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智儿童的精英教育研究

    

    

    摘? 要 在大力提倡大众教育和教育公平的进程中,精英教育逐渐被忽略。要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优秀人才,进而推动历史进程,促进人类发展,就需要对能力超群的人群进行一定的精英教育。从界定相关概念及关系出发,分析国内外对超智儿童进行精英教育的现状,进而运用扎根理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编码,然后分析产生结果,对超智儿童的精英教育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一些针对超智儿童精英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超智儿童;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013?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6-0009-04

    Research on Elite Education of Super-intelligent Children//XIONG Luying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vigorously promoting mass education andeducational equity, elite education is gradually ignored by us. To cul-tivate excellent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 and then?promot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ty,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certain elite education to the peoplewith outstanding capabilitie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relevant con-cepts and relationship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eliteeducation for super-intelligent children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using the grounded theory, classify and encode the collected data, and then analyze the results to study the status of elite education of?super-intelligent childre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eliteeducation of super-intelligent children.

    Key words super-intelligent children; elite education; mass educa-tion; grounded theory

    1 研究背景

    回顾我国近现代课程与教学思想,我国主流的教育形式已经从精英式教育逐渐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大众教育无疑将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了,但是我国各领域的精英人才也相对减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下一阶段我国教育的主要任务确定为从规模发展转入质量提升,并提出要“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要培养引领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起关键推动作用的杰出人才,就要从基础开始,弥补当前对超智儿童的识别和特别培养的缺陷。另外,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培养一批能够在各个领域将有突破贡献的创新引导型人才。对超智儿童实施精英教育,将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优秀人才,进而推动历史进程,促进人类的发展。

    2 相关概念及关系

    超智儿童?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曼首次将智力测试用于研究超智儿童,通常情况下,人们将高智商(智力商数大于130或140)作为评断超智儿童的主要指标。由于超智儿童的判定主要依靠智商,而学界对于智商的界定也是各有所见。因此,通过查阅有关智商的不同理论观点以及不同人士对于超智的看法,综合看来,笔者认为超智儿童是具有一个或几个如此特征的18岁以下的小孩:智力商数明显高于一般常模;在某一领域有特殊才能或者拥有特别出色表现;拥有高的再认知能力,能根据经验作出高层次的判断;拥有极高创新能力[1]。

    美国联邦教育局为选拔超智儿童正式公布六项标准:高智商;具备特殊学习能力倾向;创造能力;领导才能;视觉和表演艺术才能;运动心理技能。其中有一项或多项发展优异者就可视为超智儿童。我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根据我国国情提出鉴别超智儿童的六项指标:语词类比;图形类比;数类比;创造能力;记忆;观察。并由此编制了《鉴别超常兒童认知能力测验》。

    精英教育? “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三国时期,但与今日含义相近的“精英”是宋代苏轼提出的:“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2]早在我国古代开设书院,小规模地培养学术巨子,就开始了精英教育。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创办的柏拉图学园,在校门提示“不会几何者不得入内”,旨在培养出一个能够治国的“哲学王”,也属于精英教育。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也早早地开始了精英教育,并延续至今。精英教育旨在培养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受教育者智力超群,在某一领域特别突出,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我国古代、民国时期皆存在精英教育,但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精英教育逐渐败落甚至消失。早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均设有少年班,招收智力超群的学生和教育模式均符合精英教育模式。但是随着政治、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大众化,各个学校开始扩招,且废除此前的精英教育模式,由此,精英教育逐渐消失。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各级学校设立的“精英班级”等,不属于精英教育,只是简单地将成绩突出的学生选拔出来进行强化教育。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 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两个方向,大众教育是量的发展,而精英教育是质的教育。要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积极发展精英教育,一方面要让普遍大众都得到良好优质的教育,整体推进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精英教育的重要作用,致力培养出杰出人才,带动科学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本文提到的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精英化”是不同的,前者是偏向从遗传学的角度解读“精英”二字,后者只是在大众化教育的基础上,对少部分人进行特殊培养,无视超智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需求和规律。大众对精英教育产生的误解至今也没有解除,他们认为精英教育是不公平的,没有意识到精英教育正是体现教育公平的教育。传统的教育公平观念认为,每个人应享有一样的教育资源,但是现如今,教育公平的内涵是由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来衡量的,精英教育正是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内涵。

    3 国内外关于超智儿童精英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已有学者意识到超智儿童精英教育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例如,1978年,查子秀等人开始研究超智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鉴别超智儿童的六项指标;同年,中科大设立少年班,尝试对超智儿童进行特殊教育;1985年,北京八中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超智教育实验班,创办至今共培养了400多名优秀的超智学生[3];紧接着,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均开始设立少年班,对超智儿童进行特殊的精英教育。但是与此同时,社会上渐渐出现反对精英教育的声音,并在政协会议上建议停止这种精英教育,由此,这些开设少年班的学校陆续关闭少年班,停止精英教学。至今,我国对于超智儿童的精英教育仍未受到重视,几乎处于消亡状态,这也就错失了许多培养各领域杰出人才的机会。

    而国外对于超智儿童的精英教育从未停下脚步,美国、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都设立专门的法律法规和颁布相关政策为超智儿童的精英教育提供保障。例如,1978年,美国颁布《天才教育法》;俄罗斯为天才儿童设立了识别、培养等一系列成体系的方案;韩国颁布《天才教育振兴法》,以保护和支持超智儿童精英教育。一些国家均通过强制手段以促进超智儿童的精英教育,并为这种精英教育提供专门的师资保障。例如,在美国,教师要持有专业的英才教育教师资格证才能对超智儿童进行教育;新西兰则设立专门的机构以专门培养精英教育的教师[4]。总的来说,国外许多国家对超智儿童的识别和培养都非常重视,并会设立专门的经费支持这种教育。

    4 对超智儿童精英教育的研究

    研究方法和资料分析?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方式对原始访谈资料所记录的语句进行编码,实现资料概念化,得到开放式编码;然后进行主轴编码;最后进行选择性编码,进一步系统地处理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联。

    访谈对象为在校大学生,涵盖了工业工程、教育技术、语文课程论、消防工程、动物医学、公共关系等几个专业,当访谈人数达到15人时,理论开始饱和,不再出现新的范畴。本研究设计了以下八个访谈问题:

    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

    2)你知道超智儿童吗?你认为超智儿童是什么样的?

    3)你认为你身边有超智儿童吗?怎么识别他们的?

    4)你怎么看待多年前各大高校开设的对超智儿童进行特殊教育的少年班?

    5)你知道精英教育吗?你认为的精英教育是什么样的?

    6)你如何看待我国古代、民国时期以及国外对少数人进行教育的模式?

    7)如果超智儿童得到了和普通儿童不一样的教育条件和资源,你认为这公平吗?

    8)你支持国家对超智儿童进行精英教育吗?

    资料分析

    1)开放编码。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逐字逐句分类并进行开放编码,生成初始概念,形成“对超智儿童的认知”“对精英教育的认知”“对超智儿童的识别”等14个开放编码,具体编码情况如表1所示。

    2)主轴编码。在开放编码的基础上,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形成“对超智儿童的认知”“对超智儿童的识别”“对精英教育的认知”“对教育公平的认知”“对精英教育的看法”等五个主轴编码,具体编码情况如表2所示。

    3)选择性编码。将表2中的五个轴心概念再次进行选择性编码,形成由“概念认知”“现象识别”“个体期望”组成的三个选择性编码,具体编码情况如表3所示。

    结果分析

    1)概念认知。概念认知主要是指受访者对于相关概念内在的把握、理解以及自己的看法。本研究的概念认知包括对超智儿童的认知、对精英教育的认知、对教育公平的认知等。根据调查研究,人们对三个概念的认知均存在偏差。

    对于超智儿童,许多人都认为是智力商数远远超过平均智商的儿童,但是根据上文对于超智儿童的界定,人们忽略了超智儿童也可以是“拥有高的再认知能力,能根據经验作出高层次的判断”的低于18岁的儿童,也可以是“拥有极高创新能力”的儿童。

    对于精英教育,大多数人基本没有相关认知,少部分人对精英教育的认知也存在误区。精英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更不是对通过应试教育选拔出来的人进行的教育。

    对于教育公平的认知,大多数人是比较准确的,提出超智儿童接受和普通儿童不一样的资源,便要实现与普通儿童不一样的价值,要更能促进社会发展,这正体现了现在对教育公平的界定: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来衡量。

    2)现象识别。现象识别主要是对超智儿童的识别。在受访人中,无一人称自己见过或听过身边存在超智儿童。心理学家C.W.泰勒(C.W.Taykor)认为,几乎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和有才能的。他的想法很简单,认为一个班级几乎每个学生在某些知识、技巧或能力方面都有超常之处。另外,在我国,用施建农教授的五大标准鉴别天才儿童,符合这样标准的超智儿童约占人群的2.25%[4],那么在我国14亿人口中将有3150万超智儿童。而在我国没有一套体系来鉴别这数量庞大的超智儿童,并进行特殊培养。

    3)个体期望。个体期望是指人们对超智儿童实行精英教育的看法。人们都接受对超智儿童进行精英教育这种做法,但是也存在一些质疑和期望。一方面,从社会发展来看,需要对超智儿童进行特殊的培养,以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从伦理道德方面来看,人们质疑对超智儿童进行精英教育会不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儿童不能健康成长?但是从伦理道德来看,若建设一套针对超智儿童的教育体系,摒弃之前针对超智儿童进行的简单的加速型教育,从儿童选拔、教育方式的选择到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建设利益各个环节相辅相成并环环相扣的体系,使我国教育朝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个方向进行,将为我国培养一批批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

    但我国当前超智儿童的选拔、培训、管理等活动都分散在少数实验学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各培养机构缺乏沟通,且长期处于摸索阶段。另外,我国在超智儿童培养的各个阶段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监管,缺乏必要的指导,不利于我国超智儿童精英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都是未来对超智儿童实行精英教育的努力方向。

    5 总结

    未来,我国应积极向外国先进精英教育学习,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颁布有关政策以支持和推动超智儿童的精英教育。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端正对精英教育的认识,对初级和高级精英学校给予准确的功能定位,以构建我国各级精英教育体系。国家为长远计,必须把精英教育納入国家教育事业规划,给予人力、财力和政策保障,让本来存在的精英人才茁壮成长,充分发挥他们在我国各个事业领域的先导作用。在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后,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拟定适合我国的法律和政策。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我国的超智儿童鉴别和选拔机制,并且构建对于超智人群的教育体系,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共同进步。另外,要为超智儿童的精英教育培养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在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从事特殊精英教育特有的专业素质,如识别与发掘超智儿童的敏锐鉴别能力、对超智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和把握、掌握适用于超智儿童的各种教学方法等,以更好地培养杰出人才。除此之外,研究者和教师也应积极探索适合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不能放弃精英教育,应积极培养超智儿童,建立超智儿童的精英教育体系,消除大众的误解,端正国民对于精英教育的看法。基于超智儿童的精英教育将会为我国培养出一个又一个杰出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林.“超智”的概念与超智儿童的筛选[J].应用心理学,1993(5):11-14.

    [2]刘道玉.中国急需构建精英教育体系[J].大学教育科学,2018(2):4-5.

    [3]宋乃庆,凌琳,李化侠,等.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的政策构建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9):38-40.

    [4]唐璇.中美天才教育的比较与启示[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5-8.

    作者:熊露莹,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