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国情怀的高中近代史教学初探

    李响

    【内容摘要】近代史是高中历史的重要组成,学习近代史能帮助人们了解近代世界的变化、不同国家的发展过程及可能对当今的社会产生的历史影响,相较于外国的近代史,中国的近代史更是一部“对外抗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片,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在屈辱和自强中站起来的国家,回顾近代史,是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树立民族自强意识重要教学内容。高中生在运用历史辩证思维分析国家近代史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省和警示自身,树立为国家发展、不断进步而奋斗的精神,进而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 近代史 教学

    现下的高中生多出生于2000年之后,高中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知仅限于基础阶段,而少有情感上的体会,但高中历史近代史教学可以将高中生“拉回”中国近代史。秉持着“立德树人”的理念,引导高中生重新走进近代史,一起回顾悲痛的近代历程,基于家国情怀的培养,可以让高中生从近代史中吸取教训,在学习近代史中挖掘一个又一个光辉的近代史人物,唤醒学生民族意识、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家国责任感,做一个愿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进的人,由此可见,近代史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在高中近代史的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者根据个人的一些教学经验,提出了四个教学建议,希望能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

    一、改变传统历史教学观念,重视近代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是高中生必学课程,受到传统教学的理念的影响,高中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掺杂了较多的功利心理,为了拿到一个较高的分数,喜欢以“刻板的背诵记书”的形式学习,教育者忽略了“历史也是高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这一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缺乏情感的体验教育,难以形成历史思维。而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是新课改之后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是学生必须体验的教育环节。所以教师在教授高中近代史时,首要的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近代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而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先改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要比教师“灌输式”的授课更为重要,重视学生精神思想的建立,促使学生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中认识到“死讀书”的弊端;其次是改变教学形式的设计,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近代史的兴趣,通过多种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最后教育者要改变师生在近代史课堂上的地位,引导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学习,承担起社会责任、家国责任。

    例如在高中近代史《鸦片战争》的教学中,传统的历史教学会依据教学的目标,让学生熟记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中英《南京条约》等历史事件发生和意义,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认知,而对于本课时有关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上,会根据“历史考点”的要求进行有选择的提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初心,使得学生过于重视“成绩”,而忽略自身真实的“家国情怀”的感受,不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所以教师要改变这一模式,重视近代史中《鸦片战争》内容中“家国情怀”教育,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近代史的价值。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问题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引导学生对林则徐等爱国人士反抗侵略的故事发表看法,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悟到“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客观事实,促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民族情感,认识到学习近代史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愿意承担起历史责任、历史使命,树立积极进取的学生活态度。

    二、从近代史教材中挖掘家国情怀的元素,促使学生树立家国意识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关于“反侵抗争”的历史大片,近代史教材中的每一部分,都有着鲜明的“家国情怀”的故事素材,每一个条约、每一个人物、事件都显示着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之中,中国人陷入侵略到反抗、争斗的过程,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近代史也带给人警醒,所以教育者在高中近代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家国情怀”元素,具体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挖掘近代史教材中每一课时主题事件,一般而言教材的每一主题均会以“标题”的形式出现,通过挖掘主体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影响或意义,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近代史产生情感态度,树立一定的家国意识;另一方面是挖掘高中近代史中围绕主题事件主线路发展的支线,如爱国人事、反抗人士的事迹等(如前文鸦片战争中提及的林则徐的故事)、条约、抗争的战役等,通过这些事迹的延伸拓展,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而具体的方法,教师可以采取提问、师生互问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认真的研读近代史教材,提炼其中的家国情怀的情感价值,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

    例如在高中近代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中,这一课时的知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背景、影响、让学生能够分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而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让学生明白通过学习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情操。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主脉络,通过梳理对比“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发生的原因,如提出问题“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出学生求知心理,促使学生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识记甲午战争发生的过程,了解根本原因在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碍于国内市场狭小,所以想要侵略中国”,引发学生对“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句话的深度认识,提高学生历史责任感,提升学生对国家、民族复兴的渴望。之后为了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元素,教师可以讲述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这一支线脉络,通过讲述李鸿章“保船避战”及邓世昌就义牺牲,提问学生“黄海战役的影响是什么?”,促使学生在分析人物、战役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国家富强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荣辱观念,愿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

    三、应用当下的信息技术展示家国情怀的元素,增强学生的体验

    基于“家国情怀”,实施高中近代史的教学,教师必须依据高中生的学习特性,设计合理教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立足当下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将高中近代史中的书面内容转换为“动态”的视频、图片等多种声像交互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五感的体验,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到近代史中家国情怀,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三观的目的。具体的做法可以有三种,一种是通过设置近代史的微课视频、影片等,引入教学内容,先为高中生营造一种浓烈的“家国情怀”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感受;二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ppt、视频等,展示近代史景象与当前的中国的面貌,如圆明园遗迹对比照片等,以此作为警示,来刺激学生的真实情感,促使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爆发;三是拓展近代史的材料,以图片的形式导入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以高中近代史《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时,视觉的体验往往更能刺激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在近代史教学中,导入“鸦片战争”的影片视频,第一时间将学生拉入到“鸦片战争”那个时期的情景中,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感悟到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之后教师通过网络搜索,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几幅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吸食鸦片”图片,并展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表》及《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由此激发学生的愤慨的情绪,增强学生的爱国感受,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中认识到“清末的腐败”和国人缺乏精神斗志,故步自封的现状,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历史责任感,警醒自身,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

    四、立足当下的社会历史话题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立德树人”是高中历史教学核心,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是完成这一核心理念的重要组成,教师在高中近代史的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的回顾近代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之外,还应该立足当下的社会发展,引导学生的以辩证的历史思维看待近代史,对比近代史和当前的国家发展,如组织学生展开一些辩论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国强民强的道理,继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操。教师可以在近代史授课完成后,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联系当下,从网络上搜集一些热点的时事话题,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的热点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进行讨论,或独立的发表见解,在对比之后认识到我们国家正在一步步地变强,让学生从古辨今,从近代史来分析当下的国际形势,培养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家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让学生肩负为国家奋进的重任。

    以高中近代史《抗日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师导出“红军抗日、南京大屠杀”等历史图片及历史过程,刺激学生对近代史中“中国反抗日本侵略战争”历史激愤、愤慨的情绪,之后教师结合“建军节、建党节、国家公祭日”等,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红色基地、红军历史馆”等地方进行参观,并在国家公祭日当天组织学生参与全国默哀,结合热点的节日,融合历史元素,设置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促使学生勿忘国耻,树立吾辈当自强的品质。之后,教师以“学习抗战历史,我爱祖国”为话题,组织学生站在发展的角度,客观的辨析“为什么要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国家公祭日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共同讨论热点的实践话题,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实践活动,个人的爱国感触更深,促使在学生交流、辨析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近代史,树立历史责任感,从古看今,以今析古的话题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

    结语

    近代史是抗争史,这一百多年的发展,给予人们更多的是警示、是强国的重要性,融合“家国情怀”,立足于当下的社会现实,深度挖掘近代史教材中的家国元素,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学生能够以历史思维来辩证的客观看历史,促使学生在学习近代史、辨析近代史之中,承担其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磊.高中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2]冯一下.试论中学历史课程内容体系的演变——纪念我国中学历史课程开设110周年[J].历史教学,2012(12):3-6.

    [3]何成刚,吕准能.高考历史改革中值得商榷的一种命题思维:——以2005年上海歷史高考第30题为例[J].历史教学,2005(8):53-55.

    (作者单位:吴江平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