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看法
王丕彦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分析,明确有限空间作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有限空间及危害因素识别、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安全保障措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做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关键词] 有限空间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E227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不在少数,已成为各种作业中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力度,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排查整治活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程度已得到极大的提升。但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由于实际作业时准备不足,疏忽大意,防范措施不到位,执行操作规程、方案不力,导致频繁出现安全事故。在具体作业过程中,面对安全事故有的单位未及时采取营救措施,同时也存在盲目施救现象,增加了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损失是巨大的,伤亡是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造成了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将有限空间作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以重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可以总结为“四个到位、一个保障”,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有限空间及危害因素识别必须到位
要从源头保障有限空间的作业安全,必须要对有限空间的特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制定作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等的基础,是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第一步。
各生产经营单位对工作场所内所有的作业场所、设施、设备进行有限空间辨别(可参照《国家安全总局办公厅关于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15]56)附件中有“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参考目录”)并建立台账。对辨识出的、有可能进入内部进行作业的有限空间进行重点辨识登记。有限空间辨识要认真细致,有条件的企业可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有限空间辨识结束后,根据涉及有限空间的生产工艺、设备特点、用途进行分析,确定有限空间作业的有害因素和有害因素来源及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后果,登记造册,作为企业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措施的基础。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工作必须到位
安全生产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都是制度先行,没有制度就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及作业特点,精心部署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安全监护人员、现场负责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明确其责任、任务以及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各方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二是制定制度,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出科学切实可行的制度,才能保证工作有序进行。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并充分考虑到各类影响安全的因素,制定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制度,即安全制度、审批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作业操作规程。其中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最为重要,即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就有限空间的实际施工以及工艺技术的特点,制定非详细的且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作业方案,交由企业的安全部门分析、审批,安全管理部门下发可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许可以及注意事项之后才能继续进行。同时,作业部门负责人对作业程序、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事项进行确认签字,再由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对“进入有限空间许可证”各个环节负责人签字进行梳理,随后签发该许可证。作业部门一定要加强与现场管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确保有效空间作业的基本程序、安全措施、操作规程等方面能够实现有效交底,并由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现场监督。有限空间作业完工后,现场安全负责人和作业负责人完工验收,并在“进入有限空间许可证”的完工验收栏中签字确认。
三、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的实现依赖于人,而人的意识将会控制其行为,因此,要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来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有限空间及危害因素辨识结束后,要针对有限空间的特点和作业要求,编制安全教育培训教材,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专家进行教材编制和培训。对于培训,要求与之有关的人员全部参加,例如作业人员、应急救护人员、现场作业负责人、安全监护人员等等相关人员。完成培训之后,为考试合格者发放上岗证书,坚决杜绝无证上岗。基于安全理念以及有限空间作业特点,设计了培训内容:第一,制定危害因素的识别措施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第二,熟练掌握安全操作的規程。第三,熟知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制度,并明确自身的责任。第四,上岗之前,必须对各类仪器、防护用品、通信器材、救援设备等方面进行检查,并掌握正确使用的方法,学会应急情况下如何自救、互救及正确地救援处置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四、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必须到位
应急救援是最后一道关口,谁也不能保证作业期间不出现偶然不确定因素,因此必须事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企业就有限空间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同时,定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实际作业过程中,出入口必须畅通无阻,并在醒目的位置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告知牌以及警示标志等。从人员管理上讲,现场负责人必须落实自身的职责,对作业人员进行点名登记,并进行现场作业交底,清点登记作业人员使用的施工器具。现场管理人员要与作业人员约定联络方式,两者之间保持顺畅的联络,建议采用优质的设备建立联络通道,保证联络通道的稳定。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常有交叉作业的情况,可能会引发互相伤害的风险,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护应急措施,尤其是需要准备好各类救援器材,例如医护设备、车辆、灭火器、安全绳、通信设备、防毒面具、呼吸器等等。对于现场人员来说,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不要惊慌,先报警,再组织现场救援人员按预定的救援方案展开救援,严禁盲目施救而造成二次事故。
五、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是保障
建立并不断优化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才能进一步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只有各种保障措施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1)进入有限空间前要有效隔离有限空间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空洞,保证有限空间与外界可靠隔断(隔离),如采取插入盲板或拆除部分链接管道等。有限空间与外界连接的电源要彻底切断,如采取取下电源保险丝或将電源开关关闭后上锁,同时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等。(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先检验检测有限空间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如果经检验检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超标,就需要要在作业前先置换后进行清洗,在置换和清洗的过程中要按要求检测氧气和其他危险物质的含量,检验工作必须确保危害因素是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规定的。(3)有限空间存在缺氧等窒息性危害时,应在作业前通风。打开所有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和孔洞进行自然通风,自然通风达不到要求时,要采取机械送风方式强制性通风,但不能向有限空间充纯氧或富含氧的空气。采用管道空气送风时,送风前要对管道内气体和风源进行取样分析,使连续吹入有限空间空气的氧含量恒定在规定的范围内。(4)作业前必须对有限空间气体进行采样检测分析,若检测分析结果不符合安全作业许可要求,必须进行置换、清洗、通风作业。如果有限空间内的介质是易燃易爆气体,就要进行惰性气体保护性置换;如果有限空间内介质是有毒有害物质,就要进行中和性、转化性置换。置换后根据情况进行清洗和通风。作业中要抓好对有限空间介质的检测,检测方式采用定时检测和连续检测相结合的办法,如指标不合格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那么现场作业必须立刻停止,有序撤出作业人员,同时需要取消作业许可证。由相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分析、处理之后,例如需要对有限空间之中的介质进行取样分析,如果最终的检测结果达到相关要求,那么可以继续进行作业。涂刷含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等挥发性危险有害物质时,要连续进行抽样分析,及时监控有限空间危险有害物质的含量,采取安全可靠通风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5)如果确因工作原因,需要进入达不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有限空间进行作业时,必须对作业人员采取绝对稳妥的个体防护措施。有限空间内缺氧、有毒时,要使用正压式呼吸器,最好使用长管压缩呼吸器。有限空间存在易燃易爆危险时,必须使用低压防爆型号的电器灯具,必须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必须穿防静电的防护服装。有限空间存在酸碱等腐蚀性危险时,必须穿戴好防腐蚀护具,必须穿防腐鞋。基于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其照明设备必须达到《特低电压限值》(GB/T3805)等相关规定。同时,如果作业环境有易爆气体和粉尘时,那么在进入之前,必须要选择符合《爆炸性环境第一部: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等相关标准的电气设备设施进行应用。如果配备的手动电动工具输入电压超过了安全电压,就必须安装配漏电保护器;临时用电线路,要按用电标准架设和拆除。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生命只有一次”,有限空间作业是危险性较高的作业,各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现在实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企业是责任主体,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安全生产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关键是看企业是否能真抓实干,从根本上重视起来;只有企业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限空间作业才会更安全,企业才会更好发展,家庭才会更幸福,社会才会更安定,国家才会更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