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王思琦

    摘 要:随着多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推进和发展,我国形成了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的战略格局,而中部地区由于处于内陆腹地,对外贸易环境较差,运输成本较大,发展观念传统等原因,使得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暂时落伍,有“经济凹地”之说。本文通过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和问题分析,将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与我国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其中以河南省对外贸易的现状为实例,进一步阐述了我国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对外贸易;中部地区;竞争优势

    0 引言

    出于中部地区位处内陆腹地,发展观念传统等原因,其经济发展暂时落后,有“经济凹地”之说[1]。统观我国中部地区,地域辽阔,涵盖六省;人员众多,劳动力丰富,加之科教资源优良;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富饶的矿产资源,是中部地区的发展优势,但是对外贸易发展不足是牵绊和制约我国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1 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

    1.1 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概况

    近几年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成果显著,但是相比东部地区仍然差距较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中部地区仍需再接再厉,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根据数据显示,中部地区近十年来的进出口总额增长明显,外商投资总额飞跃增长,城市产业发展群正在逐步形成,在交通运输方面也得到较大改善,省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陆运和水运都变得更加便利。

    近年来,基于中部地区的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政策的实施等,该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强劲,逐步成为了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做出了贡献。从对外贸易主体上看,国有企业贸易依然占据主要地位,非国有制企业相对占比较少。

    1.2 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贸易在三大地区的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对外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的90%左右,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小。由以上的分析和发展概况可以看出,我国中部地区的对外贸易相比较于我国全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东部地区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

    从整体上看,中部地区的出口市场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地,近年来对其他地区也有所扩展,比如巴西、泰国、尼日尼亚等,但是仍然较为集中。相比之下,中部地区的进口市场就更为集中了。虽然近年来,随着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市场的扩展和调整,局面有所改观,但是仍然没有形成大范围的合理的进出口市场,这一局面容易导致较大的市场风险,且增大了贸易摩擦。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对比中部地区的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可以看出中部地区的进出口比例失调,虽然中部地区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加大了对进口贸易的重视,但是其比例仍然严重不平衡。这一问题阻碍了技术进步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

    在多元化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对外贸易方式也多种多样,然而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方式主要是一般贸易,相对较为单一,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人发产品、轮胎等,多是在产业链的低端初级产品,高能耗低收益,竞争力不强,大多出口产品都是以更低劳动力、价格或环境污染等为代价的。

    2 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潜在优势

    2.1 区位优势

    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山西、江西6省构成了我国中部地区,位处我国内陆腹地,虽有弊端但是也有优势[3]。正因为在中部,使得该地区贯穿东西,连接南北,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均联系密切,不可分割。这一优势使得中部地区既能够借助东部开发地区的资金和技术,又能够抓住西部开发的机会,借以发展本区域的经济。河南、湖北紧密相连,可以团结和联合,形成“武汉经济圈”,共同发展;江西和安徽则靠近长三角,重点则向东,积极融入东南沿海;湖南、江西临近珠三角,重点向南。另外,在交通运输方面,中部地区铁路和公路纵横交错,水运方面有长江横穿东西。

    2.2 资源优势

    中部自然条件较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雨量充足,水资源丰富。我国中部地区拥有全国约30%的矿产资源,其中以能源矿产、贵重金属和有色金属为主[4],可见中部地区在这一方面优势明显。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在人文方面也占优势,每年往高校输送大量的人才,文化资源富足,有较多的重点风景名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和森林及动植物类自然保护区。

    2.3 科教优势

    中部地区歷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其中,中华文化的源头—河洛文化就是以洛阳为中心。在科教方面,中部地区高校众多,研究所和重点实验室星罗密布。武汉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名校;合肥是国家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与西安、北京、成都在科教方面齐名。

    2.4 政策优势

    党和政府关注到了我国中部地区的对外贸易问题,并且及时地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给予了政策支持和关注。中部崛起问题,是在2004年由温家宝总理首次指出。在最初的改革开放时期,允许少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倡导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自身优势条件率先发展起来,后由于西部地区迫切需要发展,中央政府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政策,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推行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任务,在这种发展局面下,我国中部地区也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中部地区的崛起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3 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中部地区核心城市缺失

    根据我国率先发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可以知道,中心城市的培育、发展和壮大,辐射和带动了众多城镇向非农化转型,从而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迅速发展。因此,核心城市的形成对于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影响力。

    根据马凯(2005)对城市群经济的研究,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一般要占到都市圈的50%左右。中部地区以各省的省会为中心,省内发展较好的城市为辅助,形成了六大城市群。根据马凯的研究,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的形成还有待促进和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在这六大城市群中,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武汉GDP占比最高,但是仍然没有达到中心城市的标准,即城市群的50%。可见,中部六省没有形成中心城市,较大的省会城市武汉、郑州、南昌等亟待发展,才能承担起拉动和辐射周边城市经济的作用。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区的内陆意识和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思想根深蒂固,长期以来的发展理念有所偏差,没有认识到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3.2 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基础竞争力差

    基础設施建设之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就像地基之于平地而起的高楼。在经济学上,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乘数效应”。也就是说,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石,对该地区有深远的影响。中部地区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观念深入人心,加之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小城镇比较多,所以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跟不上。

    3.3 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投资环境较差

    经济研究院发布《2016年投资环境指数报告》,按照软环境、市场环境、商务成本环境、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服务环境来测算中国各地投资环境[5]。中部地区务农人员较多,长期以来发展农业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靠山吃山,在发展过程中过多地依赖当地的矿产资源等,坐吃山空,这样的单一和较为封闭的发展随着资源的减少,也会逐渐衰败。

    4 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4.1 提升对外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中部地区各个城市大小不一,发展程度也不同,尤显不均衡,相互沟通较少,应当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经济融合和联系,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重点关注和形成中心城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最后达到发展中部地区整体的经济,提高整体的竞争力的目的。积极贯彻落实东引西联,加强与东部和西部的联系,抓住一切机遇,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

    4.2 提升对外贸易的基础竞争力

    根据中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可以知道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块短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部地区的基础竞争力是实现中部地区经济长久发展的重要基石。这就对中部地区的生活条件、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要求,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要想富先修路,搞好交通运输,解决内陆运输的问题。

    4.3 提升对外贸易的环境竞争力

    中部地区资源富饶,但是处于内陆腹地,增加了交通运输的成本,同时因为中部地区长时间以来发展观念较为保守,市场化程度不高,增加了外商企业投资的风险,导致了“吸引外资难”这一局面,因此,改善投资环境迫在眉睫。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重要途径,为此,一方面,中部各省应进一步完善投资硬环境要素,尽量消除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对外资引进的制约,更为重要的是加快市场化改革,加快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和接轨;另一方面,中部各省要大力加强外商投资软环境要素,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等,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提高服务水平[6]。

    4.4 提升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7]。提高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旨在将自身的资源优势等条件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尽快调整与发展不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限制因素,从而吸引外资的投入,推动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祥栋.新经济地理视角下中部地区对外贸易问题[D].湖南科技大学,2008:1-7.

    [2]朱春兰.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2005,(11): 6-8.

    [3]赵春明.国际贸易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4]柴正猛,胡小莲,曾园,等.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0,(41):57-60.

    [5]刘殿敏,任滢.加快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报,2005,(9):30-33.

    [6]何莉.东/中/西部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明.经济前沿,2004,(1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