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养猪业比较视野下的《猪生产》教学改革与实践
曾璐瑶
摘要:根据在德国农牧企业交流学习所得,对比中德养猪业与农业教育方面的特点,分析了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种猪繁育、猪舍环境控制等方面的优势,探讨了“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解惑为教学,以标准为指导”的《猪生产》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德养猪业;《猪生产》课程;实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S828.4;G64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7-0042-03
《猪生产》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猪场设计、疫病预防、饲料配制、种猪选育、母猪发情鉴定、公猪精液采集、精液品质鉴定、人工授精、妊娠诊断、接产助产及猪不同生产阶段的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技能。本文根据笔者在德国农牧企业交流学习所得,通过对比中德养猪业与农业教育方面的特点,分析了德国在“双元制”教学模式、种猪繁育、猪舍环境控制等方面的优势,探讨并尝试“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解惑为教学,以标准为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1? 《猪生产》教学改革的背景
德国地处中欧,是全世界仅次于中国、美国与巴西的第四大猪肉生产国。在德国,猪肉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小型家庭农场,约占德国总人口1.5%的国民从事农业生产,养活了整个德国,并有相当一部分农产品出口。我国是全球猪肉生产第一大国(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约占总人口21.4%的国民从事农业生产,但我国猪肉进口量却始终远高于出口量,2019年2月猪肉进口量是出口量的56.24倍(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1.1? 重视育种
所谓“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培育繁殖力高、抗病力强的种猪是猪生产的基础,德国农场的种猪来自于德国本土、法国、丹麦及美国等国家,在德国周边有PIC、Danbred、Topigs等世界知名育种公司。德国猪的繁育体系健全且完善,主要分为三大组群,第一组群是长白、大白、杜洛克、皮特兰原种猪繁育场;第二组群是商品种猪繁殖场;第三组群是商品猪育肥场[1]。
在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生猪存栏量仅占总存栏量的47%,农村散养户生猪存栏量占总存栏量的53%,农村散养的优势是激发了农户的参与度,但同时也伴随着疫病流行、药物滥用、生产效率低下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在我国尚未形成一家世界级种猪育种公司,规模化养猪场多从国外引种,农村散养户多从大城市良种猪场引种,且大多数生产者不懂如何合理运用种猪,在种猪质量上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在德国,母猪年生产断奶仔猪普遍可达到33头,在我国只有约26头。
1.2? 猪舍环境控制
在猪生产中,猪舍卫生与温控是关系到猪能否保持一定料肉比以及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据统计,在最适温度以下,每降低1 ℃,饲料利用率将降低4%。初生仔猪至保育猪阶段的猪由于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对温度特别敏感,一旦温度降低,就会引发各种疾病,这也是引发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
德国猪场设计需要经过专业人士反复论证(图1),其设计的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其中温度控制系统是我国与其差距最大的一点,这可使猪舍内环境温度一直能保持在猪的最适温度范围内(图2),这也是德国猪场生产效率高的原因之一。在德国,每个人可以管理约5 000头育肥猪的生产,大约是中国生产效率的10余倍。
1.3? 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举世闻名,从二战结束开始就为德国重建、经济发展与腾飞做出了不朽贡献。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与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BBS)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与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2]。在德国,1周内学生3 d参与实践,2 d在课堂参与理论学习,大部分班级都是小班教学,尤其是部分学农业机械的专业,1个班25~30人,分成5~6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换上课,5~6个老师在不同的地点上课。如第一组学习的课程可能是课程1、课程2、课程3、课程4,第二组可能是课程4、课程2、课程3、课程1,交叉上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上机操作(图3、图4)。
德国农业学校的实训设备十分丰富,包括农业器械、养猪场、养鸡场(图5)与奶牛场(图6),基本由学生负责管理,每名学生都必须轮流在养殖场所参加值日,内容包括饲喂、记录、清扫、挤奶、助产等。
2? 《猪生产》教学改革的做法
2.1? 内容改革
鉴于当前我国养猪业在种猪选育与猪舍建造两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极为突出,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2017年底课程标准修改时,将种猪的杂交育种与猪舍建造2方面内容进行了课时的增加与内容的丰富(表1)。在内容方面,增加了《猪的选配技术》与《选配方案设计》。
2.2? 教学手段改革
2.2.1? 以实践为基础? 《猪生产》课程实践性强,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在学习本课程之前的暑假,安排学生去湖北襄大集团、宜昌正大种猪场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以员工身份参与到养猪生产实践中,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图7),在实践中提前学习、发现问题,以便对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有目的性,且更贴近实际[3]。
2.2.2? 以问题为导向? 课程设计中,将内容分为猪场设计、疫病预防、饲料配制、种猪选育、母猪发情鉴定、公猪精液采集、精液品质鉴定、人工授精、妊娠诊断、接产助产及猪不同生产阶段的饲养管理等方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以猪场实践为依据,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将问题作为案例分析来讲解,同时注重知识框架与逻辑思维的构建(图8)。
2.2.3? 以标准为指导? 德国非常尊重行业标准,标准是指导一切生产的指南。德国人非常重视从数据中得出结论,无论是机械生产还是农业生产,在做决定前都会计算。农业生产者会将各项指标通过數据反映出来,再对照数据查找差距。因此我们在课堂中更加注重行业标准的学习与数据的分析,以数据代替经验,从细枝末节中寻找完善生产。如在《猪生产》中的一些指标(图9):成本(饲料、药品等)、仔猪价格、育肥猪价格,要将这些数据在猪生产中的意义讲清楚讲透。
3? 《猪生产》教学改革的成效
经过2个学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猪生产》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该教学成果获得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比赛二等奖。通过作业批改情况可知,学生答题逻辑清晰,能用图、表表达答题思路。能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在猪场实践过程中的疑问联系起来,大家纷纷表示在猪场遇到的很多问题在课堂中都得到了解答,效果较好。通过暑期的社会实践,深入到养猪生产一线,参与了查情、配种、采精、接产、哺乳仔猪饲养等环节以及猪场生活的实践后,大家对专业的认知更加清晰,觉得养殖业是前途光明的行业,对养殖业兴趣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
[1] 翟桂玉.德国畜牧业发展见闻与启示(中)[J].农业知识,2012(3):9-11.
[2] 陈德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重新审视[J].中国高教研究,2016(2):92-96.
[3] 李彦军,高? 婕,赵晓静.“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2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