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

    罗长全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早期胃癌患者, 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腹腔镜组, 各40例。传统组予以开腹手术治疗, 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除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10.25±1.25)d, 短于传统组的(13.97±1.6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0, P=0.001<0.05);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为(136.52±13.54)ml, 少于传统组的(276.31±26.34)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2, P=0.001<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08.63±13.54)min, 长于传统组的(184.36±16.34)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4, P=0.001<0.05)。腹腔镜组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5)。结论 针对早期胃癌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确切, 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 其淋巴结扫除效果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 但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 且并发症更少, 早期胃癌的治疗中可优先考虑。

    【关键词】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早期胃癌;开腹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3.023

    胃癌为我国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其属于最常见恶性肿瘤疾病,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群体, 男性发病率较女性更高, 发病率比为2:1, 近年来本病有年轻化趋势。有关胃癌的流行病学分析指出, 此病全球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分析可能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及饮食规律改变所致[1]。大部分胃癌属于腺癌, 患病者早期无明显不适或有轻度胃部不适, 易与胃炎、胃溃疡混淆, 继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近年来临床相关诊断方案不断完善, 知识普及率有所增长, 胃癌早期获诊率也有所提高, 相关治疗方案则越来越受关注[2]。早期胃癌患者普遍通过胃癌根治术切除部分胃组织控制病情发展, 一般患病早期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高, 可达90%以上。但传统开腹手术创伤性大, 术后并发症多, 对患者术后康复有一定影响, 需对相关手术方案进一步完善。腹腔镜作为现代医学产物, 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种集检查、治疗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医学设备, 其推广应用后, 临床多种腹腔手术治疗中均出现了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 利用腹腔镜代替传统肉眼观察, 获取手术视野进行相应手术操作, 使多种腹腔手术创伤性降低。本文为观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 选取80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80例胃癌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腹腔镜组, 各40例。传统组患者中男30例, 女10例;年龄48~69岁, 平均年龄(56.96±5.31)岁;体重48.21~57.63 kg,?平均体重(53.61±4.14)kg;平均体质量指数(22.32±5.21)kg/m2;肿瘤位置:上部15例、中部10例、下部15例。腹腔镜组患者中男28例, 女12例;年龄48~70岁, 平均年龄(56.71±5.33)岁;体重48.42~57.74kg, 平均体重(53.15±4.21)kg;平均体质量指数(22.41±5.06)kg/m2;肿瘤位置:上部14例、中部12例、下部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胃癌早期诊断标准;②知悉手术方案后自愿参与研究;③未合并全身感染;④手术耐受良好;⑤凝血功能异常。排除标准:①基本资料不完整;②凝血、免疫、呼吸等功能异常;③知情研究内容后不愿加入。

    1. 3 方法 传统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 手术操作方法严格依照相關标准进行。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 具体操作:患者取头高脚低位, 实施麻醉后建立气腹, 压力恒定控制在15 mm Hg(1 mm Hg=0.133 kPa), 于患者肚脐下部, 左、右两侧腋肋缘下方, 左右两侧锁骨中线处做2 cm切口, 置入腹腔镜探头观察病灶情况, 使用超声刀游离其横结肠, 清扫病灶周围淋巴结, 完成胃结肠干的解剖, 进行根部结扎后对其幽门下淋巴结实施扫除, 再给予Koch切口进行根部结扎, 切断胃左动脉, 再次清扫周围淋巴结, 沿胃小弯解剖, 清扫贲门、胃小弯附近淋巴结, 并于剑突下5 cm左右做手术切口, 将患者胃部拖出体外后完成远端切除, 给予十二指肠及胃部分吻合, 术毕缝合手术切口, 给予抗感染治疗。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除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吻合口瘘、淋巴瘘。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比较 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10.25±1.25)d, 短于传统组的(13.97±1.6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0, P=0.001<0.05);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为(136.52±13.54)ml, 少于传统组的(276.31±26.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2, P=0.001<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08.63±13.54)min, 长于传统组的(184.36±16.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4, P=0.001<0.05)。见表1。

    2. 2 两组进食流质饮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除数比较 腹腔镜组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为(5.13±1.21)d, 首次排气时间为(2.81±0.71)d、淋巴结清除数为(14.31±2.62)枚;传统组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为(7.16±1.32)d, 首次排气时间为(3.97±1.03)d, 淋巴结清除数为(14.18±2.57)枚;腹腔镜组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传统组发生术后感染4例、吻合口瘘2例、淋巴瘘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腹腔镜组发生术后吻合口瘘1例、淋巴瘘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0%;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5)。

    3 讨论

    胃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全球各国均有较高发病率, 流行病学统计显示, 胃癌患者多为男性,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2倍。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 研究认为此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存有密切关联。慢性萎缩性胃炎为癌前病变, 部分学者认为幽门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是胃癌发生的病变过程, 但具体发病机理尚待实证[3]。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溃疡等上消化道症状为主, 同普通胃炎、胃溃疡等常见胃病相似, 易出现漏诊误诊。不过近年来胃癌知识普及, 我国居民普遍认识到健康体检重要性, 且临床胃癌诊疗方案不断完善, 越来越多早期胃癌患者被检出, 相关治疗逐渐受到重视。

    当前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患者最终的预后情况受病理分期、生物学、手术方法等影响较大, 比如早期胃癌患者经治疗后预后情况明显优于中期或晚期[4]。此类患者当前以手术治疗较为多见, 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组织, 对组织周边淋巴结进行清扫, 清除患者体内癌细胞, 以控制本病发展, 延长患者生存期。传统开腹手术作为临床胃癌治疗中应用时间最早、应用最多的手术方式, 经多年完善, 术式成熟, 效果确切, 广大医师认可, 临床应用中传统开腹手术操作难度低, 医师施术水平依赖性较小, 大多医师均可顺利完成手术, 且适用范围较广, 不受医院设备条件等影响。但传统开腹手术需开放大切口获取操作视野, 对患者术后恢复不利。有研究认为, 传统开腹手术创口较大, 导致患者术中失血量更多, 易导致术中低体温情况发生, 且感染风险明显升高, 术后康复阶段, 由于大创口所致疼痛更强, 疼痛刺激下炎性因子生成引起患者创口局部发炎, 延缓伤口愈合, 增加多种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严重时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感染[5]。

    腹腔镜近年来广泛用于腹腔手术, 其最大优点在于通过腹腔镜代替人眼观察, 手术治疗中无需再通过彻底开放患者腹腔获取手术视野, 仅通过腹腔镜即可清晰获取患者体内信息, 掌握病灶及周边组织情况, 可极大程度降低手术创伤[6]。患者术后康复中, 由于手术切口小, 恢复更快, 疼痛更轻, 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得以有效控制, 帮助患者更快出院, 且其术后瘢痕更小, 患者腹部美观程度更高。在胃癌早期患者的治疗中, 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通过完成淋巴清扫及胃切除达到治疗目的, 病情的控制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一致, 但手术创伤更小, 患者术后恢复更快[7]。在蒋笃均[8]等的研究中, 对比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差异, 结果中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观察组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采用开腹手术的对照组明显更低, 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10.25±1.25)d, 短于传统组的(13.97±1.6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0, P=0.001<0.05);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为(136.52±13.54)ml, 少于传统组的(276.31±26.34)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2, P=0.001<0.05)。腹腔镜组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5)。由此表明此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病灶切除效果基本一致。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较开腹手术更大, 学习曲线较长, 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在气腹建立、镜头清洗等工作上, 故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临床应用中需要提高施术医师操作水平, 提升施术团队协作能力, 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风险。就本次研究而言, 病例收集不足, 導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偶然因素影响, 无法通过大样本量保证实验必然性, 需从后续研究补充样本量。有研究提出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过程中落实围术期护理干预可进一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控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其具体护理方法有待后续研究深入探析。

    综上所述, 针对早期胃癌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确切, 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 其淋巴结扫除效果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 但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 且并发症更少, 早期胃癌的治疗中可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 张晓荣, 卢启国.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海军医学杂志, 2017, 38(5):426-428.

    [2] 钱飞, 徐欣, 付强, 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体会.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5):113-114.

    [3] 石金忠, 管志涛.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 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系统医学, 2019, 4(5):13-15.

    [4] 黄晓旭, 沈光贵, 许力, 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9, 38(1):44-47.

    [5] 徐策.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预后与生存率分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9(6):450-453.

    [6] 唐忠, 谢朝辉, 幸赞西. 比较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与生存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6):67.

    [7] 王红鑫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与生存率对比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 18(2)68-69.

    [8] 蒋笃均, 张跃, 孟闯. 比较分析开腹胃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胃癌的疗效.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175(7):253-256.

    [收稿日期:201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