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中学情,顺学而导

    朱玲玲

    孩子的学习就像摘葡萄,伸手就能摸到的果实是无滋无味的,我们要让他们踮起脚、昂起头才能摘得果实,这样的果实才是酸甜可口、难以忘怀的。用这个比方来形容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再合适不过的。小学生爱说、想学的积极性高涨,我们的课堂本应是充满求知探索的味道的,可是在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乏有很多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排演过的表演,整齐如一的朗读,一个问题提出来,小手如林的情景……扪心自问,这样的问题提出还有用吗?扪心自问,孩子们真的没有一点疑惑吗?扪心自问,这样的语文课堂有意义吗?

    切,原本取自中医的望闻问切,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我们首先要切中孩子的学习难点,切中孩子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知识还需要教,这样才能顺着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组织教学。那么到底该怎么切中要点呢?导学单便是一剂妙方,导学单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老师设计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拐棍”。以下是我两次执教《庐山的云雾》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

    (课前没有预习)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齐读课题。

    师: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请几个同学来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读过课文,同学们来说说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

    【片段二】

    (课前通过导学单了解了孩子们课文、生词的掌握情况)

    师:各个小组长交流了导学单的难读词语,现在我们一起来攻克这些难关。

    出示“流连忘返、似乎、腾云驾雾”。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师:读过课文,我们大多数同学已经知道了庐山云雾的特点。(出示导学单理清脉络的答案)

    老师注意到了大家对第一段的内容不大了解,我们一起来讨论。

    【分析】

    导学单安排在课前完成,能够适时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删减添加教学内容,让40分钟的课堂教得实在,教在难点、重点上。

    一、课前导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预习课文的能力,但是没有一个条条杠杠的导学单,他们并不能很好地预习,这样一个预习的任务就形同虚设,曾经有这样的班级,每天都布置预习作业,老师只有一句话“预习课文。”久而久之下来,孩子的课文还是不会读,甚至没有读,词语不会读,生字不认识。因此依照这样的情况,导学单的作用就必不可少了。像《庐山的云雾》《拉萨的天空》这类层次清晰、生词不多的课文,加上导学单的辅助,课前的预习变得简单。孩子愿意主动、自觉地学习,久而久之,自主学习的习惯便形成了。我在教学《拉萨的天空》第一课时时,设计了如下的课前导学:1.认真读课文三遍,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也可以自主查阅工具书。2.借助拼音读生词三遍。3.在自己本子上把容易写的生字写一遍。4.预习过后,不会读的词语、句子、难写的生字在书上标上。有了这样的导学,孩子们借助这个引路单,课前先学,课前几分钟,我查阅孩子们的预习情况,重新添加更改原本的教学设计,读课文不通篇读,读词语只读孩子们共性的难读词语,时间分配有轻重,课堂上的知识量得到了提高。

    二、课前导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学习读读、写写、记记,如果孩子们会的我们也在照本宣科,那么课堂无异于一潭死水,孩子们也会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课前导学,了解孩子的学习起点在哪里,便能让课堂上做到:学生会的不教。曾经我在执教六年级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这篇课文是一篇很感人的真实事例,可是非典发生在2002年,离孩子们的生活很遥远,甚至孩子们对非典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第一次执教我没有课前了解孩子的学习起点,不清楚他们哪些懂,哪些不懂,直接按照教案上课,结果是我激情饱满,可是孩子却很冷淡,课后我及时反思,我发现这节课上,我并没有了解到孩子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导致孩子们没有丝毫学习兴趣。第二次执教,我通过课前导学,了解到孩子們的知识匮乏区——非典是什么?怎样战胜非典?谁是非典“战斗”中的英雄?我借助这三个知识,先给孩子补充了知识,再进行教学,孩子们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个个想说,敢于说,还说到了生活中自己遇到困难医生、警察如何帮助他的,也就有了课堂上生成的教学环节——“我把鲜花送给最可爱的人——__________”这样一个口语练习的拓展。使得课堂饱满,孩子们积极性有了翻天覆地的进展。

    三、课前导学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的40分钟是黄金时间,通过课前导学,将重难点把握在心中,老师有的放矢地教学,才能使课堂有效率,也避免了无意义的一问一答,整齐划一的齐读,齐说。有些课堂,看似热闹,可是老师教的孩子也会,孩子不会的老师没来得及教。我在执教《西湖》一课时,课文很长,描写很美,重难点我确定为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悟西湖的美。可是实际上课时,一节课下来,课文读了很多遍,却没有得到我想要的读正确,读流利。问题出在哪里呢?第二次执教我课前布置了导学单预习,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孩子们的课后词语没有读正确,何谈把这么长的课文读好呢?因此,我修改了教学重点,先小步走,从生字、到词语到四字词语,这个递进的顺序教学,然后自然而然过度到读长句子,读课文,相同的时间,不同的方法,孩子们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可见,小小的课前导学,准确摸准孩子的学习起点,对于一节课的效率达成多么重要。

    巧妙借用课前导学单,准确地切中学生的学情,掌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才能保证顺学而教,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