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刘学芹 常泽楠

    

    

    

摘要:电动机是石化行业常用的电气设备,为了研究石化装备与控制技术专业群各岗位涉及到电动机知识的共享性,《电机与拖动》优质课程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理论,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适应于石化装备与控制技术专业群各专业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体系,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能够为其他专业群建设中课程资源体系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专业群;优质课程;共享;电动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7-0089-02

    0引言[1]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它具有“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特点。

    我院石化装备与控制技术专业群是由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化工装备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无人机技术5个专业构成的一个集群,培养服务于石化、制造、电力等行业装备制造、安装维护、智能控制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石化、制造、电力等行业,电力拖动系统的应用很广,它是由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运转的动力学整体。交流电动机因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可靠和价格低廉等优点,是炼油生产装置电力拖动系统最主要的动力设备,现代各种生产机械都广泛应用电动机来驱动。目前石化装备与控制技术专业群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开设的《电机与拖动》、其他几个专业开设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里学生都要学习电机及电机拖动的知识点,只是内容范围、层次不同,专业群的课程里完全可以实现这方面知识的共享。

    1 整体教学方案设计

    1.1课程资源及学习对象界定

    根据《电机与拖动》、《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标准,为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符合学习者的特点,本课程教学体系在设置时注重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根据知识点的难度设定将建设课程资源分成三大类:(1)资源是供初学者,如化工装备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无人机技术等专业学生,及非电类社会人员学习;(2)资源是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和电类专业社会人员学习;(3)拓展资源,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的参考资料,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学习[1]。

    1.2教學目标

    对接国家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课题组依据学习内容和学情分析,确定专业群本课程如图1所示,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习者可以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2]。

    1.3设计思路

    按“专业群各岗位能力调研分析,课程知识点归纳,三类课程资源知识点分级,构建各专业教学任务,再进行调研回访,最后教学任务实施论证”思路顺序实施本课题研究和实践。课程资源任务内容尽可能地碎片化、标准化,并考虑相关课程前后的衔接关系。(1)设计调研表,各专业岗位或岗位群工作任务汇总。(2)设计《电机与拖动》课程知识表,将每个知识点的关键字写好,请各专业相关教师对关键字打“√”作标识,以此来认定各专业学生需要哪些知识点如表1所示。(3)对照汇总表列出知识点,以此确定三类课程资源知识点分级,以适应不同专业。(4)团队设计教学任务,分类后返回给各专业相关教师进行论证。(5)各专业依据教学任务,采用“线上线下”、“教学做一个体化”等模式进行实施验证,并反馈整改信息。(6)用信息化手段,如借用“泛雅学习通+雨课堂”或蓝墨云班课平台,将《电机与拖动》建设成专业群内一门优质的平台共享课程,实现本专业群及校内其他专业群等班级学生的在线应用[3]。

    1.4课题内容

    (1)课程信息部分:专业群内涵、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简介、课程团队、评价手段、课程标准、学习指导、教学计划等。(2)课程内容部分:电子教材或云教材、授课教案、实训指导、重点难点、教学课件等。(3)课程资源部分:参考文献、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作业习题库、常见问题等。

    1.5研究方法

    (1)调研归纳法:一方面,对专业群的职业岗位需求进行调研,整理、分析研究和归类总结,为构建各专业《电机与拖动》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做准备,也可以将其放在电工电子技术等电类课程中来学;另一方面,对同类院校进行调研,考察其各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取得的成效,整理、对比和分析,找出共性和差异。(2)案例分析法:选择前期专业的优质课程为案例,按照教学做一体模式下的标准要求进行基础实训、校内实训、生产实习、岗位培养等活动,考察学习效果,收集反馈意见。(3)比较分析法:将作为试点的专业与同年级未试点的其他专业的教学环节进行比较、考察实习效果、分析差异、收集反馈意见。(4)统计分析法:将比较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5)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内容分析,校企联合论证专业课程资源体系可行性,学生对此课程的评价反馈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动态修改本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设计(整体和单元)、课程实习实训、课程资源(线上和线下)、课程团队(专业与兼职)、课程评价等资源体系[4]。

    1.6教学实施

    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重点进行了几方面内容:(1)各专业均采用了“五对接、五步法、五共享”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实行“老师讲解→师傅示范→师生协同→学生模拟→巩固强化”的“五步法”,实现了各自专业生产现场与学生学习一体化教学,建立了“共享车间课堂”平台,为企业员工和学生提供了学习、培训、互动,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脚踏实地的职业素养,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这种模式是在设计开发若干个课程的模块后,将教学现场搬到生产岗位,按照企业“6S”管理理念,明确各专业课程和技能核心点内容,把其强化为核心技术与岗位技能服务,探讨基于企业生产实际型的教学案例,构建符合时代发展服务于行业的高职《电机与拖动》课程体系,对探讨校企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有重大的研究贡献和意义。(3)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着眼于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等时代特征,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专业教师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把立德树人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5]。

    2 结语

    本课题以电动机拖动知识资源挖掘、企业工作任务为基准,使《电机与拖动》这门课程在专业群课程体系中实现了资源共享,学员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职业素养、学习信心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体现了教学改革中应秉持的“让每个学员都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每个学员都行动起来”的理念,要使这种教学理念真正得到贯彻实施,除了要抓取一个专业群的共性,对其课程体系内容进行全面的、全新的改革外,更主要的是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及改革的另一个亮点,是课题组通过凝聚企业力量,以“知识+思政、素质、能力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解决生产现场学生可完成真实生产项目的岗位任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拥有正确世界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玉春.电机与电气控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3]巫付专.电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环节设置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113-115.

[4]何永艳.电机与电气控制案例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责编:杨梅)

    作者简介:刘学芹(1964—),女,湖南耒阳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