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份有限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研究
乔子俨
摘 要:一些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时,为实现自身利益选择利润操纵的方式达到目的。分析了A股份有限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及原因,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A股份有限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研究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4-0166-02?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5 ? ? ? ? 文献标志码:A
1? A股份有限公司事件介绍
1.1? A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前身成立于1992年,旗下汇聚多家境内外安保系统集成企业、安保智能产品制造企业及安保运营服务企业,是中国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安防企业。2013年7月A公司以资产置换的方式借壳B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2? A公司爆发危机的起因
2015年在借壳上市时,A公司为获得高估值签订了高额的业绩承诺,承诺2014—2016年取得8亿元净利润。在随后两年,借壳时对赌的业绩承诺没有完成。2017年4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在对A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有11.43亿元收入和26.88亿元应收账款无法确定,对其2016年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A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17年5月27日,经证监会核查,A公司的造假额度超过7亿元,在复牌后,股票连续17个跌停,2017年78个交易日中,股票累计跌幅达7成。
2? A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分析
2.1? 大幅度变更会计估计
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一种常见手段。经过查阅发现,A公司在2015年发布公告,将1年内、1~2年、2~3年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分别由5%、30%、50%调整至3%、5%和20%。2015年和2016年的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分别减少了15 643.0万元和26 620.6万元,而2015年和2016年的营业利润分别是31 708.9万元和41 551.3万元。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调减的坏账准备金額占到了当年营业利润的1/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规定每个行业的坏账准备金计提比例,这种会计估计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而A公司变更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比例前后金额差异较大,很明显是通过大幅度变更会计估计后产生的。减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增加企业营业利润,虽然不会增加企业的实际利润,但能解企业燃眉之急,使财务报表扭亏为盈,避免公司退市的风险。
2.2? 变更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
A公司2016发布的财务报告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净利润,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性房地产。A公司在2016年发布公告,对持有的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进行变更,即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房屋、建筑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大。随着房地产的价格不断走高,增加了企业当期利润,同时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不需要再计提折旧和摊销,减少折旧和摊销的费用,使得企业当期利润增加。
由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A公司2016年投资性房地产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61亿元(当年净利润2.74亿元),占当年营业利润的95.26%。A公司作为提供消防、安全器材、安保服务的公司,其变更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贡献了当年的绝大部分利润,可以说是“不务正业”。
2.3? 虚构事实,虚增营业利润
根据A公司披露,2013年11月与某地方政府签订《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总金额4.5亿元。A公司据此发布业绩预测情况说明,预测该项目2014年可实现收入3.42亿元,2015年可实现收入超过1亿元。但经查证,该地方政府与A公司签订的为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中未保证A公司一定获得业务合同,该协议并没有约束力。该项目需要通过公开招标程序确定承建单位,才能在此框架协议内签订具体合同。在己完成招标的各县(市、区)项目中,A公司均未中标。在不具备收入预测条件的情况下仍然出具项目业绩预测情况说明,导致重组置入资产评估值虚增15.57亿元。A公司通过发布误导陈述,在没有实际项目业务的情况下发布了盈利预测,损害了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3? A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
3.1? 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
3.1.1? 上市后的高额回报
公司上市后,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融资,实现公司快速扩张与产业整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投资者尤其是实际控制人可以获得十几倍的溢价,身价大幅上涨。2013年A公司借壳上市,账面净值3.7亿元的资产被评估增值溢价11倍,高达45亿元。
3.1.2? 经济利润驱使
企业在证券市场挂牌后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关注度,还能得到政府的经济补助,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
3.2? 高额的业绩承诺
为了在上市时获得较高的资产溢价,A公司管理层对股东许下了高额业绩的承诺。为了完成业绩,A公司想尽各种方法实现账面盈利,钻会计准则漏洞,甚至通过伪造合同虚增利润。
4? A公司利润操纵启示
A公司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成为2017年A股跌幅最大的上市公司,不仅面临着退市的警告,还面临着投资者的索赔。
4.1?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我国金融市场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只有完善法律体系,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上市公司的造假和利润操纵行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4.2? 提高违法成本
处罚力度太小、造假成本低是企业造假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相比之下,美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安然事件”的前任CEO被判处24年零4个月的有期徒刑,安达信公司的经济赔偿高达上亿美元,直至破产。应完善退市制度,将造假企业清除出市场。
4.3? 加强内部监管
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高管行为的监督作用,不能将监督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此外,还应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在出现问题时能追责到人。
4.4?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缺失,上市公司对外披露重大信息时可能隐瞒或误导公众。因此必须制定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
5? 结束语
通过A公司案例,初步了解了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手段以及动因,这样才能对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可以在投资时避免“踩雷”。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仲其安.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动机与对策分析[J].会计审计,2017(2):81-82.
[2]宋云桥.公司IPO财务造假问题防范研究[D].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7-10.
(编辑: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