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戏剧表演活动现状及发展
梁天宇 苗新萍
【摘 要】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莱辛曾在《汉堡剧评》中,以剧评的方式阐述了他的戏剧理论主张。这些思想不仅发展了当时的戏剧理论,还给后人以启示,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将根据德国戏剧家莱辛的戏剧理论主张,以苏北地区高校学生戏剧表演活动为例,针对目前中国高校学生戏剧表演活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良性发展高校戏剧表演活动。
【关键词】莱辛;高校戏剧表演活动;戏剧理论;苏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007-03
近年来中国高校戏剧表演活动发展良好,不仅有《恋爱的犀牛》《暗恋桃花源》等一批经典戏剧走进校园,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还有高校原创戏剧《蒋公的面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追捧,以及戏剧界的广泛关注。
但是,上海戏剧学院石俊副教授认为,虽然话剧在一定历史时期,曾发挥过引领一代人进步思想追求的先锋作用,但现在话剧在大学生中变成了一种快餐式的文化休闲,令人无奈。在当今高校戏剧表演活动热的背后,情况不容乐观,诸多问题的存在也令人担忧。因此,本文将根据德国戏剧家莱辛的戏剧理论主张,以苏北地区高校学生戏剧表演活动为例,分析中国高校戏剧表演活动的现状,探讨如何良性发展高校戏剧表演活动。
一、苏北地区高校学生戏剧表演活动现状调查
为明确苏北地区高校学生戏剧表演活动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阅和深度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回收有效样本329份,通过知网、报刊等渠道查阅论文及新闻报道51篇,并对参与高校学生戏剧表演活动的指导老师、学生导演、演员等若干高校话剧创作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笔者主要从苏北地区高校学生戏剧表演活动的影响力角度切入进行调查。
(一)问卷调查。本次研究采用单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法,对苏北地区高校师生和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该问卷设计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共14道,简答题1道,经预调查后根据效度和信度分析结果进行修正,形成最终自填式问卷。本次调查共回收样本329份,有效样本329份,95.44%的受访者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41.34%为高校学生,其余受访者包括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等。
本次问卷主要从受访者的业余时间、是否接触过高校戏剧及次数、对高校戏剧影响力的看法等方面展开。在每天可支配的业余时间方面,55.32%的受访者表示平均每天可支配的业余时间是“3-4小时”,另有26.44%的受访者表示平均每天可支配的业余时间是“5个小时以上”,也有18.24%的受访者表示每天的业余时间“不足2小时”。
在接受调查的329份问卷里,有218名受访者“会利用业余时间观看戏剧”,约占总人数的66%。他们当中有175人表示曾接触过高校戏剧表演活动,其中93人每年会观看1-2部高校戏剧,82人每年会观看3部以上的戏剧。在接触过高校戏剧表演活动的受访者中,超过80%的人认为高校戏剧可以“丰富课余生活”“提升艺术修养”,但也存在“原创剧目较少”(66.29%)、“演员表演水平一般”(50.29%)、“舞台布置较为简单”(52.57%)、“缺少经费”(72%)等不足。
而在154名表示不会利用业余时间观看戏剧的受访者中,仅有8人表示“了解”高校戏剧表演活动,有134名受访者表示如有机会“愿意接触高校戏剧表演活动”。同时70.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观看戏剧是因为“对戏剧缺少兴趣”,43.51%的受访者表示“缺少观看戏剧的渠道”所以不观看戏剧。
在“高校戏剧表演活动的影响力大小”这一问题上,329名受访者中有153人认为“影响力较小(仅在高校表演戏剧片段或短剧)”,有143人认为“影响力一般(面向高校公演完整剧目)”,仅有3人认为高校戏剧表演活动“影响力大(面向市民公演且产生社会关注)”。
(二)资料查阅。对已有文献的调查表明,苏北地区约有高等院校三十所,几乎每所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学生戏剧团体。以苏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徐州为例,当地9所地方高校,均拥有学生戏剧社团。其中,以江苏师范大学的风灵话剧社和雷雨话剧社、中国矿业大学的广播剧社、徐州工程学院的东隅话剧社、徐州医科大学的柳阳话剧社和芍药花开曲艺社,以及九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田野话剧社等7个学生剧社较为知名。
在上述学生戏剧团体中,有两所剧社表现突出。一所是曾获“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表演艺术类一等奖的中国矿业大学广播剧社。它于2016年在徐州音乐厅公演过自主排练的原创红色话剧《骄杨》。另一所是江苏师范大学的风灵话剧社。该戏剧社于2016年至2019年,连续在徐州音乐厅公演了话剧《恋爱的犀牛》《青蛇》和《四世同堂》。此外,徐州工程学院曾举全校师生之力,在多地面向广大市民公演了根据长篇小说《苍茫大地》改编的同名大型原创红色话剧。该剧的演出获得了大众好评,并受到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三)深度访谈。为了更进一步调查苏北地区高校学生戏剧表演活动现状,笔者选择了风灵话剧社社长顾卫恬在内的多位、不同岗位的主创人员进行深度访谈。通过访谈,笔者将现状与问题归纳如下。
首先是剧作方面。尽管高校学生每年的戏剧表演活动较多,但是原创剧目较少,剧作和改编的水平偏低。大多数学生戏剧团体选择翻演知名剧目及选段,或者表演篇幅较短、水平有限的原创剧目,只有少数高校剧社公演过成熟的原创剧目。对此,曾执导过多部话剧公演的学生导演——江苏师范大学风灵剧社社长顾卫恬认为:“由于我们翻演的大都是已经成熟了的经典剧本,所以在自我创造、改编上很难有大的动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的能力与水平只够支撑我们可能在某一小块进行不影响全局的改动。”
其次是表演方面。参与戏剧表演的演员大多未经过专业训练,“声、台、形、表”调整起来较为缓慢。又因为演员以高校学生为主,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难以驾驭性格较为复杂的人物。此外,由于很多演出劇目是翻演已经成熟的作品,所以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专业演员的表演,缺少自己对于角色的揣摩和思考。
对于选择翻演知名剧目的高校学生戏剧团体,不能认为他们原创能力不足而轻视。笔者认为,应该正确认识到学生翻演知名剧目,对于优秀戏剧在高校的传播、引导高雅审美具有积极意义。而且翻演戏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参与到话剧实践中,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但是,知名戏剧通常表演时间较长,是大多数每天只拥有3-4小时业余时间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不符合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可以有选择地对原版话剧进行改编,适当删减场次,将演出时长控制在120—150分钟为宜。
(二)表演方面。高校戏剧表演活动中,演员多由学生担任,因此演员表演水平成了制约高校戏剧发展的另一大问题。
高校戏剧表演活动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在演员表演时,展现出的人物性格较为单一,甚至有脸谱化的倾向。例如,在某部高校学生原创的、反映徐州解放的历史短剧中,许多演员对于反派的刻画过于夸张乃至失真,而对于正面角色的塑造过于刻板,不够真实。在全剧结尾部分,甚至出现了全体演员在台上列队高呼口号和说教的表演。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这固然有剧作的问题,但是演员没有在表演前仔细揣摩人物形象,思考人物的生平,体验人物的内心活动,导致他们在舞台表演上没能把握好表演的“度”。
对此,莱辛的观点给予年轻的演员们不少启示。他认为,演员不应该将刺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的方式视作合理的表演技巧。当演员进入角色时,他们需要仔细体验角色的内心活动,才能表现出正确的情感,而且也只有富于情感的表演才能吸引观众。
(三)交流方面。目前高校戏剧表演还缺少必要的交流活动,特别是表演者与观众、高校与市民之间的交流。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戏剧表演虽活跃于校园中,但是影响力有限,难以满足普通市民对于艺术的客观需要,以及鼓励学生深入社会的育人要求。
对此,笔者认为,莱辛的市民戏剧观可为我们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市民戏剧观,戏剧应为市民服务。当今的高校戏剧表演活动也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勇敢走出校园,借助媒体传播和教育、文化部门的支持,提高对外宣传力度和影响力,让戏剧表演活动进入社区,使普通市民有机会接触到戏剧艺术。
此外,面向社会公演不是高校戏剧表演活动的目的和终点。公演后保持与观众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反馈并促进高校戲剧表演水平的提高更为关键。而我们每一位普通观众则可以学习莱辛的做法,不再只作一名“看客”,始终保持对艺术本质的敏感和对艺术批评的前瞻意识,身体力行地观看高校的戏剧表演,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戏剧批评,帮助高校学生戏剧表演活动向良性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莱辛.汉堡剧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