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研究室建设实践与思考
王玉 陈谦 张涛
摘? 要 为促进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图书馆员素养,北京市成立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研究室。以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研究室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性观察,勾勒其運行面貌,梳理其优势与问题,提出改进性意见和参考。
关键词 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室;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258.69?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5-0045-03
1 前言
中小学图书馆是服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重要办学条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对于保障教学、服务教学、改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日趋重要。2015年,教育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该文件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应该成为学校的信息资源高地和师生智慧中心、成长中心、活动中心。
2018年,为适应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发展需要,教育部印发《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教基〔2018〕5号);同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的通知》(京教基〔2018〕23号),要求市级教育装备部门设立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研究室。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图书馆内涵和外延的丰富扩大,响应上级部门要求,北京市成立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研究室,在中小学图书馆教研和培训方面作出新的努力和探索。本文以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研究室为对象,通过参与性观察,勾勒其运行面貌,梳理其优势与问题,提出改进性意见和参考。
2 工作室的内涵界定与分析
工作室是近年来在教育界兴起的一种多以名师的名字来命名的非行政性研究机构,集科研、教研、管理和培训等职能于一体,通过知名教师、校长的引领,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自我提升。很多观点认为,工作室制作为教学模式,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作坊式教学模式,国内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艺术类学院[1]。以工作室为平台,学员在名师带领下进行学习、研究、实践、探索,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认为:“共同体中共同的了解(包括目的、知识、信仰、期望等),以及达到这些共同性的沟通过程,本身就具有教育性。”学习共同体强调激发潜能,加强学习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分享共同的目标,具备归属感和认同感,重视平等、倾听和表达等。一些学者认为,学习共同体的观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许多教育情境中的突出特征。
全国各地以学科教师为主的名师工作室较为多见,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研究室则颇为少见。中小学图书馆在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六大核心素养方面,都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然而相对于大学图书馆和公共馆来说,中小学图书馆在中小学校的地位、功能、受重视程度及本身专业化程度都相对较弱,这也意味着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北京市成立以名师为核心的图书馆工作研究室(以下简称“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平台打造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提升新模式。
3 工作室的运行模式及内容
工作室的运行主要从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着手,既要保证其专业的研究性工作,又不能脱离中小学校及图书馆这个实体性存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校、教师和学生。
中小学校成立工作室基地校,作为工作室的运行载体? 工作室由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成立,以原日坛中学图书馆馆长李小燕老师为核心名师,在六所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设立基地校。基地校作为工作室运行的实体化情境而存在,以基地校为载体和平台,便于学员在实践中发展认知、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工作室由于工作需要,也可能在运行过程中与其他社会力量(如出版社、数字厂商等)存在合作关系。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有开展馆长(馆员)培训、建设优化馆藏、开展图书馆相关理论研究等,力图对全市中小学图书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图1)。
1)馆长培训。制定规范性的培训目标、培训计划,每月开办一期馆长培训班,培训中小学图书馆的业务知识,目标是达到中小学图书馆岗位要求,能够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培训主题从“共性问题”到“个性问题”,应对图书馆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中小学图书馆理论研究。针对当前形势下的中小学图书馆状况和国家对中小学图书馆的期待与要求,结合学校特色,利用名校名师资源,开展学科书目推荐,进行图书馆功能、定位、阅读指导力提升等相关研究,打造现代化的中小学图书馆,形成理论成果。
3)中小学图书馆实践探索。考察调研了解学校藏书情况,开展图书馆剔旧、剔除工作,建立相关制度流程。结合基地校特色资源,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学阅读、科学探索研究等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制作与开发,形成校本特色主题资源。
4)图书馆工作参考咨询。借助工作室,吸纳越来越多关心中小学图书馆、有一技之长,愿意为中小学图书馆出谋划策的专家组成智囊团,在全市范围内为有发展需求的中小学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
工作室的人员构成模式主要是以名师个人为中心,但不局限于其一名专家,发展初期以名师为主,在发展过程中随时吸纳、发现其他专业化人士,最后形成以名师为主、多位专家为辅的中小学图书馆发展智囊团(图2)。其他专家可以是图书馆方面的专家,也可以是大学科理念下的其他专家、学者、教师。工作室以智囊团为核心,年轻图书馆教师为学员和助手,从全市中小学图书馆馆长和骨干中选拔年龄在25~45岁的苗子。智囊团以老带新,带动年轻图书馆员和教师发展专业知识和能力,最后成为人人懂业务、人人有专业的模式,学员经过长期的学习成为专家团的一员。
以名师为核心,开展合作式学习? 工作室在形塑学员知识观方面起着引领性作用,教师必须从教育专家转型为学习专家[2],聚焦于“图书馆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什么样的知识重要、如何习得这些知识、怎样有效地开展学习”。这些焦点问题事关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展开。
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工作室不是简单的师徒关系,无论是专家还是学员,都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开展共享和学习,在教中学、学中教,实现教学相长。赫德等学者认为,共同理想和集体责任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构成这一特征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支持与共享的领导、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协作学习及其应用、支持性条件和共享的个人实践等[3]。在这个共同体中,学员互为资源和挑战对手,专家和名师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在学习共同体中呈现了个体寻求独立与归属两个方向的张力。
工作室既不同于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也不是散漫的交流沙龙,而是有明确指导思想和管理方式、以课题研究为重点、教学相长的交流平台。工作室成员之间收获了理解、技能、专长及身份认同,与其他类型的学习团体相比较,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1)资源整合能力强,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参考。工作室能够有效运用战略思维,将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科研资源有机整合,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专业研究、实践探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工作室关心本地教育发展情况,可以为教育规划和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启发其实现自我价值。名师的责任更多在于“启发其他教师找到自身的价值”[4],从被动发展到主动成长。工作室学员作为成年人,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名师与成员之间有“教和学的关系”“互学关系”,开展“倾听—反思—表达”的专业对话。例如,工作室在学员分工的基础上共同研制《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工具书指南》《中小学图书馆基本馆藏目录》等。编制的过程是技能习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不仅可以学习和重温基本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对本馆图书进行系统梳理,而且有助于协助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图书适宜性评估、图书馆馆藏清查、图书质量提升等工作。
4 工作室运行面临的挑战
由于图书馆工作室成立的时间尚短,也缺乏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从名师的角度讲,名师难寻? 尤其对于中小学图书馆界来说,名师的概念难以界定,需要一定的资历、组织力、号召力以及教科研能力,既要能够在专业方面游刃有余,起到榜样与引领作用,又要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具备攻关能力;既要能够协调融合各种资源,又要能得到业界广泛认可。这个称号具有主观性、相对性甚至地域性。
从学员的角度讲,自主意识不足? 工作室目前的发展还是以名师为主导,围绕项目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工作开展研究。相对来说,学员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表达有所缺失,学员缺乏个人职业规划的有效设定,没有形成自主发展、自主研修的良性循环,尚存在年轻学员消极顺应的“失语”状况,仅仅为完成任务而工作,未积极融入学习和专业性对话。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讲,学员选拔及考核存在一定困难? 为鼓励中小学图书馆教师积极参与图书馆教研活动,工作室目前的参加学员还是以自我申请为主,学校及相关行政部门批准即可参与,工作室本身在选拔阶段对学员缺乏专业性的筛选和工作态度及责任心等方面的审核,容易造成运行中部分参与学员出现虎头蛇尾。对于学员的考核虽已有一些标准,但还尚未形成正式的能进能出的机制。
5 思考与建议
工作室作为一个专业性的图书馆研究与实践学习共同体,要在专业性、有效性上做文章。为了促进工作室的长远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提升学员的业务技能,使活动更加丰富、专业? 工作室的重心在于提升图书馆教师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对专业的探索和研究是其基础和核心;要使图书馆教师由图书的管理员成为中小学课程综合改革的参与者、反思者,教师课程教学的合作者,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助力者,书香校园的建设者。工作室的活动不能局限于图书档案专业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联系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在协助中小学师生开展研究和学习上下功夫,使学员学会开设新生入馆教育课、中小学信息素养课、阅读指导课,加强与大学图书馆、公共馆的学习交流以及省市间的观摩学习等。
进一步发挥团队优势,激发学员自我成长动力? 工作室要进一步提高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围绕工作目标,发挥同伴互助优势,采取集体研修、备课、分工做项目等方式,既要促进内部成员在共同的学习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又要在交流和合作中实现集体优势。
创新活动形式,线上线下共同发力? 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動。工作室内部的交流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包括集中培训、主题讲座、定期的读书沙龙、科研集会、主题课例研究、微信互动、网络授课等。比如新冠疫情期间,北京市组织了中小学图书馆员基本技能与基本素养的线上培训活动,工作室多位教师发挥各自优势,针对不同的主题加入讲师团,实现从“学员”到“专家”的跨越。
提高运行效率,引入考核机制? 以三年为一个考核周期,统一考评标准,从工作室本身发展情况、培训方面发挥的作用、对教育教学的贡献,以及学员个人的师德、参与活动情况、教研成果、工作任务完成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他评。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由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工作室整体工作完成情况及学员个人学习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科学考核,促进工作室整体和参与学员个人的成长。
总之,与其他学科、其他专业的名师工作室相比,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室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学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及学习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工作室的活动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计划性和针对性。中小学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其环境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图书馆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亟待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工作室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要发挥集体优势,促进学员同伴之间的磨合、合作、互学、反思、实践,在运行中提高应对新问题、新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
[2]佐藤学.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66.
[3]Hall G, Hord S, Pearson. Implementing Change: Patterns, Principles, and Potholes[M].Boston: Allyn & Baeon,2006:23-25.
[4]张华.“名师工作室”:困境与出路[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2(3):52-53.
作者:王玉,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馆员;陈谦,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科长,经济师;张涛,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经济师(1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