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N”智慧评价体系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下)

    王蕾

    教学现场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评价要求。随着学科研究的深入,如何在教学中设置合理的评价方式,有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是近期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

    问题分析

    上一期文章探讨了如何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改变内封闭的评价状态,构建合理的师生互动智慧评价体系,实现了教学资源优化。在本期文章中,将继续深入研究“FSN”智慧评价体系在教学中的应用。

    ● 教学实践中“FSN”智慧评价体系的设计实践

    1.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的认知地图

    “FSN”智慧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整体知识体系的细化和落地研究。教师关注学习者对认知重难点的内化程度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标准,获取理性客观的学情,为教学过程和认知程度提供反馈。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式不同,“FSN”智慧评价体系有多次大面积的评价资料推送,分别指向:对课前精准反馈的共性问题进行解决和强化评价;对课中的生成性问题提供补充和提升评价;针对课堂达成率进行总结性评价等。总体而言,是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主旨,进一步考核学生知识建构度,输出整体思维框架。因此,智慧评价体系是针对学生在进行精准干预后的知识掌握程度,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也为课后的教学决策和学习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旨在让学生有效開展自主探究性学习,让每个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具体项目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差异,细化分解评价目标,落实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原设计

    “节水工程设计”是常见的STEM主题课,在常规设计中,以尚未节水的城市和实施节水工程后的城市对比,引出主题,教师讲解构建节水工程的方法,演示积木及程序搭建,再让学生通过学案练习,尝试制作,教师依据作品情况进行优良度的评价。在评价中,教师无法给出确定的评价标准,仅仅通过功能是否实现、造型是否美观来进行评价,缺乏理性的思考。

    (2)思考焦点

    出现以上情况,是典型的技术控制教学,虽然同屏技术能够将细节放大,但是教学事件反射出的是教学过程的矛盾。技能强化导致以偏概全,让局部技能指标控制了整体构建指标;节水的工程设计徒有名称,学习效率不高;缺少推进指引,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评价与项目无必要联系的情况。这导致教学过程缺少必要的弹性空间。

    (3)改进型设计

    在“FSN”智慧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教师将教学事件进行分类解析,找到共性的原因做出预设,并实践到评价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怎样才算是“优秀的节水工程”?为了达到节水的目的,教师应该如何做(引出节水标准,再通过观察经典作品,找到其共性点,再分析其成功之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节水工程”的评价标准,该环节完成之后进入到试练阶段,学生通过关键点的解析,达到技能掌握的目的。教师适时组织讨论,让学生加深印象,得到更为丰富的结构化的框架。建议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教师提出“神奇的海绵”项目主题。

    探究:以生活中常见的“海绵”为研究主体,设计了九个不同层次的探究项目主题,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预期,提供开放的研究平台,给予学生选择权利,学生有的体验海绵创意种植,有的探秘海绵再生之谜……(评价1:丰富的项目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

    分层任务一:结构组,将“海绵城市为什么能节水”作为驱动性中心问题展开探究,并设计了未来的海绵校园。(评价1:丰富的项目内容满足是否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

    分层任务二:资源组,从搜集资料到实地调查、设计图纸、制作模型等,学生请教老师,请教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家长。(评价2: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团队协作、合理安排调查进度、设置有效的资源存储和分类方式)

    分层任务三:实验组,反复试验搭建海绵校园的模型。(评价3:作品展示过程中,学生能否将作品的结构表述清楚,能否提供完整的作品示意图,能否统计出自我迭代的过程等)

    项目总结1:如果请你在学校科技节上展示作品,你会怎么做?

    项目总结2:你的节水工程预计能够为社区(学校、班级)节约多少吨水资源?

    项目总结3:如何保证节水工程中的卫生与传输环节的安全?

    ……

    教学评析:研究过程中,学生就像小小科学家、工程师、作家、新闻工作者一样,解决真实问题。并在多种问题情境中经历持续实践,这一过程中,学生探究热情、解决问题、规划设计、合作探究、合作沟通能力等均得到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通过对事件评价的关注,其实从学生认知需求的角度,放大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附加价值,将必要的相似过程进行合并,突出其一致性,节约相应的授课时间。增加评价对认知过程的作用,使其作为授课的重点内容,将节水工程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作品。

    2.融合“FSN”的人文主题项目化学习

    “FSN”智慧评价体系关注项目的人文化载体,通过对主题的剖析,确定评价的主体方向。在常见的课题中,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容易偏离,以致产生评价行为和项目主题剥离的尴尬状况。教师深陷其中,往往不自知。但通过“FSN”智慧评价体系,将内容进行显性的分析,观察其表现性的实施状况。反思过程后,进行教学第二环节的重构教学时,教师借助必要的设计方式,将烦琐的过程进行精简,将其中过于复杂的部分进行结构化处理,突出重点。

    (1)原设计

    “自动贩卖机”一课是近期的热点内容之一,这一项目较为显性地展现了过程与控制的工作状态,因此该内容较受一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欢迎。在本项目的常规教学过程中,例行流程如下:通过“贩卖机”实例导入课题→学生观看生活中的应用(如视频、动画等素材)→观察其中的工作方式→揭示课题:自动贩卖机→教师讲授机器学习的原理→搭建机器学习的工作方式。在课堂观察中,出现较为明显的达成率问题,超半数的学生作品与项目要求不符,甚至出现无作品的尴尬情况。

    (2)思考焦点

    在传统设计中,教师建立目标、学生达成目标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进行作品创新,因而深度学习的创新设计理念无法落实。在“FSN”智慧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人文性主题项目是评价的关键词,教师设置的评价内容要有利于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题偏离,并能及时提供必要的纠正方案。因此,评价需要从人文主题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具备一定的认知联动性。人文主题评价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理性的评价构建,使得认知过程中目标清晰。

    (3)改进型设计

    在“FSN”智慧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评价与导学项目融合,以人文主题项目为引导,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层次,将表现性评价具象化,通过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教学建议如下:

    教师首先播放一组智能小电器的视频,如自动迎客机等。

    师:健康的生活倡导无接触的购物方式,不仅能防止病毒传播,还可以有效地减少运输成本、提高配送的效率。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

    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其他实例。

    师:这些实例解决了哪些共性问题?

    前置评价1:缩短配送时间。

    前置评价2:降低最少购物的标准。

    前置评价3:给语言表达障碍者提供方便。

    前置评价4:减少了物流配送者的工作强度。

    教师归纳实例中的共同特点,即机器具有一定的自动性。点题“自动贩卖机”,并通过实物提问共性特征有哪些?

    学生绘制“自动贩卖机”的工作过程图。自我评价以下功能的实现情况。

    功能1:可以自动识别货币面值。

    功能2:能够及时判斷顾客选择的货品。

    功能3:可以判断货品的价格足够购买货品。

    功能4:依据功能3的判断,如果价格满足条件,机械手发货;如果价格不满足条件,提醒顾客继续投币。

    教师带领学生搭建作品(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

    评价1:自动识别→提示货币金额。

    评价2:自动提示→判断是否达到货物金额。

    评价3:自动传输→符合金额条件的货物发送。

    评价4:自动显示→不符合金额条件显示屏提供继续充值。

    ……

    教学评析: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制作自动贩卖机”的过程,改为通过评价促进对项目的深度理解过程,由学生自主评价,自由选择贩卖机的各项指标功能。学生依据实际情况,找到或简或易的不同搭建方式。以人文项目主题的评价促进教学自身的过程优化,不但能缩短教学时间,而且将教学目标进行表现性的整理,降低了学习难点,获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构建具有批判思维的科学精神项目评价

    “FSN”智慧评价体系关注项目自身的科学精神,构建具有批判思维的项目评价。具有批判思维的科学精神的优化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项目情境的设置和作品的呈现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选择具有批判思维的评价,有助于项目的推进。

    (1)原设计

    “模拟ETC”一课的常规设计中,导入部分会选择相关视频导入。如教师播放一段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的视频,引出本课主题。新授环节中,教师提出,可以通过积木件搭建模拟的ETC系统,包括检测车牌号码、自动计算收费金额。在看似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尽管内容无误,但课堂特征乏善可陈,缺乏亮点,平铺直叙,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思考焦点

    在常规过程中,项目虽然完整,但缺少科学批判思维的过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并没有对自我的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因此,“模拟ETC”的主题是缺少反思过程的,各个作品之间在制作目标上是割裂的,没有前后关联。这样的设计形式会导致学生完成作品之后,并没有整体认知过程概念,评价过程容易流于形式。

    (3)改进型设计

    在“FSN”智慧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批判性反思评价成为推动课程的动力之一,不断给学生创造科学批判的机会,审视活动主题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等内容。在二次重构中,教师设置游戏“智能ETC”,让学生感受智能过关的方式,引出本课的任务。

    游戏导入后,引出“图文识别”和程序的话题,带领学生观察OCR及ECT的结构,尝试如何优化并安装。出示第一个任务“搭建与优化”,同时给出相应的思考问题,供学生对认知过程进行反思:

    教师介绍ETC的使用环境:当车辆通过收费区时,激光探测器检测到正接近的车辆,并触发通行读取装置。读取器会搜索ETC通行卡的无线电射频。

    问题一:激光探测器是如何工作的?(思考传感器的原理)

    问题二:读取牌照需要多长时间?(思考电机驱动的原因)

    教师介绍反思内容:如果读取器没有收到ETC的无线电射频反馈,系统将会激活汽车牌照摄像机。摄像机会迅速拍下车辆前方的牌照,并且录像机会拍摄记录整个收费区域,以便计算账单和余额。

    反思1:无线电射频和终端电脑之间有什么关联?

    反思2:没有收到无线电反馈,如何能更为人性化地提醒司机?

    反思3:如何能及时激活录像系统?

    教师构建按重量收费的结构:收费通道的下方预先埋藏安装了自动感应的踏板来计算每辆车的车轴数量。一般的两轴小轿车会在踏板上滚过两下,越长的车轮胎越多,轴越多,收费也越高。系统会复查通行时间和车轴数量,以此确定收费价格,并从用户ETC账户中自动扣除通行费用。

    评价1:如果超重应该如何处理?

    评价2:某个重量范围收费标准是否合理?

    评价3:除了轴以外,还有哪些同质计重方式?

    教学评析:优化后的教学过程强调作品的科学批判思维,通过具体的小评价,使得认知内容按需分配,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层次的串联。在实际教学中,该评价方式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最终实现“智能ETC”的活动要求,贴近生活,又不失情趣,符合儿童的认知习惯。

    ● “FSN”智慧评价体系的实施要点

    综上所述,“FSN”智慧评价体系已然成为提升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杠杆,促进教师围绕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深入钻研教育科研技能,不断提升全人教育的水平。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实施,学科评价体系势必更加适切,更为科学。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只有根据教学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才能达到必要的教学目标。

    首先,评价过程的师生共融。在项目化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一线教师关注智慧评价的益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蜕变与成长,项目化学习方式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密码。教学相长、师生共融,良好的课堂形态可以采取融合、创新、重构等措施,继续拓宽项目化学习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终身发展奠基。

    其次,尝试多样性的反思形式。评价体系具有多种形式,本文研究的是其中一种智慧评价的方式。在教学中,反思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没有唯一的答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探寻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形式。对于不同的知识内容,其选择的教学方式不尽相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尝试。

    最后,智慧因人而设。“FSN”智慧评价体系的具体呈现方式有规则无程式,各所地区、各所学校在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支持方面均有不同。教师需要根据生源的情况,选择适应当地需求的形式进行合理的评价设置。尤其是不能给学生造成过重的技术使用负担,应以极简的方式助力学生学习,提升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