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研读与建议

    汪治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应该是其必须具有的四个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课程层面、学习层面)的基本特征。无论是从教育领域还是从产业领域来看,产教融合都应该是职业教育的整体需要。

    这就要求教育与产业的发展要相互融合、协同共进,要求教育与产业全面对接、学校和企业全面合作,教育与产业供需结构相匹配。同时,产教融合过程可能会出现涉及主体多元、部门单位多样、利益相互交织、信息不对称、对接合作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多维资源要素配置重构与集聚、融合、协同的过程。因此,产教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笔者认为,做好产教融合,首先需要各级政府起主导作用,从政府层面持续改善政策环境,促进“产”与“教”的融合度不断提高。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2019年9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改革试点,要通过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为推进产教融合改革树立标杆,为创新要素深度融合提供载体,为推进政策组合创新开展试验。”笔者现就该《实施方案》谈谈自己的理解。

    《实施方案》第一句话就是:“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实施方案》在总体要求中也提到,“把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

    可见,国家已经把产教融合提到了推动教育、人才、产业、经济“四位相融”的战略高度。所以,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行业、企业及学校,都要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的战略意义,各司其职,各谋其位,各展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動发展,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和全要素深度融合。

    《实施方案》在“指导思想”中提出:“以制度创新为目标,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这次统筹突出了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构建“三位一体”综合性改革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将产教融合向纵深推进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试点城市承载、试点行业聚合、试点企业主体作用,破除体制障碍、领域界限、政策壁垒,形成机制,打通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城市试点是基础节点,就是要发挥政府统筹市域内资源和政策作用,压实试点任务和责任。行业试点是重要支点,就是要推动产教融合在特定领域集聚发展,更好落实教育、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组合叠加。企业试点是核心重点,就是要激发企业微观主体活力,让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发挥重要主体作用。”

    《实施方案》在“试点目标”中提出:“建立健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构建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解决人才供需重大结构性矛盾,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服务贡献显著增强。”可以看出,此举是要反推和促进学校把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要求职业院校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落实得更好,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推动学校和企业全面深度合作,从而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全面对接,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服务贡献显著增强。

    《实施方案》在“试点任务”中首先提出:“健全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联动规划机制。在城市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开发、重大项目布局中,充分考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求……有条件的地方要以新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产教融合园区。大力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推进资源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作为职业院校,今后要更加关注本区域和产业、行业的发展规划,主动配合政府、行业、园区、企业做好人才的培养与精准供给工作;有条件的院校要积极争取在产业和人口集聚区设置校区或教学点。

    目前,职业院校由于场地设备条件不足、教师能力不够、经费短缺等原因,在生产性实训方面做得不够好,学生缺乏在真实的岗位和工作过程中的实际训练,这确实是职业教育的痛点和难点。“试点任务”提出:“以生产性实训为关键环节,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就是试图“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深度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改革,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模式……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要更多依托企业建设。”因此,职业院校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要更多依托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行“跟岗实训”“订单班”“学徒制”等工学交替新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做实生产性实训环节。此外,学校也可以向企业购买实训教学服务。

    《实施方案》在“试点任务”中还提出,要“重点推动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构建规范化的技术课程、实习实训和技能评价标准体系”。职业院校要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教育课程开发的规范与要求,发挥师资优势,配合企业共同开发出既适合学校教学使用又适合企业培训的规范化技术课程、实习实训和技能评价标准体系,也可主动向企业购买相关的技术课程。

    “试点任务”提出,要“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各类产教对接活动”。就学校层面而言,各类产教对接活动不仅要包括论坛、活动周、校园开放日、专题讲座、就业招聘会等形式,更应该包括每年固定时间、固定内容,能够满足校企双方共同需要的生产教学活动。学校应该尽可能把自己的实习、实训与企业的生产服务的用人需求周期对接,并通过深度合作使之常态化、制度化。

    “试点任务”提出,“推进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组建实体化运作的产教融合集团(联盟)……”。这实际上就是要转变目前职业教育集团多是由职业院校牵头,有名无实的现状。

    如此,职业院校要想清楚,行业龙头企业怎么样才需要我们职业院校加入?除了提供企业需要的学生,学校是否可以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是否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因此,学校需要推动院校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把岗位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作为与人才培养同等重要的一项职能和工作。《实施方案》希望通过“完善现代学校和企业治理制度,积极推动双方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全方位融合。围绕生产性实训、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推动校企依法合资、合作设立实体化机构,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

    《实施方案》指出,“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应该主动与有需求的试点企业合作,采取现代学徒制的形式与企业合作开展学历教育,并通过实施学分制及学习成果认定与学分转换,使之更加符合在岗职工的学习特点,实现人人成才,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笔者认为,《实施方案》的出台为职业院校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与发展条件,同时也对职业院校的办学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需要主动参与和融入产教融合之中,设置相应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社会服务职能部门,持续不断地跟踪所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相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与培训、技术服务要求,健全社会服务功能。

    同时,职业院校要做好学校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并与外部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四个层面统一起来。北京汽车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宝山说得好:“产教融合就是坚持‘对接行业定专业、对接产业定模式、对接企业定学生标准、对接岗位定课程、对接学生定教法,形成了校企之间的‘六共同,即共把方向、共享资源、共建课程、共同育人、共同评价、共定订单。”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