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居住区4种地形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析

韦怡凯+李秋静+谭广文
摘要:以珠三角地区12个居住区的12个景观单元为研究单位,通过调研地形高差园林植物景观的植物组成和地形高差的常见类型,分析与评价4种地形高差园林植物景观的植物配置与应用情况,论证地形高差与园林植物要素的密切关系。植物和地形的空间形成具有互补性,植物是稳定地形最有效的方法,植物可软化地形,为珠三角地区生态园林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居住区;地形高差;地形类型;植物景观;珠三角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1-0065-06
收稿日期:2016-12-06
修回日期:2017-01-22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welve landscape units of twelve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y researching plant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height and common types of terrain,we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arrangement and application plant configuration of four terrains.We demon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ight difference and garden pla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plants and terrains form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in space creation, plants hav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table and soften terrains.The conclusion w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colog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 Height difference; Terrain type; Garden plant landscape; the Pearl River Delta
引言
工业革命以后,城镇化不断扩张,人类大肆进行地形整平处理,世界范围内逐步出现前所未有的环境和社会问题[1]。人们开始反思,尝试各种跨领域、跨时空的探索。地形作为园林景观的基本骨架[2],高差是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3],地形高差不可避免,在园林中常表现为一种竖向空间的变化关系。园林高差作为园林景观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绿视率,对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园林建设的高差理论极不完善,戈登?库仑(Gordon Gullen)[4-5],明代计成[6]和清朝乾隆皇帝[7]均提出高差处理的重要性,但较少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随着城市绿地建设的推进和绿化技术的进步,城市中的“剩余空间”[8]“垂直空间”[9]绿化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地形高差竖向景观逐步成为研究的重点。
地表形态决定地形处理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视觉感和空间性。园林地形高差的塑造巧妙利用地块高差,扩展居民活动空间范围,从而达到景观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按地形塑造类型,园林地形高差类型有五大类[1],即平面式、土丘式、沟壑式、斜坡式和下沉式(本研究考虑后四种)。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重要元素,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10],而地形高差的景观营造存在施工难度大、植物成活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后期管护难度大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园林地形高差深入研究与分析。已有学者王永飞[11]、刘扬亮[12]、金琼[13]、吴利华[14]、武云飞[15]等结合各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总结高差处理的一般规律。本文通过调研12个居住区,深入分析4种地形的景观营造手法,对珠三角地区园林植物景观进行研究与评价,为生态节约型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1研究范围与方法
结合城市发展状态,本研究把珠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区域中12个居住区的12个景观单元作为研究对象(表1)。在居住区的园林地形4个不同的地形类型上,抽取样地进行调查,每个样地面积至少2 000 m2,平均每个小区至少900 m2,对样地中的园林植物种数、频度(样地中植物种出现的频率的大小)、组成、应用频次等数量进行量算、统计分析,对植物配置形式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居住区4种地形植物景观配置的主要模式及景观营造手法。
2各类地形种类组成特征
选定的12个珠三角地区居住区园林植物共有123种,常用的园林植物乔木类有46种,灌木类55种,草本及地被类22种。属于四类地形园林景观的植物种类共有71种(表2~3),其中乔木23种,灌木33种,地被和草本植物15种,分别占植物种类总量的18.7%、26.8%和13%。12个景观单元4种地形使用频次较高(≥50%的使用率)的乔木包括:小叶榄仁、香樟;灌木包括:黄金榕、假连翘、鸡蛋花、狗牙花、红花檵木、鹅掌藤、灰莉;地被和草本包括:花叶艳山姜、冷水花、翠芦莉、沿阶草和狗牙根。
3种地形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
3.1土丘式地形
土丘式地形在园林中高度为3~5 m,坡面倾斜度为8°~12° [16]。土丘式地形的设计更多体现使用功能,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考慮,坡面平缓,视野开阔,居民可不因地形复杂而选择自己的活动方式,或嬉戏或休息,无需担心使用空间。但应用过程中应防止滑坡、渗漏等。根据土壤特性、立地条件和栽植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科学设计。例如山水御江南的土丘式地形(图1)位于居住区中心绿地,此处空间开敞,为缓坡疏林,配置模式为(乔木—灌木—地被和草本,下同):苹婆+大叶紫薇—光叶子花+黄金榕+红花檵木+含笑—狗牙根。上层乔木高大阔圆,春季苹婆满树白花,晶莹剔透,含笑香气清新淡雅,红花檵木丛丛花朵,热闹非凡;夏季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紫色朵朵,狗牙根与黄色石块的金黄大色块,四季艳丽,甚是美观,同时也防止滑坡现象。
3.2沟壑式地形
沟壑式地形通过置石或者塑石假山工艺,营造闭合的空间,幽深的峡谷,阻挡和分散地面径流,坡面高低起伏较大,高6~10 m,坡度达13°~30° [1],此种地形,居民的参与性较低,一般在观景台和木桥驻足停留。例如广州云山诗意(图2)在斜坡的植物配置:垂柳+香樟+水石榕+澳洲鸭脚木+旅人蕉+苏铁—鸡蛋花+毛杜鹃+希茉莉+大红花+光叶子花—龟背竹+春羽+花叶艳山姜+沿阶草。搭配假山、置石和瀑布营造出具有岭南风格的诗意景观;中山星汇云锦(图3)选取亚热带常用植物:盆架子+银叶金合欢+银海枣+小叶榄仁+水石榕+苏铁—黄金榕+黄蝉+鸡蛋花+光叶子花+红花檵木—水竹芋+花叶艳山姜+矮纸莎草+龟背竹+春羽+朱蕉+狗牙根+结缕草等,利用水的动与静,体现南亚热带人工湿地景象。
3.3斜坡式地形
斜坡式地形,指地面以上倾斜,坡面平整,坡度或高或低,具有明显的朝向和高程的变化[1]。倾斜的角度可提供观赏界面,具有设计灵活性和使用广泛性。在这种地形上种植的花纹图案,立体感较强,观赏效果好。如中信森林湖兰溪谷旁边的斜坡(图4)植物配置模式为:小叶榄仁+香樟+菠萝蜜+榕树—灰莉+黄金榕+海桐+假连翘+鹅掌藤—冷水花+翠芦莉+狗牙根。此种地形,坡度适中,立体感较强,便于观赏。乔木层列植其中,灌木层以球状散点布置,地被与草本层块状分布,颜色由浅黄,浅绿至深绿交叉变化,色块鲜明。
3.4下沉式地形
下沉式地形,即地面以下倾斜下沉,引起视线内聚,可降低用地高程,减小高差[1]。其形成的下沉式景观,坡度较缓,绿化景观在有限的面积得到最大化利用;聚拢和倾斜的空间,提供多样的观赏界面。例如中信左岸(图5)下沉式中心广场绿地景观,场地空间大,利于居民规模性参与日常活动。运用辐射对称形式,规则种植池层级布置,形成强烈的规整性、韵律感、新奇感,此景观单元植物配置模式为:樟树+黄槿+银海枣+小叶榄仁—鸡蛋花+假连翘+铁树+棕竹—萼距花+花叶艳山姜+鹅掌藤+狗牙根。植物配置颜色层次多样,结合轴线雕塑,搭配轴线观赏界面的收与放,形成丰富的视觉空间和高差变化。
综上对12个居住区的调研与研究,得出园林地形高差的塑造,通过巧妙利用地形高差,使地表形态发生微妙改变,扩展户外活动空间范围,而使景观达到实用及观景效果。土丘式地形在低凹处种植低矮植物,高处种植高大植物[1],形成高低错落的空间,既可保护坡地,营造植物生境,又可美化环境;沟壑式地形坡面凹凸不平,筑以假山、瀑布、置石,植物随势而植,结合植物的季相变化、叶色、株型(常选用斜飘式和飘逸式植物)等,视觉上形成冲击力,体现野趣之美;斜坡式地形坡面整齐,常沿坡度选用地被和草本植物进行片植和块植,选择较少量灌木进行点缀,乔木类则列植其中,此种配置方式更增添竖向景观的丰富度与层次感。下沉式地形常配以规则式植物景观,其聚拢和倾斜的空间,形成多样的观赏界面。
4 4种地形的园林植物应用评价
4.1植物景观改变地形空间
植物自身可以形成各种空间,也可弥补地形变化的不足[17]。地形与植物的结合形成的植物空间包括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纵深空间、垂直空间、封闭空间[18]。下沉式、沟壑式地形,视野具有开阔性和通透性,容易形成开敞空间或半开敞空间(图2~3,5);斜坡地形,方向性强,视线受阻,容易形成垂直或纵深空间(图4)。土丘式地形(图1)在高处种植高大的植物,在低处设置低矮的植物,则起到加强地形高差变化的作用;反之,用植物遮蔽凹处空间使其平坦而弱化地形的高差变化。因此,植物和地形的空间形成具有互补性。
4.2植物景观稳定地形
朱显漠院士提出“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方法”[19],即依靠植物根系的力学效应和植被的水文效应达到降雨截流、减弱溅蚀、抑制地表径流的作用。植被对地形高差的影响取决于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密度和土壤类型三个因素[17]。栽植低矮型草本植物是固定土壤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比如栽植多年生宿根草坪(狗牙根、地毯草)或混播野生花卉(蔓花生)而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灌木生长快、耐贫膺、对土壤要求不高,是护坡最有效的植物,一般选择节约型、免养护的植物种类,如鸡蛋花、灰莉、黄金榕等;乔木可提供长期且较大面积的地面覆盖,提高地形高差景观的视觉效果,对截留坡面降雨量有显著效果,但地形较陡时,不宜选用大乔木。
4.3植物景观软化地形
植物景观可以绿化硬质界面,提高绿化覆盖率,化硬为软,优化环境景观。起伏平缓的地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轻松感,而陡峭、崎岖的地形极易造成兴奋和恣纵的感受[19]。景观营造时可利用植物覆盖来遮掩崎岖、坚硬的景观;或者利用置石、假山或瀑布营造自然野趣的景象(图2~3,6)。
5結语
本文所研究的地形高差园林植物景观,仅限于居住区。通过研究居住区植物景观单元,分析与评价地形高差园林植物景观的植物配置与应用情况,得出珠三角地区4种地形类型选用频率较高的植物种类、植物配置模式及景观营造手法;论证地形高差与园林植物要素的密切关系—植物和地形的空间形成具有互补性、植物是稳定地形最有效的方法、植物可软化地形,为珠三角居住区地形高差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注:本文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伏凌波. 园林地形高差的处理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2]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47.
[3]李寿冰.园林测量[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
[4]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5]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洛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计成.园冶注释[M]. 陈植,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56-69.
[7]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26.
[8]闫梅,黄金川. 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评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13(7):1039-1050.
[9]周春山,叶昌东.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评述[J]. 地理科学进展,2013(7):1030-1038.
[10]李秋静,曾凤,谢腾芳. 珠三角6个城镇居住区植物景观调查与评价[J]. 广东园林,2016(3):5-79.
[11]王永飞.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31-133.
[12]刘扬亮. 景观微地形的营造[J]. 江西建材,2014(5):192.
[13]金琼. 植物空间营造的美学研究[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15.
[14]吴利华. 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15]武云飞,杨艳红,王薇.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处理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2011(12):111-112.
[16]张静,张培.浅谈地形塑造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2(4):213.
[17] 瞿辉.论园林中的植物造景. [J]. 中国园林,1997(4):13.
[18]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M].黄士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9] 吳春燕. 坡地植物景观设计初探[D].重庆: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