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文化类绘本的研究

    邢启启 张志强

    【摘 要】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予了传统艺术创新艺术形式的可能,使传统艺术更加平民化、大众化,更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审美需求。在儿童教育中,绘本起到了重要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绘本之中,是传统文化传播与学习的又一途径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的介入,绘本的数字化转换,使绘本在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更多样化。

    【关键词】数字技术;传统文化;绘本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7-0148-02

    一、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艺术的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事物借助科技力量进行了数字化转换,如今“数字化”正不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技术正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其中数字技术在传统艺术中的应用也更加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些年,灵活运用各种数字化传播载体与媒介,使传统实现多媒体交互化的综合艺术形式,使声音、图像、文字、图片等众多艺术形式在保留原有艺术手法的前提下融为一体,更好地实现传统艺术的传播与生动呈现成为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主要表现。

    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清明上河图》为例。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首次公开展览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本次展览利用了数字技术将画面中原有的人物、鸟兽进行动态影像制作,丰富画面动态效果,利用超200平方米的高清巨幕、700倍原作放大画质进行呈现,利用独特全景数字技术,使草木建筑间的遮挡、人物的动作神态、晨昏光线,皆达成声、光、电以及环境营造的完美融合,实现昼夜交替,打破了时空界限,动态再现千年前的繁华景象。其再一次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是2018年的《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它融合了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及360度全景等多种数字技术手段,将《清明上河图》开发为一种可沉浸体验的艺术形式,观者可以第一人称视角化身成为长卷中的一员,通过看、触、听、赏、玩,体验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生活景象,实现真人与虚拟的即时互动,人在画中行的完美体验。这两次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让这幅来自于北宋时期,拥有“中华第一神作”美誉的国宝级传统艺术作品,在数字技术的作用下再次焕发光彩,拉近观者与那个时代的距离,吸引当代大众了解那一段繁华绮丽的中华文化,同时实现了传统艺术形态平民化、多样化。

    除此之外,2018年敦煌与抖音的合作,使15秒的短视频成为了传播敦煌文化的使者,向全球用户展示敦煌之美,更提高了敦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文化艺术无国界。其实早在2014年敦煌就已经是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文化遗传的先行军了。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于2014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将精美的壁画、彩塑“搬”出了洞窟,搬到了荧屏上,采用数字虚拟洞窟实景展示,借助8k影视系统、球幕电影等数字技术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不仅满足了游客观赏传统艺术的愿望,又起到了文化遺产的作用,同时提供了比亲临现场更加真切生动的视觉体验。同样故宫博物院也在利用数字技术为观者提供个性化智能服务。2019年7月“数字故宫”推出了7款数字产品献给600岁的紫禁城,“故宫名画记”数十亿级像素的超高清影像,解决了画面细节的观赏问题;“数字多宝阁”高精度的三维数据立体全方位展示,避免了文物静态观赏的弊端;“数字文物库”大量文物的数字影像可分类查看,提供了更好的观赏学习条件;APP“全景故宫”实现了即时全景浏览故宫美景及VR沉浸式体验的可能;APP“紫禁城600”提供了全面了解紫禁城建筑的多方面知识内容;微信小程序“故宫:口袋工匠”以首款故宫建筑文化游戏的方式,让大众在娱乐中了解建筑文化;微信导览小程序“玩转故宫”不仅提供导航功能,还引用AI导览助手“福大人”,以语音与文字的方式进行交互。数字技术下的数字故宫、数字敦煌,利用现代科技为文物建立起数字档案,不仅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更是为其准备了一份在二进制世界的保险,将物质文化遗产变为永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借助科技的力量在二进制的城市里更具活力。

    由此可见,目前数字技术不仅在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与发扬上起着重要作用,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应用,是当下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艺术的主要方式。

    二、传统文化与绘本的融合分析

    中国的传统文化涵盖种类众多,从文学到艺术、从礼仪到宗教,众多的传统文化拥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智慧。由于传统文化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与当下的文化生活脱离,内容晦涩难懂,使得其中的经验智慧无法被后人充分理解、使用与传承,所以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去繁从简进行再创作是极有必要的。

    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图书表现形式,适用于儿童,现已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将传统文化以绘本的形式进行再创作,将使得部分传统文化内容得到更好呈现。目前比较成熟的传统文化类绘本在儿童绘本市场上销量可观,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传统艺术手法为形式表现的绘本,绘制手法多采用水墨技法、画面元素含有中国古典纹饰及各种民族艺术元素;另一类则是以传统文化为题材创作的绘本,将原有故事内容简单化、丰富故事情节并加以娱乐的成分,使其更适合儿童学习与理解,是传统文化在儿童中传播教育的媒介。

    传统文化绘本依托于纸质书籍,仍然是需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跟得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审美水平需要,是一个产品长存长新的根本途径,传统文化与绘本的融合不仅要在内容选材、绘画形式上同当下生活与审美靠拢,更要在技术上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达到表现形式的与时俱进。目前绘本在技术上正进行着创新与发展,在原有纸质绘本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的转换。

    三、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类绘本的结合

    借助数字技术进行绘本产品的创新,为绘本开启了新的商业模式。从传统的印刷出版物到现在的在线教育产品,绘本的数字化转换使绘本拥有了人机交互、绘本游戏、有声双语、情景式学习、VR展示等诸多特点,在可以看图的前提下进行有色、能动、可交流的技术提高,使其成为儿童教育类产品的首选。在传统文化类绘本的创作中,目前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多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以移动客户端为媒介。将传统绘本移入数字化媒体终端,由纸质图书转换为数字化图书形式。

    第二,动态可触叙事画面。在原有绘本画面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背景的动态形式设计,围绕绘本剧情的发展,角色与背景设有可触机关与读者进行互动,使故事剧情发展更加生动形象。

    第三,有声绘本形式。借助数字化的便利,绘本的有声介入使绘本的内容在声音的辅助下更加生动易懂,情景化表现形式更丰富。

    第四,互动游戏的介入。围绕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交互式游戏的介入,使读者跟着游戏的进度走进故事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了解故事内容。目前运用这种方式的有APP应用产品《小伴龙》《小伴龙AR》等。

    数字技术的介入,绘本的主要形式从此不再单纯解释为“画出来的书”,而是一种通过图文互动等技术进行共同叙述表现故事内容,表达特定的情感与主题,围绕儿童的认识规律与思维习惯,集动听的配乐、可爱的角色形象、可触的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数字化交互教育产品。在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创作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数字技术各种手法,使其更好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黄英.数字艺术中数字技术与艺术审美的融合与矛盾[J].东南学术,2015,(05):215-219.

    [2]盛歆漪,胡心怡.数字时代下儿童交互绘本设计特点研究[J].装饰,2016,(08):136-137.

    [3]黄英.数字艺术中数字技术与艺术审美的融合与矛盾[J].东南学术,2015,(05):2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