统餐饮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形象还有较大地提升空间,以中华传统餐饮文化为载体的民间外交功能也有较大展现空间,其是伴随着中国餐饮企业走出国门的过程体现。一、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一)树形象,增强文化亲近感
海外顾客对中华传统餐饮从烹制工艺、原料选取、饮食习惯以及品质档次的感知与真正的中华传统餐饮还是存在一定偏差的,积极主动的、用正确的方式推广中华传统餐饮,能够更好地改善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树立健康文明的餐饮形象,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柔顺剂。
(二)释内涵,促进文化共识度
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身体力行地向全世界人民阐释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在展示、交流、体验和感受中求同存異,增进共识[1]。
(三)强沟通,提升中华民族影响力
饮食文化交流是民间沟通的重要法宝,在推动中华传统饮食文化走向世界、积极融合的过程中,让世界更全面和充分地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影响力。
(四)重合作,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是多方面合作的过程,承载着国家战略目标和核心利益,其要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导、企业的积极融入、相关机构的主动配合以及人才的培养等多方协作,传播中华传统餐饮文化的品质和精髓,显示国家软实力。二、中国餐饮企业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餐饮业中,中餐市场在中国餐饮业的比重最大,但是作为最大的餐饮市场板块,中华传统餐饮的推广和扩张也受到了自身的限制,这也影响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首先,中华传统餐饮产品通常缺少具体标准,连锁化经营受到限制。不同的管理和服务标准就容易导致品牌评价的褒贬不一,品牌形象难以在消费者心中扎根发芽,难以形成稳固的品牌偏好,限制了企业的连锁化经营。
其次,从事餐饮的人员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从业者学历不高,管理模式不够先进,无法充分满足现代社会追求的快节奏、高便捷性、追求体验和用餐环境等消费要求,特别是在海外推广时,通常被界定为低廉的用餐领域,限制了潜在的客户群体的消费。
最后,缺乏产品内涵的深度挖掘,用餐体验还仅仅停留在满足味蕾的一般需求,缺少深度的文化体验,没有稳定的顾客群体,难以使消费者高度认同,从而造成顾客缺乏对餐饮品牌的共鸣和辨识度。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基于目前中华传统餐饮的发展现状,本文针对国内部分餐饮企业关于中国餐饮企业和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有68家企业参与了调研。
参与调研的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其他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本次调研对象也符合目前国内不同业态的餐饮企业的实际情况。民营餐饮企业更乐于参与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去,在海外市场全方位推广自身的品牌。
无论从文化还是从商业的角度,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的价值都亟待深度开发。绝大多数被调研的企业认为,目前中国传统餐饮文化在海外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发展程度一般,中餐厅只出现在少数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餐饮的推广还有很大的空间,当然也充分显现出在推广过程中的困难。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企业对中国传统饮食比较认可,但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发展现状并不满意,中国一直被认为是餐饮大国,但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餐饮品牌方面却分量不够。很多餐饮企业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没有规范的流程制度,无法像一些知名外资快餐品牌那样高速成长,难以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次调研对象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海外投资的经验,仅有8.82%的企业有海外投资的经历,企业海外投资经验明显不足。但是从调研中也可知,如果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57%的企业有“走出去”的意愿,可见,中国餐饮企业“走出去”的意愿是比较显著的,中华传统餐饮具有向海外宣传和扩张的主动意识。
当然,国内餐饮企业对“走出去”也是顾虑重重,从本次调研中可以看出,企业对海外发展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担心,包括国外市场情况不了解,缺少商业信息获取的渠道,缺少分销渠道,担心国外的法律政治风险等,还包括关于管理人才、营商环境、外汇资金等问题(图1)。
但是,中餐在海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少美誉度高、规模较大的餐饮企业,这不失为一个进军海外市场的绝佳机会,作为新一代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国内餐饮企业集团,能否把握这个机会,打消企业的顾虑,能否取得成功是核心和关键问题。
目前来看,中国餐饮企业或者说中国企业海外“走出去”的主要消息来源还是政府,中国政府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餐饮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急需得到来自国家政策上的指引(图2)[2]。
我国餐饮企业在之前的进军海外市场中,多以发达国家市场为主,而忽略了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的品牌扩张。但此次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可以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计划投资的餐饮企业已经达到了42.65%。(图3)
四、基于“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的实施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人文交流构筑了良好的平台,中国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既要坚持中餐“本味”,又要注意文化差异和消费习惯差异,改变传播形式,真正成为“做世界的中式餐饮”[3]。
(一)完善中餐品牌形象建设,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我国餐饮企业应联合开发国际市场,改进中餐宣传方式,加强中华传统餐饮文化的海外认同。通过“中餐文化(技艺)”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中餐文化的活动,打造中餐特色品牌。同时,餐饮业要开展技术培训,建立产业联盟,加强宣传推广,扩大中餐的影响力[4]。通过海外侨胞,搭建中餐文化海外传播的交流平台,在条件成熟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成立“海外中餐服务中心”,专门用于收集分析当地餐饮业信息,并举办公关促销活动,帮助国内餐饮企业在海外寻找商机。
(二)主动提升自身实力,寻求多元化发展
中国餐饮业的海外发展要突破现有模式,主动学习和借鉴国际知名餐饮企业国际化发展经验,包括原料采购、物流运输、店面选址及装潢等,同时,向外推广中餐不能只靠菜品,还要充分考虑当地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在产品组合设计及制作、品牌推广等多个环节根据目标市场状况灵活调整发展策略。
要推动中西餐融合,相互尊重、相互认同。例如,在国外推广糖醋鲤鱼时,可以把鱼刺去掉;在部分不吃猪肉的国家要避免相关菜品出现在菜单中。要涵盖产品服务的整个供应链,对一些核心问题应当进行充分研究并提出可行的方案。随着人们更注重健康养生和饮食安全,从原材料选用、烹制工艺等方面都要进行改良。去糟留精,展示中华传统餐饮文化中的精髓。
(三)重视专业人才合作,提升企业推广实力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餐饮企业对投资环境、海外伙伴、当地政策和信息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特别在意,餐饮业自身的特殊性使企业家进行海外投资活动时极其谨慎,要避免盲目投资对中国餐饮企业的海外发展造成困扰。要加强与了解“一带一路”背景的专业商务人士、具有本地经验和双语沟通能力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以及具备全球辐射能力的供应链等多方面的合作。
(四)借助“互联网+”,推动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
餐饮企业应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为中華传统餐饮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推广平台。新餐饮时代,80、90后等网生代消费者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除了对餐饮消费便利性、个性化和品牌化的需求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海外年轻一代消费者的主要需求。要借助互联网、移动端、新媒体平台等讲述中国故事、中国餐饮文化故事,这种全新的用户消费体验会加快传统餐饮文化的普及、吸收和认同,也持续提升和推动了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内餐饮行业海外拓展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和新手段[5]。五、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在新形势下,我国正在持续加快对外开放。中华传统餐饮“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正不断推进中国餐饮行业转型升级和开拓海外市场,推动中国餐饮业焕发全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参考文献
[1] 何明霞.“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再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8(11):18-19.
[2] 盛垒,权衡.从政府主导走向多元联动:“一带一路”的实践逻辑与深化策略[J].学术月刊,2018(4):46-57.
[3] 陈力丹.“一带一路”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几个面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69-73.
[4] 邓兴华,梁正,谷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品牌国际化[J].开放导报,2017(6):90-92.
[5] 杨晓慧.“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文化软实力,2018(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