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普通高校美术学专业水彩画创意教学
摘 要:水彩画是普通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其特殊的艺术语言与技法表现效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而且对其他课程学习也将起到重要的影响。在新时期高校美术学水彩画教学中,专业教师要紧随教育发展形势,积极改革传统水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有效开展创意思维训练,使其能够和其他课程模块进行衔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普通高校;美术学;水彩;创意思维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项目调研课题“新时代河南高校水彩教育的区域特色研究”(SKL—2019—1928)成果之一。
水彩画工具简单,以水调和,色彩透明鲜艳,在材料和绘画效果上与中国画有不少相似之处,所以受到很多中国画家的喜欢,在大学、中学、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都很广泛。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彩画逐渐成为广大师范类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而且有些美术院校还特别设立了水彩专业,部分学校甚至形成了地域性的“学院派”教学风格,如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湖北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湖南师范大学等。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水彩画创作的主力军基本以高校教师为主,他们培养的学生不少也成为水彩画教育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进入21世纪,根据教育部所提出的美术学专业教学指导方针,各试点高校的水彩画教学除本体语言与材料技法学习外,还要提倡创意思维训练,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的美术教育人才。
一、水彩画创意教学的可行性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人才,2009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指导纲要》(教体艺厅〔2009〕6号,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之后共有48所高校根据教育部要求自愿申请为试点单位,于2010年新学期实行新的教学培养方案。在《纲要》中,美术学专业必修课程采用学时、学分制,绘画课程包括绘画基础、美术表现两部分,分别为160学时,8个学分,其中美术表现又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雕塑五个模块,中国画为必修,学生还要任选后四个模块中的两个修习,完成课程学分。从这个课程模块设计中,可以看出水彩画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术表现课程纲要中,水彩模块内容包括:“水彩画基础知识,水彩画工具材料,水彩画艺术语言与表现技法,水彩静物、人像、风景写生,风格与表现研究。”在这个《纲要》中,我们发现水彩模块基本还是传统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实行学分制和学时制,导致学时比以前压缩不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据调查,有不少试点单位都曾进行了灵活调整。以笔者所在河南师范大学为例,河南师范大学过去美术学专业在大一阶段安排水彩静物、水彩人物两个课程,各48学时,另外在大二上学期下乡写生时不少学生利用水彩作为绘画材料,整体来看教学效果还是比较良好的。但按照《綱要》要求,因为受到学分制、学时制限制,水彩课程在最初2010年时仅开设2周,仅24学时,此后2011年开始调整到4周,共48学时。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水彩画虽然被列为美术表现课程,但受到师资、学情、学时的影响,学生很少选修水彩,大都选择油画或国画,水彩画通常还是被设为必修基础课程,教学时数往往大打折扣。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全部完成《纲要》所列的静物、人物、风景写生内容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必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课程纲提出的“各模块教学内容既要注重自身特点,又要注意与其他模块的联系、融会和渗透”进行调整。除水彩画基本语言与材料技法学习外,还应注重创新思维训练,制订合理的教学内容,使水彩画与中国画、油画等教学模块衔接得更好,保证教学质量。
二、水彩画创意教学的策略
水彩创意思维教学的途径,首先必须切合教学实际,符合学情,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好高骛远,必须针对学时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避免空谈。由于高校美术在开设水彩画课程前基本学习的都是水粉画,所以水彩画及其工具材料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针对这种情况,水彩画基础教学首先要消除神秘感,让学生明白水彩画、水粉画在材料与技法上的区别与联系,找出两者的衔接关系。其次在教学思路上,重点是学习水彩本体语言与材料技法,接下来才是创意思维训练,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水彩画作品呈现一定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现。
(一)水韵技巧
水彩画以水为调和媒介,色彩透明,注重水、色的韵味表现,画面呈现清新自然、潇洒明快、水意盎然、神秘莫测的艺术效果,这是其他画种不可比拟的。在教学过程中,水彩画教学首先讲解干画法、湿画法,掌握用水、用笔、调色等技巧,一般开设静物、风景、人物写生课程,然后对造型、色彩、空间感进行各种练习。熟悉材料与技法的初步训练环节后,要注重发挥水彩画本体艺术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多次练习湿画法,从而体会水韵表现,感受水色交融的艺术魅力。笔法特点可参考中国画的大写意手法,另外也还可参考20世纪美国画家波洛克的“滴画法”,把颜料随意地泼洒在面上,用笔要求豪迈潇洒,让水随意挥洒流淌,随机呈现出色彩交融的自然渗化效果。教学范画可借鉴中国近现代画家张大千、赵无极、林风眠等人的泼墨、泼彩、彩墨效果,吴冠中绘画中的点、线、面构成特色,让学生充分领悟水韵效果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个水韵实践过程中,还有必要教会学生洒水、沉淀、撒盐、刮擦、喷溅以及油水分离等特殊技法,使水彩画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意趣效果。
(二)光色效果
与中国画有所不同的是,水彩画毕竟属于西方绘画艺术。“过分强调‘水的作用而忽视水彩画‘彩的本质,是中国水彩画发展中的误区,也是硬伤。”因此,讲究色彩与注重光色变化是水彩画更为重要的艺术特色,不论静物画、风景写生还是人物写生,都要重视让学生分析光线的强弱、冷暖关系,画面要强调色调、色彩三要素等色彩理论,利用色彩来营造画面中物象关系。在绘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表达光色效果,尝试通过笔触、色块、点彩等技法来体现出色彩艺术魅力,不仅可以借鉴英国水彩画家透纳等人的水彩画作品,也可以借鉴学习印象派画家莫奈、马奈、修拉等人的油画表现手法。在静物写生时,可以根据灯光或自然光,或者有意识摆放各种色调组合的静物,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光色变化。然后在绘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表现,强调色彩的表现力,充分展现水彩画的光色魅力。
(三)情感体现
“物当人画”,是中国著名水彩画家王肇民的重要绘画理论,其意思指的是:“画物,应当赋予生命,赋予性格,赋予品质,赋予身份。人物之间,相互引喻,以增身价;诗有比,画亦有比。”实际上,水彩基础教学除了水韵与光色的表达,情感体现与观念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艺术风格上,水彩也能像油画、版画那样追求现代艺术风格,而不仅仅是对景写生或写实创作。纵观当代西方水彩画的发展,其也受到了后印象、抽象艺术、表现艺术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很多水彩画家的作品都重视形式感、视觉冲击力和情感的表达,在作品中采用抽象、半抽象或表现艺术的创作手法,注重画面形式感,利用点、线、面的构成组合,并通过粗犷有力的笔法、流畅生动的线条、斑斓鲜艳的色彩、炽热强烈的光线,使画面饱含充满现代艺术气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查阅当代中国和欧美一些在创作手法上比较前卫的水彩画家作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构图上追求形式感,笔法和色彩更加生动灵活,造型上采用抽象、半抽象的艺术效果,使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从而达到较为明显的绘画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综合材料
“拓宽水彩画的表现空间,丰富水彩画的表现技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彩画地潜能和优势,勇敢地打破束缚水彩画发展地条条框框,充分地运用各种现代材料进行水彩画技法地综合训练和研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当代中国不少水彩画家在技法材料上追求创新,如广州美术学院黄增炎、龙虎等人的水彩画,都比较热衷纸张做底,而且色彩调和也掺和胶质等媒介,使画面呈现出油画效果。实际上,在当代西方水彩画创作中,也不乏利用拼贴、拓印、刮擦等技法来丰富画面效果,使作品呈现更加强烈的现代气息。在水彩画创意思维教学中,也可让学生实践综合材料,比如通過做底、拼贴、拓印、肌理和掺加浆糊、胶水、松节油等加强画面的立体感和视觉效果。举例来说,借助拼贴这一技法效果,水彩画可以实现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换,让画面效果显得更加立体,视觉冲击力更佳。不过拼贴材料最好还是选用报纸、书法、剪纸、图片等纸质材料,另外在构图设计时要培养学生的画面整体意识,使其明白拼贴画并不是简单的东拼西凑,而是根据创作主题来设计经营,鼓励学生多看现代艺术作品,使画面的艺术表现力更强。另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绘画时必须以水彩材料为主体,否则会丧失水彩的本体艺术特色,以致脱离水彩的本质属性。正如陈朝生所说:“从形式语言与技法的关系看,画家喜欢某一技法,总是与其情感表达、语言特征相统一的。所以,要挖掘水彩表现力,我们不能忽视水彩画本质是由水彩画媒介这种特殊工具、材料及其表现人类视觉审美经验和它宽广深厚的可能性所决定的。”
三、结语
新时期普通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模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各高校大都根据学分制、学时制对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适应实际教学应用。单就水彩画教学而言,鉴于当代中国美术创作各个画种之间创作手法互相借鉴,艺术风格趋于多元化,专业教师除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水彩语言和材料技法外,也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学、思考和创新能力,注重创意思维训练,使水彩画和中国画、油画、版画等模块教学有更好的衔接,让学生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成为创新型、应用型的美术教育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指导纲要[Z].2009.
[2]叶猛.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水彩画[J].大家,2012(3).
[3]王肇民.王肇民水彩画作品集[M].广州:岭南出版社,1985.
[4]李平秋,黄亚棋.一代画风[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牛向阳,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基础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水彩艺术教学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