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厨房服务设计浅析

    许世虎 李蕾

    

    摘要:如今,服务设计逐渐成为设计热点,对于提升产品的服务体验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吉布森提出的“可供性(Affordance)”概念为理论基础,得出“人—物—环境”的交互关系,并分析了可供性设计实例,以厨房服务设计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厨房的服务设计现状,归纳出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厨房服务设计研究要素,并提出设计原则。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为后续的厨房服务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可供性;服务设计;厨房设计;交互体验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4-002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饮食安全以及厨房的服务体验感,这使得提升家庭厨房的服务体验成为当下新的设计机会点。通过对生活方式的优化,使得厨房服务设计更加理性与适度。文章以生态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J. Gibson)于1979年提出的可供性(Affordance)理論作为研究基础,该理论是基于动物行为与环境属性的交互作用,并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将动物的行为上升到人的行为,通过环境属性和人特有的认知系统及感知系统提取出厨房的服务体验要素,从而提升厨房产品使用的效率和厨房服务的体验感。

    1可供性理论概述

    “Affordance”一词来源于吉布森所写的《视知觉的生态学方法》一书,书中对其定义为:环境为动物所提供的某种属性,这种属性使动物与环境之间互补。由于研究学者和设计师从事的研究领域不同,对此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Affordance”的中文翻译有很多版本,例如“启示性”“功能可见性”“可供性”“承担用途”“预设用途”等。本文选用“可供性”这一版本是最接近原文“提供”一词的译法,同时也体现了生态心理学中此概念的本源意义。可供性由唐纳德·A·诺曼(Norman D. A)引入设计,但诺曼却与吉布森的理解有所不同,吉布森提倡的是“直接知觉的可供性”,独立于人的认知和经验,客观环境为人提供了无意识行为的可能。而诺曼提倡“可感知的可供性”,即人们通过感知周围的信息,结合主观过去的认知和经验,随后做出行为的可能性,这属于有意识行为。无意识行为来源于大脑中的潜意识,它是人的本能应对外界环境做出的平衡反应,无意识与意识之间并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通过一定的训练,人们的无意识行为有转化为有意识行为的可能。例如,公园的栏杆提供了“支撑”的属性,人们走在栏杆前,会无意识地靠上去或坐上去,当这种行为发生的次数累积了一定的量,就会形成经验和认知,即转化为有意识行为。因此,可供性的“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应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如图1。

    目前,可供性理论应用于交互设计、产品设计、体验设计等领域,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就通过无意识行为开创了“无意识设计”这个概念,这是对吉布森的“直接知觉可供性”的典型运用。其代表作品伞架,深泽直人认为设计伞架就仅需要距离进门墙壁15厘米的地上挖一条深5毫米,宽8毫米的浅沟就行,进门放伞的人会无意识的用伞的尖端作为固定,很自然地将伞柄靠在墙上。而有意识设计多用于界面设计中,例如汽车信息控制面板,在极短的时间内保证驾驶者的完成效率和体验感,就必须要在客观环境的基础上运用到人们的主观认知和经验。

    2厨房服务设计现状

    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也包含了厨房文化,从最远古的火堆烤制熟食到古代的灶房,从近代的公用灶台到现代的私人灶台。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厨房的使用需求发生着改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最初是为了满足温饱,其次是保障安全,在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开始追寻精神层面的享受,此时的厨房对于人们的意义不仅是一个做饭的场所,更是聚集了家庭活动、服务体验、精神传承为一体的互动空间。

    针对现目前的厨房服务环境,本文采用了行为样本记录法,跟踪记录了八位城市青年日常的厨房活动流程,并根据他们的有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对厨房服务需求进行分类和整理,发现厨房服务设计现状为:(1)操作方面:削果皮时,一般会散落一地,或临时堆积在水槽中,最后集中处理;反复蹲、起并伸手拿碗;在一堆调味品中确认需要的调料;吊柜深处物品不方便获取;除冰箱以外没有固定空间存放即食或待食的食材;容易遗忘物品的储藏位置。(2)功能方面:储物柜内部空间杂乱;取菜—洗菜—备菜—烹饪动线较长;桌面暂存空间不足;水槽临时当作食材存放区;垃圾处理不便。(3)审美体验方面:灯光昏暗,食材不易被识别;深色搭配使人心情沉重;台面高度过高或过低容易让人感到疲惫;吊柜比例过高;厨房整体色调搭配不统一。

    3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厨房服务设计价值

    首先,可供性理论为厨房服务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用具有生态效度的观察方法归纳了厨房服务设计中客观环境属性与人直接知觉之间的行为需求;其次,可供性理论也从整体思考的角度考虑了人的主观认知对使用产品产生的行为引导,辩证地从两个方面获得设计机会点,丰富了厨房服务设计的交互体验;最后,可供性理论指明了厨房服务设计的优化要素,根据可供性理论的特性,分别从认知可供性、物理可供性、感知可供性、功能可供性四个方面针对性地指导优化设计,不仅通过人的认知经验丰富服务触点,同时也从实际操作和人机工程的角度保障了厨房服务设计的有效进行。

    4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厨房服务设计要素

    4.1认知可供性

    认知可供性是引起用户对设计思考的可能性[6],帮助用户掌握事物的运转机制。如用户面对一个门把手时,用户通过门把手的朝向或是凹陷和凸起的造型信息就能准确地知道门是如何被打开的,这是造型设计通过委婉的信息传达认知可供性,并帮助用户了解事物的用途。认知可供性可以指导厨房服设计中橱柜的开合设计、水槽的使用设计等领域,从而提高用户在厨房的操作体验感。

    4.2物理可供性

    物理可供性是提供了用户身体做某件事的可能性[6],该要素主要从人机工程方面入手,如厨房中橱柜拉手的尺寸、位置和形状等物理属性都是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的地方,这样才能方便用户具体的使用。物理可供性同时还包含材质和颜色的搭配,整体统一性能够给用户带来愉悦感和舒适感,提升厨房在视觉和触觉上的服务体验感。

    4.3感知可供性

    感知可供性是允许用户感知到信息的可能性[6],也就是信息的可识别性,这通常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相关。如公園里的长台阶,坚硬而平坦,这是人们通过视觉所感知到的信息,那么这个台阶就可以用来放东西或者坐下来休息。感知可供性为认知可供性和物理可供性提供了关键支撑,可指导用户如何在厨房中摆放厨具。

    4.4 功能可供性

    功能可供性是用户完成使用目标的可能性[6],这也是功能可供性区别于其他可供性的关键点。在不同的情境下,用户会针对某个目的做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这其实就是交互的意义。厨房的橱柜拉手提供了打开的功能,橱柜内部空间提供了储藏的功能,就连橱柜的板材也存在阻挡灰尘的功能,所以人们在打开橱柜后都会合上它。在厨房的整体交互服务中,橱柜的摆放位置、碗柜的摆放位置、洗手台的位置,每一个位置的设置都包含着用户行为目的实施是否顺畅、合理的可能性。

    5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厨房设计原则

    5.1匹配性原则——设置交互动机以引导交互行为

    匹配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厨房活动目的的产生。例如:为了使用户准确地产生交互行为,厨房产品表面可出现用户可感知的使用信息,这些产品使用信息需要与用户心理意象图式信息形成匹配关系,从而能够提供一套由心理意象图式衍生的交互行为模式,最后达到厨房产品的使用目的,这些设置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感知和使用产品的功能,辅助用户快捷地完成操作,从而提升厨房的服务体验感。

    5.2情境性原则——记忆刺激以提高效率

    通过特定情境或具体事物对用户认知和感知上的刺激,唤起用户的无意识行为,这样能够缩短思考时间,自然轻松且高效地完成行为动作。情境性将用户所处的环境以及用户的认知都包含在其中,有助于提升厨房服务体验,并且在长期的引导下,有利于将无意识行为训练为有意识的经验,提高用户对厨房设施使用的效率。

    5.3 易用性原则——多样选择的功能可能性

    易用性原则是保证用户在感知信息之后,服务触点能够满足用户产生的多样性的使用需求。例如,菜墩的设计是为了方便用户切、剁,但在桌面存放空间不足的情境下,菜墩的宽度面积和表面平坦的属性,正好可被当作存放食材的平台,此时菜墩就具备了两种功能与用途,因此菜墩便具有了易用性。厨房是一个情境复杂、功能综合的场所,因此急需提高产品的易用性,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更多的空间,同时也能一物多用。

    6结语

    厨房成为集生活、体验、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家庭核心场所。提高厨房服务设计体验的关键点,在于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生活方式的转变分析出厨房服务设计体验的新需求,并将生态心理学的可供性理论作为依据,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两个层次中归纳出四个要素,并从中提取出厨房服务设计的原则。在未来的厨房空间中,服务体验将伴随用户的整个使用过程,交互体验的需求点将不断地扩充,这就需要设计师不断地进行用户厨房服务体验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