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绘思维导图 提高阅读质量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将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思维导图去阅读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原理进行深入探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方法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有效辅助。对于语文学科本身而言,它不仅是识字与习作之间的桥梁,更是对各种语文能力进行整合的过程;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通过阅读可以获取相关知识信息,维持教学活动的正常有效的开展,也能使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

    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引导和促进思维的活跃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學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老师在学生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去阅读文章,这样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

    思维导图是图形化的思维模式,它可以将深层次的内容转化为图文并茂的任意图形,如果能将思维导图适当地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归纳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一、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自主学习占据着不容小觑的地位,因为阅读过程当中的感悟是任何人都不能够替代的体验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并予以正确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绘制出来自己内心的知识网络。

    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应该完全摆脱老旧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低效现状,而应该更注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提高整体学习效率的;而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扼杀,完全的照本宣科式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丧失了思考的能力。思维导图教学是课堂上的一种新型分工式教学,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引导,而学生在导图的引导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阅读内容的学习,师生分工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在讲授完几篇文章后,可以挑选一篇比较简单的课文,让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自主学习。学生首先要利用思维导图画出自己学习的思路,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路去一步一步学习文章。在自主学习之后,学生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总结,画出文章的重点,方便自己以后复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在一开始可能会很吃力,但是随着他们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他们的学习能力会逐渐提升,当他们能够通过自己构建的思维导图去学习文章的时候,他们就具备了自己的思维,在以后阅读的过程中就会轻松很多。

    比如我们在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学习,根据老师之前的讲课思路、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建思维导图,学习这篇文章。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他们画出的思维导图也不尽相同,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学习方法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巡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提点他们一下,并随时鼓励学生,让学生建立起信心。

    二、 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创造能力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中,能够体现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理解与想象,教师能够通过观察学生导图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能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得阅读更具趣味与快乐。语文阅读材料中的知识点相对烦琐,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累积,而是借助某个中心点,通过联想媒介将各种零散知识罗列出来,并与中心关键词环环相扣。不同学生的思想不同,联想到的零散知识也不同,为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教师需一改以往独立创造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与知识转化的能力。

    如学生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文章时,内容比较烦琐,因为是节选长篇小说,线索交代也模糊,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入手角度,学生自主围绕线索画出各个分支,整理各个分支内容,在连线上标注各个分支与中央关键词的关系,让学生发散想象力,创意性地制作自己的思维导图。最后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看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导图,有鱼骨状的,有树状的。同时绘制过程中的符号,以及图画、颜色等也存在较大差异。可见思维导图对学生来说,也是新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无阅读技巧的小学生来说,该种基于大脑思考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领悟到诗歌的深层含义、语言魅力等。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思维导图的制作以外,还要师生之间参与导图的绘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不但能够组间充实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同时还能够充分掌握思维导图与课文阅读的联系,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自身的联想力将阅读的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教师可选择课外阅读的文本,如曹文轩先生的《草房子》、杨红樱的经典童话等,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还可增强学生想象能力。此外,还可在阅读中体味个性化的语言,丰富课堂氛围,通过绘图比赛,根据某一题材教师领头绘图,而学生分组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导图过程中,保持明晰思维,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由此可见,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可增强创造能力,从而能够将文章的各个枝节绘制为一棵大树,使得学生在阅读中感到生动有趣,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有利于学生能够积极学习语文阅读技巧,完善阅读教学的制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效果。

    三、 思维导图有益于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

    思维导图的创作需要进行综合性知识的调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是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学科知识和其他综合性知识的过程。呈现的思维导图可以体现一个学生知识系统的深度和广度,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同时完善思维导图的图形设计,

    提高文字学习积极性。

    通过在语文阅读课前、课内以及课后的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保证学生能够保持阅读的积极性与阅读热情。思维导图能缓解阅读教学中的枯燥,同时针对高年级的学生,降低阅读理解难度,增加课堂趣味性,并且还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与理解能力。

    四、 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丰富学生的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使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根本动力。因此,要让学生从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我们通过举办思维导图比赛、思维导图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受到肯定。

    (一)鼓励学生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学习之中,打开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思路

    小学生社会经验的缺乏以及对文章理解能力的不足,

    导致其在阅读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存在着理解上的诸多障碍,这样对于阅读就失去了兴趣。思维导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开阔了他们学习的视野,帮助他们打开理解感知知识的大门。除了语文方面的学习,他们还可以将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帮助他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打开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不断提高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灵活应用,激发他们使用思维导图的积极性

    孩子们眼中的世界虽然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他们认知事物的角度总是很单一。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不断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知,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尽可能地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提高他们思维的多样性。孔子說:“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导图就是培养孩子们在看的同时还有动脑思考,把学和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思考去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加深入理解,学到的知识才能更加牢固地记忆在头脑之中。

    (三)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育的新形势下有很多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无论何种教学模式总感觉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时候总是难以架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他们学习的内容总是感觉零零散散,难以形成较为整体的认知概念和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而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的特点,这种发散又是以一个知识中心为主展开的,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发散开来,引出与学习中心相关的知识内容来。这样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结构就是一个整体性的架构模式。思维导图就是一个整体的,能够融合较多知识的信息平台,所以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乐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方法迁移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阅读内容,科学地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示范、引导和实践,使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晓楠.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

    [2]王丽.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

    [3]梁泳谊.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7.

    作者简介:张萍,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榆中县一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