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戴自成

    摘要:全额拨款是一种政府财政分配形式,在我国根据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不同,将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公等四种类型。其中全额拨款一般适用于没有稳定收入或者收入来源较少的单位,这类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经费等均需要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完成,财务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一般具有公益性特点,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公益类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提升其社会服务水平,同时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事业单位需要重视在单位内部加强预算管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主要是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结果等进行预测和筹划,对财务活动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并将事业单位的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适时的调整事业单位的战略决策,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国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预算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一、全额预算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点

    全额预算拨款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具有唯一性,包括其员工工资、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等都是来自國家的财政拨款,因此其单位内部在制定预算编制时只能通过依据财政拨款的额度来制定,不能超出财政拨款范围,导致单位经营活动的灵活性大大下降。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要做到专款专用,不能自行调节项目资金,不能挪用项目资金;另外其经营收入都要上缴国家财政,是一种收支双管模式。财政部门对其监督强度更大,相比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来说,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接受的财政拨款额度更大,使用的财政资金更多。因此,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受到财政部门的制约,其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以财政部门的预算指标为依据,另外财政部门还要对其预算情况进行审批;不仅如此,在利用财政拨款开展经营活动时,其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要受到相关财政部门的监督,如编写使用计划,然后经上级部门审核同意后才能使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具有制轮作用,我国财政部门虽然允许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结余留用,但是如果其本年度资金没有用完,则下一年度的财政拨款就会相应的减少。这种情况下一些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资金利用过程中就不会节约财政拨款,如果本年度存在结余资金就会在年底突击花钱,将财政拨款消耗完,这种情况不利于财政拨款资金的合理利用。

    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支出节约意识不强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运营主要依靠财政资金,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缺乏合理利用财政资金的意识,对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导致资金利用率大大降低,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导致单位的财政资金浪费严重,不利于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在资金支出中,基本经费占比较大,而用于事业单位自身业务拓展的资金相对较少;缺乏科学的资金利用意识,过度购置;另外,对于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善,造成资源浪费;部分单位存在不合理占用项目资金的现象。

    (二)单位内部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不健全,导致预算管理的效率很难得到提升,预算管理关系到单位的各个部门,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片面的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造成预算管理过程中,编制预算、预算考核以及预算控制等环节都由财务部门来做,不仅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同时也不利于财务预算效率的提升,没有对事业单位的部门职责进行细化;另外,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而预算人员在开展预算过程中对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容易造成单位的预算与实际需要不相符的情况。这种情况需要向财务主管部门重现申请调整预算,严重影响了预算工作的效率,而且不利于单位业务的顺利开展。如果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容易做无用功。

    三、优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资金收支管理体系

    加强对全额事业单位资金的收支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流动,要保证每笔财政资金都处在监控之下,对于预算资金的执行效果要做好评估。单位可以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其内部的收支情况全部纳入系统,便于对预算的审核、执行、评估等实现全方位的监控。通过系统监控可以避免人为操作的失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资金往来避免使用现金,如单位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往来要通过转账完成。另外,对于日常的业务活动的收支也要通过公务卡开展交易,促进对各环节收支的监控,减少现金的流动,可以更好的对资金流向进行把控;对于单位的资金活动要完善其审批流程,要先由预算部门对所需预算进行评估、再由财务部门划拨资金,最后对其预算资金的执行效率与以投入资金进行对比分析,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事业单位可以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引入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减少预算管理中人为操作的失误。另外,采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全程动态监控,优化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升单位的预算管理效率。

    (二)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要重视预算工作,需要对预算编制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提升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另外,统一采用新的预算编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预算与决算相对一致,从而发挥预算编制的作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要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采用最新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可以在预算中运用零基预算。零基预算具有合理分配单位的资源,促进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的特点。具体采用何种预算方法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采用新的预算编制方法,可以促进预算结果的精确性。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没有结合氮单位发展需要,仍然采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致使预算编制效率不明显;单位在进行预算分析时要重视定量分析。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的同时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保证预算的执行。

    (三)构建预算执行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机制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为了保证单位财务资金得到切实的利用,需要完善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制约,可以构建与预算执行机制匹配的绩效考核机制,将预算执行效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在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评时,将预算执行结果与决算报表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分析的是本年度事业单位的预算收支情况,评估其预算执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了保证预算执行的效果,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需要将预算执行工作具体化,可以责任到人,对于预算执行的效果由单位财务部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采取一定的奖惩机制,调动预算执行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加强绩效管理,可以提升预算执行的效率。

    结语: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其必须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这是事业单位稳健发展的要求,通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可以帮助单位管理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目标。事业单位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其社会服务的效率,加强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够完善其内部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员工积极的工作,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另外,通过培养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可以增强员工财务预见性,避免其工作中盲目操作。重视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可以促使其经营活动更加科学,避免其盲目决策,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资金加强预算管理,可以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避免国家财政资金的无效流失。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科学化管理。重视预算管理可以促进事业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提升其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帅. 浅谈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 会计师, No.262(07):72-73.

    [2]王玲.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浅探[J]. 新会计, 2018, No.113(05):54-55.

    [3]周健恩.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会计师, 2017(1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