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犯矫正激励机制的优化

黄薇++陈珏?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监狱押犯结构的变化,女性罪犯的狱内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按照需求理论,只有当激励措施满足于需求时,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根据在上海市女子监狱某监区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监区尝试探索女犯的改造需求,并优化已有矫正措施和手段,以此激发女犯本身的改造潜力,期望能够达到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减少重新犯罪率的目标。
关键词:犯罪矫正 激励机制 优化措施
一、引言
1764年,贝卡利亚提出了一种认为人们会根据成本收益的理性计算做出选择的简单模型。依照这种模型,他认为刑罚的严厉程度应与犯罪行为的危害性成比例,由此,当犯罪行为的成本大于从其所获利益时,潜在的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才会被遏制。这种理论思想方法被称为古典犯罪学,它已经成为现代所有刑事司法体系的理论基础,但是却没有带来预期的减少犯罪的效果。 从1968年开始,当代古典主义重新开始对刑事司法政策遏制犯罪的效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遏制理论对犯罪作了大量调查研究,但大部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比如,遏制理论假定认为,具有较多的警察的司法区内将会有较少的犯罪,人们对此课题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得出的实际情形恰恰相反:具有较多警察的司法区也具有较多的犯罪。遏制理论假定认为保留死刑的州比废除死刑的州具有较低的杀人罪犯罪率。但是实际情形是保留死刑的州比废除死刑的州具有明显的较高的谋杀罪犯罪率。 基于国外这些理论犯罪学实证主义研究的成果,监狱作为国家暴力机关,监管过程中需要有严格的管理控制手段诚然是无可辩驳的。但是,在确保履行监管职责的基础上,如何厘清激励机制与罪犯矫正之间的关系并设计有条件的激励措施,来实现矫正职能的最大化发挥,是提升监狱功能、履行效能的重要方面之一。
矫正是指改正、纠正。罪犯矫正是指纠正罪犯不良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的行刑制度。矫正制度源于西方国家,主要指通过监禁隔离、教育感化、心理治疗和技术培训等措施,使罪犯逐步适应社会生活而进行的活动。 它应该由一系列方法构成,包括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心理矫治、奖励与惩罚措施等。
激励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 因此,罪犯矫正可以看做是激励客体,而矫正罪犯的主要实施者监狱警察则可以看成是激励主体,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激励机制的最大化发挥正是本论文主要研究目标。
二、现有罪犯激励机制的优缺点
(一)现有罪犯激励机制简述
现有监狱体制下的罪犯激励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司法行政奖励、等级处遇奖励和其他奖励,它们与相应的处罚措施一起构成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基本原则。司法行政奖励主要包括狱内行政奖惩如表扬、记功;司法奖励如减刑、假释。这些奖励是对罪犯狱内表现的最重要评价,关系着罪犯是否能够提前回归社会。等级处遇奖励主要是根据罪犯狱内表现设置的分级管理制度,与罪犯在狱内能够获得的食品种类、消费额度等直接挂钩。其他奖励主要是指罪犯主管民警的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
(二)现有罪犯激励机制的优缺点
伴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监管改造理念的不断变迁,我国监狱管理越来越重视与强调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罪犯回归社会后的重新违法犯罪率也成为衡量监管改造质量的指标之一。在这一理念变迁的实现过程中,现有的罪犯激励机制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理论与实践衔接的桥梁。但是,监狱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遗憾,不仅成为影响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的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威胁着监管安全稳定。
1.未能按罪犯刑期进行激励措施细化分类引起的矫正效果不平衡。矫正制度是对刑罚功能的革命性改造,对犯罪人类型化特征的关注是犯罪矫正的前提,其割舍了刑罚的威慑与报应,转而强调罪犯的人格救治,注重罪犯的再教育和再社会化,从而确立了现代教育刑和目的刑主义,并在犯罪矫正的基础上构筑起社会防卫论。教育刑强调犯罪人人格缺陷的矫治,根据罪犯不同的性格、年龄、经历、气质等因素因材施教和分类处遇,其最终目的在于使罪犯复归社会。而目的刑更加强调特殊预防,被理解为犯罪侵害的社会反动,故而以改善教育为内容、以刑罚个别化为价值取向的刑事政策应运而生。 在监狱对罪犯刑期进行分类并施以不同激励措施,对于监管改造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监管体系中,已经对不同刑期的罪犯进行一定分类,但这种分类主要集中于司法行政奖励。刑期的长短直接关系到罪犯在狱内的年限和回归社会的时间,对他们的改造心理、改造表现都有直接影响。对于刑期较短的罪犯来说,犯罪主观恶性相对低于长刑期罪犯。但在狱内实际表现中可以看出,这类短刑期罪犯往往比较差,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行政司法奖励很难或基本没有可能获得,等级处遇奖励也只是关系一年甚至几个月,人类的惰性本能造成他们改造懈怠。未能根据刑期长短细化激励措施,会引起罪犯矫正效果的不平衡,可能出现短刑期罪犯在狱内改造后反而丧失了对监狱服刑的敬畏感,导致更加严重的犯罪。
2.过度强调对特定罪犯的激励引起的监管客体矛盾。在监狱有着这样一群罪犯,他们的番号卡上有几个字标注:“特定岗位罪犯”,这些罪犯多是在狱内改造有一定时间、表现较好、积极靠拢政府的。他们的存在缓冲了罪犯与狱警冲突关系,也在普通罪犯中起到树立典型的作用。他们可以向狱警反映情况、根据要求组织实施活动等,相应的也就获得更多奖励。但是,如果过度强调对这些特定岗位罪犯的激励,反而会引起他们与普通罪犯之间的矛盾。有些普通罪犯甚至会认为,这些特定岗位罪犯的奖励都来自于对自己的“出卖”,是他们经常向警官“打小报告”,才获得了如此多的减刑或食品,从而造成监管客体间的紧张气氛和监管安全的不稳定。
纵观人类历史上对罪犯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在强调惩罚、监禁、威慑、康复、教育等之间进行徘徊和循环。对监狱来说,罪犯来源于社会,必然还要走入社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罪犯矫正措施虽然基本能够满足监管改造的要求,但是想要进一步改善缺点、发挥优点,需要现有激励机制的优化。如何优化现有的激励机制、适应现代化监狱的需要是监管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减少罪犯违法犯罪率,也与罪犯监管改造稳定这一基本问题息息相关。
三、女犯需求基本情况及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女犯基本需求情况,便于开展针对女犯的激励机制研究,笔者在监区362名在押女犯中选取20名参与讨论,以“监区女犯主要需求”为主题确定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并在全体362名女犯中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62份。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女犯希望得到的奖励
从上表可以看出,女犯主要希望得到的奖励是司法奖励,对于离监探亲、亲情会餐等形式的人文关怀类奖励也比较期待;对于物质和精神层面奖励居第二和第三,主要是短刑期女犯选择这类奖励。
女犯在服刑期间希望得到的帮助及内容
(注:本表仅列举罪犯选择率较高的一些援助内容)
女犯喜爱的书籍类型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不同刑期女犯对奖励要求不一样,但都期待行政司法奖励。在调查中,对减刑假释等司法奖励抱有期待的人数比例达到83.4%。这部分人群中很大部分是十年以上刑期女犯,而随着对短刑犯减刑假释的开展,这类女犯对于自己是否能获得司法奖励也非常关注和期待。对于女犯来说,在狱内获得减刑假释是最高级别的奖励,也是最为实际的奖励。而对于一年以下刑期的短期犯来说,减刑假释的机会基本为零,因此她们更加关注于是否能有狱内亲情会餐、离监探亲等形式的奖励。
2.低学历女犯家庭条件差,对于技能培训和文化学习期待高。在调查中,希望能够在帮教中获得回归类指导的女犯占35.6%、希望得到实用技能培训的女犯占2.5%。这类女犯相对学历较低、家庭条件困难,所以对未来出狱后的生活比较担心,期待能得到切实有效的生活帮助与指导。
3.在基本食物量保证后,女犯对于提高身体素质类食物要求高。不论等级处遇高低,在监狱服刑的女犯基本食物量是由国家提供并得以保障的,因此,在监狱“吃饱穿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随着女犯类型的不断复杂,一些老年犯和家庭条件较好的经济类罪犯对提高身体素质类的食物比如牛奶、水果、维生素等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她们有些人会担心自己在狱内没有家中生活条件好,身体出现疾病,给出狱后的生活增加障碍。
4、女犯以简单阅读为主,对文化类书籍要求低,无法将阅读作用于提高改造质量。读书是监狱女犯的一项重要活动,为此监狱还专门制定了读书计划、成立女犯读书会等。但是调查问卷显示,女犯的读书种类主要集中于言情类小说和情感类杂志。对这些书籍的阅读虽然一方面是由女犯感情细腻的性格特点决定的,但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女犯的阅读档次比较低,读书还仅仅是打发时间的工具,并不能对提高改造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四、女犯矫正激励机制的优化措施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结合监区现有的激励机制,在不影响监管安全稳定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探索一些优化措施以提高女犯矫正质量。
(一)优化措施的目标
优化激励机制,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女犯的教育改造成效,让受益于激励机制的女犯产生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女犯积极改造,并为她们回归社会提供一定帮助,可以概括为“4R”。
1.Regulation(管理):监管罪犯是监狱的最基本职能,任何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目的还是保证监管安全稳定。优化激励措施之前,必须要明确的理念就是这些措施都是为管理罪犯所用,首要目标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罪犯,绝不能因为强调激励罪犯而放松甚至忽视日常基本管理,保证监管安全是监狱工作的第一要务。
2.Raise(提升):用激励手段来提高罪犯的矫正质量,尤其是女性罪犯,不但可以培养她们的劳动技能、提升文化修养,更可以改变她们的世界观、培养女性羞耻感,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前的恶习。一般来说,能够受益于激励机制的女犯在监狱改造表现相对较好,因此,优化激励机制的目标就是在安全监管的基础上对这部分女犯的个人改造状况进行提升。
3.Radiation(辐射):通过激励机制对女犯进行教育矫正,改善她们的个人改造状况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希望通过优化激励机制后对她们产生的效应,直接作用于全体罪犯,以区别于刻板说教的方式方法,感染和带动其他罪犯,起到辐射效应。激励机制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受到激励的部分女犯起到效果,必须在整个监狱范围实现以点带面的矫正目标才能够彰显成效。
4.Return(回归):监狱教育改造女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她们回归社会的能力,从而减少再犯罪率。通过激励机制的优化,不但满足了女犯需求,激发她们投入改造的热情和积极性,更能够切实地帮助她们掌握一定技能或解决出狱后的燃眉之急。通过激励机制的优化,得到较好矫正的女犯提高了个人素质和修养,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加有能力分辨对错、善恶、丑美,成为一名自尊、自爱的新女性。
(二)具体优化措施
1.细化犯群分类,整合女犯管理模式。在日常管理中,探索对短刑期女犯采取“非宽即严”的原则。如果短刑期女犯表现较好、季度内无扣分,则可以在处遇上享受上一等级,对应可以获得较好的食品和用品;相对应的如果表现较差出现扣分,处遇即时下降,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短期犯严格自我要求,改变“混日子”的心理状态。
2.组织额外活动,改善女犯生活模式。从监狱设施看,我国绝大多数监狱都是与社会高度隔离的封闭环境,高墙电网、武警站岗、关卡林立、戒备森严,除了安全防范的需要外,还渲染着一种威严、神秘又使人压抑的气氛。这种高警戒度监狱的存在当然是有必要的的,但几乎所有监狱都不加区别地采用高度隔离的模式,并不利于罪犯的分类处遇和再社会化,也不符合监狱文明发展的趋势。 有些长刑期女犯在监狱服刑时间长达十几年,回归后社会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情况给她们顺利融入社会带来很大障碍。在不能改变监狱设施现状的情况下,监区只能从其他角度出发,减少隔离设施对于女犯形成的压力、改变封闭状态,有利于她们在回归时能够相对顺利的融入社会。尤其是春节、国庆等长假,女犯休息时间长,十几个人集中在相对密集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矛盾冲突,而且每逢节日女犯更容易出现思念家乡亲人的情绪,加上值班警官较少,监管上的不安全隐患非常大。因此,组织种类丰富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女犯了解社会、互相联系,也通过小奖品等形式满足她们一定物质需求。
3.通过多种渠道,重塑女犯心理模式。良好的心理状态决定了女犯的改造状态。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女犯对于如何调整心理状态的诉求较高,不仅希望有心理课堂、专业心理咨询,还希望有日常的倾诉途径。重塑女犯的心理模式,不仅包括给予她们宣泄不良心理的途径,也包括树立正确的心理状态。针对不良心理宣泄,开展心理讲堂教育、各类心理咨询、团训等常规活动。而对于如何树立正确的心理状态,依照韦特的重新整合羞耻理论 ,如果在女犯中进行正面道德观的宣传,尤其是让女犯自己出来表达正面的价值观,能够重新整合羞耻,让她们感受别人对罪错的反映,从而重新面对自己的罪错行为。例如,组织民警成立讲师团,专门对女犯进行分类教育,促进各类女犯的认罪悔罪;开展警官与女犯的面对面访谈、畅谈犯罪前的经历和犯罪后的心理状态,主动宣读自己的忏悔书等。
4.利用各类平台,建立女犯文化模式。从之前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虽然对女犯的各类教育开展了多年,但是犯群主体的文化程度低这一事实决定了她们并不能很好的从中吸收有利于改造的营养。良好的品行孕于道德教育,它给人们提供适当的行为准则;而普及教育被看成是实现国家团结、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关键路径。现代化教育不仅在学校中推行,更是出于对罪犯社会化欠缺的矫正,所以在监狱中推行的教育刑作为现代性机制的一部分,是近代中国社会趋向现代化的推动力量之一。监狱是相信人类本性可受改化的特殊教育机构之一种,它隶属于以促进典范为目的的社会改良规划。 首先,监区文化建设必须是主流文化的强化。其次,利用监区和监狱已有的平台,如监区图书馆、监狱流动图书、监狱报纸等,辅以监区内部的各种形式文化载体,发扬监区主流文化,既满足了女犯的阅读需求,提升阅读层次,更建立女犯积极向上的文化模式。
五、女犯矫正激励机制优化的展望
(一)对于扩大离监假范围的期待。从之前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女犯对于离监探亲这一奖励形式是有所期待的,但是在实际狱内操作中往往极少,这受制于我国监狱警力配备等实际国情。相对于男性罪犯,女犯的家庭观念较重,这也从问卷中对子女户口等法律咨询期待的比例可以看出。如果能适当扩大女犯的离监假适用范围,尤其是侧重于便于操作的本市户籍且刑期较长的女犯,可以使她们在享受离监假的同时感受家庭温暖,增加她们对犯罪的后悔度和未来对家庭的珍惜度。如果能在保证监管安全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对离监假的适用范围,对稳定女犯思想和实现亲情感化都必然会有积极作用。
(二)对于进一步精细化管理的期待。虽然现在的监狱体制已经步入精细化管理的轨道,例如上海有专门的老年犯病犯监狱。但是,随着押犯结构的不断复杂化,对监狱管理的精细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前文所述,在调查中一些家庭条件较好或身体较差的女犯对于食物品质的需求较高。如果将女犯进行进一步细分,按照年龄层次、身体状况等研究她们不同的饮食需求,并与改造表现、等级处遇挂钩,既能体现出监狱的人文关怀,也是监狱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女性罪犯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符合所有罪犯的基本特征,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关押和管理。但是同时,她们也需要监狱和社会的关心与爱护,才能使她们在狱内安全稳定改造,回归后重新找到社会定位。因此,探索她们在狱内改造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现有激励机制,更好地实现对她们的教育矫正,对于全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criminal charges in prison, the needs of women offenders in prison change too. According to demand theory, only when the incentives meet the demand, it work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s and statistics in the Shanghai Women's Prison, we attempt to explore the needs of women prisoners. Meanwhile, we try to optimize existing corrective measures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potential of prisoners themselves. We hope to reach the aim that who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ehabilitation of offenders and reduce recidivism.
Key words: crime correction;incentives;optimization 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