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精彩故事 学习写作技巧

    章萍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导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讲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介绍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诸葛亮足智多谋,武松豪放勇武,孙悟空神通广大,林黛玉多愁善感……阅读古典四大名著,能让读者在阅读中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走近名著中的人物,品读精彩故事,感悟写作技巧。

    一、草船借箭,彰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阴谋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足智多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理解诸葛亮是怎样神机妙算通过草船借箭的。1.观看插图,讲述图意。图中,江上箭如雨下,船一侧的草把子上已经插满了箭,舱内的诸葛亮却镇定自若,与鲁肃谈笑风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把图中生动的故事情节讲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以“借”为主,明确顺序。故事以“借”为主线,有序地讲述了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1)故事的起因。先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故意要他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如完不成任务就给诸葛亮定罪,但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承诺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2)重点写草船借箭的经过。第三天凌晨,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上,在大雾漫天时把二十条布满草把子的船开向曹军水寨。由于大雾,曹操看不清虚实,只叫弓弩手向江中放箭,二十条船上的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满了箭。(3)事情的结果。十万支箭如期交付给了周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足智多谋。3.描写言行,突出特点。(1)诸葛亮胸有成竹。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把周瑜设下圈套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则胸有成竹、从容应对的情景展示得淋漓尽致。(2)周瑜妒忌才干。课文第三自然段通过周瑜与鲁肃的对话把周瑜妒才忌能的险恶用心凸显了出来。(3)鲁肃信守承诺。课文第五自然段写鲁肃見到周瑜时“果然不提借船的事”,突出了鲁肃忠厚老实、信守承诺的品格。4.按时交箭,彰显智慧。诸葛亮经过周密部署,将计就计,让曹操上当受骗,并戳穿了周瑜的阴谋,突出地表现了他神机妙算、胆略过人的智慧才干。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并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为民除害,赞扬武松的英勇机智

    《景阳冈》(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是一个古今流传的故事。故事讲述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又机敏的英雄性格。作者是怎样描写武松英勇机智打死猛虎的呢?1.有序描写,重点突出。全文可分四部分。课文第一部分写武松饮酒。武松进店连饮许多碗烈酒后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课文第二部分写武松上景阳冈。武松上了景阳冈,见到官府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本想返回,又怕店家耻笑,最终决定继续上冈。课文第三部分写武松打死猛虎的经过。这部分课文详细描写了武松与猛虎一番恶斗,终于打死了老虎的经过,打虎场面惊险刺激,扣人心弦。课文第四部分写武松下冈。武松打虎后精疲力竭,一步步挨下冈来。2.个性凸显,印象深刻。作者先写武松在酒家的豪饮,非要喝个痛快,继而又不顾店家再三劝阻,执意孤身上冈。在看到官府榜文之后,武松冒险上冈,突岀他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概。武松打虎后精疲力竭,果断下冈,从中可见武松虽直爽要强,但也思虑周全。突出了他豪爽、固执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3.巧妙用词,展示形象。作者在文中巧妙地用动词进行了描写,如描写猛虎的动作时用“一扑”“一掀”“一剪”来突出老虎的凶猛,描写武松的“梢棒”劈在枯树上断成两截后变成赤手空拳时,用“揪”“按”“踢”“提”“打”等一连串的动词,把武松打猛虎的动作写得淋漓尽致,突出了武松打虎的英雄好汉形象。4.引导观察,启发想象。课文中的一幅画是景阳冈的大致环境,另一幅画的是武松举起“梢棒”向猛虎打去,“梢棒”打在树上断成两截,生动地展现了武松与猛虎搏斗时紧张、危急的形势,能帮助学生想象“武松打虎”的场景,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教学时,教师要在学生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巩固训练(①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喝酒→? ? ?→? ? ?→? ? ?。答案:“上冈”“打虎”“下冈”。②先把描写老虎凶猛的动词写下来,再把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词写下来。③读了《景阳冈》一文后,你对武松的看法是什么?在学习小组中与同学交流),并要求学生回到家中用自己的话把武松打虎的经过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在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的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探索美景,凸显猴王的活泼勇敢

    《猴王岀世》(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岀一只石猴。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的时候,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呢?1.预习课文,初识猴王。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找出描写猴王性格特征的词语,并观看电视《西游记》片段,初步了解猴王的性格特征。2.图文结合,再识猴王。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课文插图,突出石猴天真活泼的形象,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猴王,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3.分析写法,把握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把握课文的结构。如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先写石猴怎样出世,再写石猴怎样寻找山涧源头成为猴王的发展过程。课文可分三部分。课文第一部分讲石猴岀世的经过及石猴的生活环境: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岀一只石猴,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呼朋结友,俨然是一只真猴。课文第二部分讲石猴寻找山涧源头及石猴发现了水帘洞。课文第三部分讲石猴告诉群猴他探索到的美景,他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安家,群猴拜石猴为王。4.塑造形象,彰显魅力。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讨论作者是如何从多个角度生动地塑造石猴的形象来彰显出他与众不同的魅力的。(课文开头先写石猴的出世,充满奇幻色彩;接着课文通过写石猴在山林间采食蔬果,与众猴打成一片,突出了石猴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快活逍遥;课文还从石猴先跳入瀑布中的举动彰显出他的勇敢,从他建议群猴一起进水帘洞居住则体现出石猴是很有主见的,正是这一处处刻画,赋予了石猴无穷的魅力)5.用词生动,突出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去感悟作者在文章中巧用词语的作用,知道作者是通过“伸头缩项”“抓耳挠腮”“瞑目蹲身”“将身一纵”等词语来生动描绘石猴活泼可爱的形象,深刻地再现猴王活泼勇敢的品质。

    四、渲染场景,突出放风筝的“有趣”过程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其中有的故事不仅场面热闹,还充满着快乐与有趣。如《红楼春趣》(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选自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第七十回,讲的是宝玉和黛玉等人一起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作者是怎样写出“红楼春趣”的呢?教学时如何让学生去体会“红楼春趣”呢?1.播放《红楼梦》片段,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导入环节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有关大观园内放风筝的片段,让学生观看放风筝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2.作者按事情起因到结果的顺序写,突岀了“热闹”的场景。作者先写放风筝的起因:众人因拾到大老爷院里嫣红姑娘放的大蝴蝶风筝,便也想去放风筝。作者接着写众人七手八脚放风筝的场景:丫头们拿出了各种放风筝的工具,宝琴、宝钗分别放了大蝙蝠、大雁风筝,而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又急又恼,黛玉放风筝时,众人都说能把病根儿都带走;作者最后写大家把风筝放了。全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清楚地展现岀大观园内放风筝的“热闹”场面。3.描写众多的人物形象,突岀宝玉的性格。课文中刻画出的众多人物都楚楚动人,而宝玉更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他性格单纯,喜欢玩闹,一点儿也没有小主人公的样子。当众人一起笑他时,他就恼得把风筝摔在地下……作者生动地描写出了宝玉率性、纯真的性格特征。4.突岀“趣”字,妙趣横生。课文中的许多语段不但生动描绘了各种各样的风筝,刻画出不同人物放风筝的姿态形象,也突出了放风筝真有趣的场面。如“也有美人儿,也有沙雁儿的……宝钗等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教师在学生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拓展练习(①把《红楼春趣》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②回家后观看《红楼梦》的电视剧),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