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苦,声哑,色黯,愁云聚

    《声声慢》,李清照,艺术表现手法,赏析

    [摘要]《声声慢》描寫的是李清照在晚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李清照的愁情。文章从情感的表达、画面的描绘、用韵用词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声声慢》。

    [关键词]《声声慢》;李清照;艺术表现手法;赏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7-0019-02

    李清照,(两宋之间)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精通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声声慢》是李清照为大众所熟识的作品之一,该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以后。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历经了国破、家败、夫死、体衰等一系列人生重创,因此李清照的晚期作品已无早期作品的清新秀丽,而是充满无尽的凄婉愁郁。《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的典型代表,该词用词精巧、自然质朴,极致地展现了词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愁绪。

    一、心中之苦味,愁绪品之不尽

    读《声声慢》中的万般愁绪,犹如品一颗黄连。李清照的后半生经历了亡国之苦,经历了挚爱离世之若,经历了辗转周折的奔波之若,可谓历经苦难,苦不堪言,这些苦与痛是说不出的,它们深入骨髓、融入血液,化为万般愁。在《声声慢》中,词人将人生的悲苦体现在每个季节、每个白天与黑夜、每一滴酒,每一个飞过的鸿雁、每一片凋零的黄花之中。苦,在每一个角落蔓延和弥散。

    酒人愁肠,词人在苦觅不得,怅然若失之际,写出了《声声慢》中的第一个意象“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也许是要借酒暖身,也许是想借酒消愁。但是杯中的酒却那样的“淡”,怎么能抵挡住晚来的一阵阵秋风呢?怎么能压住此生历经的悲苦呢?词人此处用淡酒烘托的恰恰是心中的苦涩。“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尚未能够借酒消愁,却忽然飞来似曾相识的大雁,大雁依旧成双成对,可是词人现在却已经形单影只,对丈夫的思念不禁又涌上了心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下阙出现了第三个意象“黄花”。当年,折花的丈夫已经不在人世,留给词人的只有一颗无处安放的心,那散落一地的花瓣不正是词人破碎的心和苦厄的经历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秋日寒凉刺骨的细雨,密密匝匝地敲打在梧桐树的树叶上,敲打在词人的心中,直至让词人的愁苦喷薄而出——“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在《声声慢》中通过描写“酒”“黄花”“雁”“梧桐”“细雨”等,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咀嚼人生的苦涩味道。词人所经历的苦难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无法用字句来表达,因此《声声慢》中不着一个苦字,不写一个难字,却使人深刻地体会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苦楚。

    二、画面之黯淡,愁绪挥之不去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这是《声声慢》的又一独特之处。黯是该词的主要色调,全词通过“淡酒”“黄花”“梧桐”“细雨”等勾画出了秋日里一个昏暗的、潮湿的、阴冷的场景。通过晦暗的场景描写,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愁绪烘托而出。

    词的开篇“冷冷清清“奠定了全词的基调,这四个字既写出了词人所处环境的冷清,也写出了她内心的感受。“乍暖还寒”,刚刚有了一丝的暖意,可是却又立即消失殆尽,周遭的一切都透出一股晦暗冷清的寒意,这是为什么呢?秋凉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而词人内心的寒凉或许才是真正的原因。“晚来风急”形象地勾勒出秋风的急切,也表达出了词人身体上的感觉和内心的感受。“雁过也”,秋雨蒙蒙,天空中阴云密布,飞过的大雁的颜色也是灰色调的,所以,无论是动态的鸿雁,还是静态的天空都是黯淡无光的,勾起了词人对逝去的爱人和离别的故土的思念之情,而在这凄凉惨淡的氛围之中,词人内心的愁绪更加厚重了。“满地黄花”呈现出了破败与凋零之感,花瓣散落在风雨之中,给人满目疮痍之感,画面中这仅有的一点色彩,反衬出了场景的冷清与黯淡。“独自怎生得黑”,独自一人,要怎样才能挨到天明啊。这里呈现的画面更加晦暗。词人通过这一句,将独守空闺的苦闷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黯淡的秋日风景图。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这幅黯淡的秋日风景图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女词人言之不尽的悲凉。

    三、声音之哑然,愁绪名之不出

    《声声慢》是表达愁绪的典范之作,词人以真实而朴素的语言,讲述着一个秋日里的人生故事。这个故事中没有凄惨经历的再现,没有跌宕人生的描述,只有秋雨秋风、淡酒黄花,梧桐大雁。词人想要讲述什么,可是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讲。然而,读者却在其中感悟和体验到了词人一生的悲欢离合。在《声声慢》中,词人借助叠同等,表现出了欲哭无泪的悲怆与伤痛。

    按照汉语的发音特点,韵母为“ai””ei”等的汉字在听觉上给人比较柔和的感觉,如“摘”“黑”等;而韵母为“i”的汉字发音时则相对比较低沉舒缓,如“西”“米”。《声声慢》中的“凄、戚、息、急、滴”等都押了“i”韵,因此更能表现出词人的哀伤和痛苦。词人利用叠词营造了一种欲说还休、意蕴悠长的感觉,如“凄凄、惨惨、戚戚”等。这些叠词朗读起来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组合起来运用既增加了词的音律美,也更深切地表达出了词人的忧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齿音、舌音交瓦重叠,以此表现出词人心中的惆怅和凄凉。

    意蕴绵长,声哑愁深,词人在声调、韵律的变化之中吟咏出了内心的愁绪。因为词的音律和节奏是自然连贯的,词间的愁绪是不断堆积的,所以读者仿佛能够听到词人用嘶哑的声音在吟唱着内心说之不尽的悲凉。

    历经人世浮沉,内心无尽的忧愁轻舟都已载不动。在《声声慢》中,李清照通过质朴的语言,细致的勾画,将满腹的愁情倾泻无遗。这首《声声慢》集中体现了李清照的艺术特色,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责任编辑 王嵩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