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的事先把关与实时把关
【内容提要】在移动优先理念的指导下,许多与新兴媒体融合后的主流媒体发稿时效明显加快。记者不像以前那样要等到采访完毕回单位写稿、整理录音、剪辑画面,然后再进入审稿流程,而是直接在新闻现场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发稿,实行新媒体优先、传统媒体跟进。与此同时,全员媒体还吸引了大量自媒体人参与新闻报道。本文认为,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发稿流程的变化,区别主要是事先把关与实时把关的问题。要确保网络平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导向性和政策性,媒体就应该实行动态审稿,并注重采编环节的全流程把关。
【关键词】网络时代 ?新闻报道 ?流程变化 ?稿件把关
传统媒体也好,网络媒体也罢,都存在着一个对新闻报道真实性、导向性和政策性如何把关的问题。在传统媒体时代,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一篇报道要进入传播环节,记者在采制完成后,还必须经过编辑、部主任、分管总编的层层把关,如果发现内容有问题,稿子就会被毙掉,不让其进入传播环节。然而,随着传统主流媒体纷纷入驻各网络平台,以及部分新闻信息的消费者转变成了新闻信息的生产者,再加上网络直播的常态化,新闻发稿的流程与以往不同了。笔者认为,这就更需要强调新闻报道审稿的重要性。
一、移动优先促使媒体更加注重报道时效
2020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占全球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较今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①《报告》所指的网民绝大多数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他们接受或者传播信息的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在人们习惯用手机阅读新闻和发布信息的现实情况下,主流媒体对新闻也实施了新媒体平台首发、传统媒体平台跟进的策略,更加注重报道时效。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许多记者通常是边采访、边编辑、边推送,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态第一时间在新媒体矩阵进行报道。如诸暨市融媒体中心的西施号APP于2020年5月20日上线后,就对记者提出了第一时间动态发稿的要求。一种是对于重大活动和领导活动,最晚必须在活动结束后20分鐘内,用快讯的形式发稿,这就要求记者在现场进行即时采写,随时传回简要的文字、图片、动图或者视频,经后台编辑、审核后,及时发布;另一种是对其他的新闻活动,开展图文直播,实时编辑,实时审核,实时播发。只要有新闻,编辑和审核人员24小时在线,确保随时随地能及时播发相关新闻。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对新闻的移动直播已经常态化。移动直播具有设备精良、操作便捷、流程简单等特点,记者或自媒体人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在新闻现场采集素材并同步回传。②移动直播凸显出来的及时性、互动性和社交性优势为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和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带来的是内容生产方式的改变。其中的视频报道目前已发生了五大变化,即:传播主体由电视台向全媒化转变、制播流程由离线向在线改变、直播场景由集中式收看向伴随式社交转变、内容语态由单一语态向多样生态转变、传播价值由注意力向动员力转变。③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便捷化,进一步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记者和自媒体人不但能够把现场采集的新闻报道通过网络实时传播,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全景式的呈现。
移动互联网碎片化、过载化、精准化和体验化等特点,使用户能随时随地看新闻、刷视频、跟评论,转发、分享报道内容。④移动优先从表面看似乎是技术优先,从本质上分析则是以人为本。媒体对动态新闻的移动直播,能够让用户即时阅读多种文本,并进行及时的双向互动。当然,媒体的移动直播以出镜记者为主体,以小型移动设备为接收终端,利用的是网络信号系统,能够以直播方式在现场完成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传输和即时反馈。面对传媒市场激烈竞争的现状,主流媒体只有做到重大新闻首发,利用移动直播的速度优势,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才能让主流声音最快地影响主流人群,牢牢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⑤
二、现场即时发布新闻应该实行动态审稿
如今,以专业记者为主体采制的新闻报道呈现给受众的单向传播模式,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多节点和互动性所取代,随之而催生的是用户生成内容与众包新闻模式。人们通过手机等移动性终端源源不断地为网络平台注入即时的、碎片化的信息流,严重挑战着专业媒体对时间维度(时效性)和空间维度(信息渠道)的掌控力。⑥无论是微新闻、交互式新闻,还是沉浸体验式新闻,传播者都会在现场直接发布。笔者认为,对记者和自媒体人提供的新闻报道实行动态审稿,重点应该是看导向有没有问题,以及事实是否有出入。
网络时代,自媒体人的海量信息发布给新媒体端口的把关人增添了很大压力,即使媒体的编辑队伍不断壮大,也难以胜任繁重的审稿。于是,许多新媒体平台利用智能技术,让机器来配合编辑审稿和把关。但这也只能把重点放在报道内容有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导向等方面,对违背伦理道德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则无暇顾及。
据了解,江苏省扬州广播电视总台已创新性地采用了移动OA系统的APP平台,开发了整合方正新闻文稿系统和大洋视频采编系统的手机审稿审片系统。这个系统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和流程设计能力,在手机端具备功能强大的后台管理配置,为整合文稿和审片系统提供了便捷手段。⑦为了不在移动直播过程中出现发稿和审核的盲区,媒体可以使用内容防火墙软件和控制视频播出的延时器,加强对新闻发布的动态监管。网络平台只有充分利用好事先设置的程序,才能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和屏蔽。
现场即时发布新闻存在着明显的时效优势。传统媒体时代,现场直播只有广播电视媒体才能进行;融媒体时代,其他媒体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现场直播报道。这既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也表明了媒体实行动态审稿的必要性。作为专业记者,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采访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判断能力外,还要有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现场驾驭能力,能在迅速抵达新闻现场后,理顺关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新闻事件的细节展开即时报道;作为自媒体人,则要遵守新闻传播的伦理规范,不让虚假报道进入传播环节。
在當前主流媒体记者编辑身兼发布与审核双重责任的网络语境下,动态审稿的难度在增加,把关人的责任在加重,他们除了要考虑报道的新闻价值大小外,还要对报道的真实性和舆论导向进行严格审视。如果把人工把关与机器把关结合起来,则能实行优势互补。前者的把关是综合性的,重点是分析各种不同的具体问题;后者的把关是程序性的,能够帮助媒体减少人力投入。当然,动态审稿不仅仅只是编辑一个人的事,而应该大家各司其职。在移动直播状态下,应该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新闻内容生产机制,通过各个采编岗位、各道播发工序的合而为一,努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
三、传播流程变化更要注重采编环节把关
“把关人”又被称为“守门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于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中间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在“人人都是记者”的全员传播中,传统的把关人角色已被解构。即使由记者发布的新闻报道专业性相对较强,但对稿件的把关也不能弱化。
传统媒体时代,撰写文字稿、录制音频、拍摄图片和视频,记者是各司其职;融媒体时代,全能记者采集的是多媒体文本,再加上审稿流程的变化和融合传播,更离不开媒体对采编环节的严密把关。新闻资源和新闻报道的生产要素实行重新整合后,平台编辑要对一线记者采集的各种素材实时共享,进行在线编辑和在线发布,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即时性和全时性。
如在新闻报道的移动直播中,数字传播的超文本特性更加明显,不但平台多元化,载体也多样化,这对记者编辑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记者要根据新闻价值的大小,把动态思维贯穿于报道的全过程。在直播内容上化繁为简,让信息变得简单、明了;在直播形式上,让信息变得立体、直观;在直播表达上,让信息通过对比产生变化;在传播策略上,让新闻事件的核心元素通过现场走位有机串联,达到引人入胜、升华主题等目的。⑧在情况非常复杂的新闻现场,经验丰富的记者能够快速筛选信息、厘清思路、梳理要点,对所要进行报道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在把握真实性的同时注重导向性。
媒介生态变化后,一些由传统媒体转型为新媒体的媒介组织,在新闻生产与分发过程中把关的角色并无实质性变化。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主要以技术对信息进行筛选,如果机器没有抓取出有问题的信息,人工一般不会去干预。然而,机器抓取具有程式化特点,必要时还是需要以人工辅助进行筛查。⑨传统媒体时代,对新闻稿件的把关要求是记者编辑都必须尽职尽责,但前者的侧重点是把好事实关,后者的侧重点是把好政策关和导向关。当然,对新闻报道的把关应该是全流程的,记者编辑分工不分家,都必须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稿流程变化的当下也一样,采编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严密把关,以杜绝各种差错和导向的走偏。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纸媒还是广电媒体,利用网络进行视频直播已经常态化。新闻传播的即时性、双向性、互动性特征非常明显,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在主流媒体不能完全垄断新闻发布的同时,用户接受信息也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选择性关注,并且他们还会从新闻信息的消费者转变为新闻信息的生产者。面对新闻报道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和跨平台的生产与传播,具有平台监管责任的媒体更要认识到审稿的重要性,以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注释:
①CNNIC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央广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9154257081497113.
②黄蓉.移动直播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以新华社“现场云”直播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04).
③朱永祥,李倩.移动时代视频新闻直播的五大转变[J].传媒评论,2020(07):27-29.
④董舰.移动优先,用户至上,跨界发展:对媒体融合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8(10):60-61.
⑤钱毅君,孙愈中.移动优先下主流媒体平台转向探索——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运作实践管窥[J].视听纵横,2019(06):37-39.
⑥仇筠茜.新闻策展:微媒体环境下突发新闻报道及伦理分析——以美国马拉松爆炸案报道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3(09):123-130.
⑦李晓明,金燕,王峻.用移动OA平台搭建异构电视新闻审稿审片系统[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8(11):58-61.
⑧连新民.聚焦现场直播与现场报道——静态新闻事件的动态呈现[J].新闻研究导刊,2018(02):173-174.
⑨申一辰.算法新闻生产中的把关行为研究——以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为例[J].中国报业,2020(16):18-19.
作者简介:侯月飞,浙江省诸暨市融媒体中心广播节目中心主任,主任记者
编辑: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