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俄媒介合作基础与发展前景
张举玺 谢迎博
【摘要】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在国际社会秩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与俄罗斯建设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国际战略之一。随着两国关系不断加强与持续发展,急需双方媒介对建设进程进行全面及时的报道与宣传。中俄媒介机构将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从中俄媒介合作动因入手,探讨两国媒介合作基础,展望双方互惠共赢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俄媒介;合作动因;合作基础;合作目标
中俄媒介合作,即两国大众传播媒体之间开展的合作。具体而言,它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通讯社、电子网站等媒体之间开展的合作。这里主要指,中俄新闻媒体为达到双方共同的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双方媒介开展的这种联合行动,具有一致的目标、统一的认识、统一的规范,具有相互信赖的气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就两国媒介合作性质来说,属于同质、正式和群体间合作。双方媒体是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开展联合行动。
一、中俄媒介合作动因
动因是指行动的内在动机与驱动力。促使中俄两国媒介建立合作关系,是基于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甚至超越盟友关系水平的动机基础之上。主要表现在合作双方以及第三方因素。从合作双方来看,两国媒介具备开展合作的巨大空间与潜力,无论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还是在军事领域,双方互有合作需求。第三方因素是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挤压,迫使中俄媒介需要联手应对复杂的国际舆论形势。
(一)中方需要合作的原因
第一,中国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希望跟周边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平稳定,也希望国际形势大局稳定。中俄互为友邻,拥有4300公里边界,两国保持繁荣稳定与共同发展对双方都十分重要。
第二,当前中国在东南部海洋地区与周边国家关系不很稳定,前景具有不可预测的因素。与此相比,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宁更显重要。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的理解与支持非常重要。
第三,美国在战略上采取各种手段遏制中国,力图用“普世价值”统一世界意识形态,消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此,不断地在中国周边地区挑起事端,制造紧张局势。纠结反华敌对势力,搞什么“C”形包围圈、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等阴谋,重拾冷战思维,打贸易战,妄图破坏中国和平建设,迟滞中国崛起速度。中俄两国作为具有独特民族性格的国家,需要通过合作增强软实力。
(二)俄方需要合作的原因
从俄方来说,它需要跟中国保持和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如下原因:
第一,俄要逐步恢复俄罗斯的经济大国地位,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东部的稳定。
第二,美国与欧洲积极突进东扩政策,遏制和挤压俄罗斯在原苏联地区的空间,加强俄中关系对俄罗斯非常重要。
第三,从外交战略上看,跟中国一样,俄罗斯反对单边主义,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建立合理的国际格局和国际政治秩序,特别是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在西方势力持续对俄罗斯实施多重制裁下,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受到沉重打击。为了寻求出路,俄罗斯对外战略中心在转型过程中逐步“东移”。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两国在“优势互补、利益对接、共同立场”的原则与政治基础上,在多领域实施了深入合作。中俄媒介交流与合作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被提出的。[1]
(三)第三方因素
來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挤压,迅速成为中俄靠近的推力。俄罗斯独立初年,新任总统叶利钦对西方势力充满幻想,一度倒向西方阵营并希冀加入欧盟。不仅在高层培养亲美势力,还敞开国门,全面向西方市场看齐,大搞“休克疗法”和私有化经济。直到10年后俄执政者才明白过来,西方不仅没有接受体制转型的俄罗斯,反而大搞北约东扩,通过“颜色革命”挤占俄罗斯的生存空间。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是在俄罗斯吸取体制转型中的沉痛教训,对美国幻想破灭,对北约无止境东扩,特别是挑动车臣等民族地区独立,进一步分化俄联邦实力等,促使俄罗斯迅速向中国靠拢,以应对美国军事力量重返亚太,从东西两个方向威胁、挑战、侵蚀俄罗斯。
可以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所奉行的世界霸权政策,把中俄两国硬生生逼到了一起。事实上,北约东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其“亚太再平衡”和“C形军事链”就是想把中国封锁在亚洲。西方一方面打压俄罗斯,扩大其在中亚驻军,封锁中国向北向西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频繁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东海、台海、南海挑起事端,企图将中国重新推回闭关锁国状态,彻底阻止中国崛起。[2]
二、中俄媒介合作基础
近年来,中俄媒介机构交流频繁,双方合作成果日益显著,在两国经济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彰显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回顾与总结两国媒介合作历程,发现双方具有稳定的合作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基础
1.地缘政治基础
1991年12月27日,中俄签署《会谈纪要》,确定了新型外交关系。在随后10年中,两国外交关系迅速得到恢复,双方经过“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2年签署)、“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年签署)、“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签署)和《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签署)快速四步跳,将两国关系提升到历史新高度。
到2008年,中俄解决了自苏联以来与新中国存在的边界遗留问题,提升了战略伙伴关系发展速度。为两国世代友好、政治互信、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两国政府通过顶层操作,举办了诸如“语言年”“媒体交流年”等系列大型国家项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增强了中俄互信的基础,促进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中俄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带动了两国人文以及新闻媒体领域的深入合作,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2.广阔的新闻舞台
到2020年,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已走过近20年发展历程。在其框架下的媒体合作分委会在两国轮流举行会议,建立起中俄媒体合作机制,这为中俄两国新闻媒介机构开展全方位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见证了两国政府合力落实的“国家年”“语言年”等大型交流项目,增进了双方的交流与了解。
特别是通过“中俄媒体交流年”,为两国媒体交流搭建了一个广阔合作平台,为我国寻找国际传播问题的答案,提供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路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建设中,中俄媒体承担着传播信息、沟通思想、释疑解惑之重任,共同倡导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发展理念。特别是强调换位思考,用两国受众都能够接受的思维模式、语言习惯,报道两国在“一带一盟”建设合作中那些可歌可泣的典型事迹,推进人民相知相交,加大利益相融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力度。
3.“一带一盟”促进两国新闻机构合作
2015年5月8日,中俄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一带一盟”战略对接联合声明的同时,还宣布了2016—2017年为中俄媒体交流年。在此背景下,中俄政府新闻机构成为两国媒体沟通与合作的桥梁。在课题调研中发现,中俄新闻媒体都希望两国政府新闻机构能充分发挥好桥梁作用,能多组织些国家层面上的大型活动,能多安排些对国家重要人士进行专访的机会,好详尽了解两国政府层面的合作规划与政策。
目前,俄罗斯加快“向东看”步伐,中国努力“向西进”,双方致力于加强与欧亚国家的务实合作。在此背景下,及时了解两国领导人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对双方具有重要意义。
(二)话语基础
1.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需要
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是,两国新闻媒体的协作关系却发展相对滞后,尚未达到两国领导人要求的发展速度。两国政府新闻机构如何进一步加强协作关系,切实有效指导两国媒体开展合作,积极营造国际舆论环境,这是共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软实力的快速增长,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在不断攀升,与世界交往日益密切。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新闻出版业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审时度势,及时把握住国际形势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为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深层认知,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展示我国新形象做出更大贡献。[3]习总书记充分表达了对新闻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为国家对外新闻传播战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为此,打造覆盖区域广泛、传输技术先进、高度智能化的国际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国力与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传播能力,打破西方媒体对我国的新闻封锁,成为亟待解决和完成的战略任务。因此,我国媒体要与俄罗斯新闻媒体团结互助,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2.建设多元与平衡的国际传播格局的需要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改革正处于重要时期。随着我国国力的与日俱增,媒体迅速发展,但与此相适应的对外新闻传播能力却发展缓慢,世界新闻信息80%以上出自西方各大媒体的局面仍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国际话语权依旧没有改变“西强我弱”的尴尬局面。
俄方认为,打造两国媒体合作空间的主要目的,不是要统一两国媒体的报道方针,而是要向两国媒体受众提供全面客观信息,以便对那些针对俄罗斯和中国不友好的报道做出及时回应。中俄作为媒体大国,各自在国际传媒领域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虽然我国传媒正在快速持续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唱响中国声音,但在国际传媒领域深刻变革的大潮中,俄罗斯在新闻媒体发展领域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国媒体借鉴和学习。
中俄政府新闻机构在媒介管理层面开展互学互鉴,交流彼此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促进两国新闻媒体自身发展,推动国际传播格局向多元化发展。
3.传递“正能量”的需要
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势力加紧对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影响和控制。俄罗斯是中国唇齿相依的近邻,任何局势的变化,都会对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引导国际舆论走向,增强中俄国际话语权,维护两国在国际新闻媒体上的正面形象,成为当下尤为紧迫的课题。
多年来,尽管中国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官方联系,但媒体和民间不和谐的声音时有出现。虽然两国近年合作领域相当广泛,但是,当地民众对两国合作进程仍然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
在中俄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下,两国传媒管理机构应以诚相待,本着互信互利、共赢原则,共同促使两方媒体展开多元务实合作,扩大彼此的报道范围和报道力度,尽力向世界传播和平发展的正能量,为构建多元、平衡的世界传播格局贡献力量。
(三)利益基础
1.“一带一盟”战略对接需要媒体合作
中俄互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对维护和稳定多极世界,抗击美国霸权行径发挥着重要作用。两国近年来在传媒领域大力推进的协作,对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和支持双边对话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改善了国际舆论传播环境。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国际工程。为了动员和吸引沿途国家参加这项伟大工程的建设,需要新闻媒体向国际社会进行大力宣传,阐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与构想,集纳建言献策者的意见与建议。
中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倡导者与主要参与者,两国新闻媒体应积极参与建设过程,对内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工程的宣传与解读,重点讲清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内容和惠及于民的建设价值,唤起沿线民众的關注与参与,打牢民意基础。对外积极阐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意义,大力宣传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理念,为这项跨国建设工程营造和谐的国际舆论环境。
2.促进中俄经贸合作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是俄罗斯的首要经贸伙伴,中俄两国2019年的贸易额突破1100亿美元。而发展中俄两国任何领域的商业关系,都离不开信息支持和信息保障。
“善弈者谋势”。为了从容应对纷繁复杂、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俄两国顺势而为,建设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媒体关系是这种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数字化发展新趋势。当然,中俄媒体应认真考虑,如何在中俄新闻媒体沟通与协调机制下,更好地发挥两国新闻媒体的对接作用;如何致力于从宣传报道向信息服务转型,在理念、模式、方法、效果等各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接地气”,从根本上服务于两国民众的实际需要和刚性需求,只有这样的媒体合作,才真正有基础、有价值、有生命。
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而有效,俄罗斯各地区正加紧与中国各省份的合作。中国开通了多条俄罗斯直飞航线,中俄新闻媒体的全程報道,对助力两国商业联系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民意基础
1.悠久的历史渊源
中俄之间有着悠久的交往史。在20世纪大多数时间里,中苏两个大国之间有着多层面的交往和互动,也经历过多次的跌宕起伏。苏俄文学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新中国和几代人带来过深刻影响。
受马克思列宁思想启迪,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经过苏维埃红色根据地时期、两万五千里长征、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建立新中国,一路走来,背后都离不开苏共和苏联人民的帮助与支持。在一个世纪的交往中,苏联人民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据中国档案资料记载,从1950年到1953年先后有1093名苏联专家被派到中国帮助经济建设(这些数字不包括派来的铁路专家)。[4]这些专家随后投身到中国“一五”计划当中,帮助新中国建立起工业现代化基础。共同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长期的共同工作经历……这些悠久的历史渊源,均拉近了中俄(苏)人民之间的距离。
2.扭转“上热下冷”局面
中俄自2002年建立媒体合作机制以来,双方合作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取得了丰硕成果。这虽然与两国构建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有关,但根本上是双方媒体积极推进合作的结果。事实上,媒体交流程度取决于两国关系。两国关系亲善,有助于双方媒体推进交流。高度密切的媒体合作对推动中俄关系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俄媒体通过“媒体交流年”活动,以务实求真的合作态度,对两国事务开展了多次客观报道,有效推进了相互了解的进程。但就目前举办的活动次数来看,还无法满足两国政治关系建设之需要,对“一带一盟”对接的内容与价值报道还不充分,民间对此还不了解。
举办中俄媒体交流年,通过中俄媒体论坛等活动,可以让两国业界学界实施行之有效的交流,为改变两国“上热下冷”的媒体互动提供帮助。两国业界学界通过这些活动,有助于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能够加强双方同仁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具体落实到两国主流媒体的版面上、栏目中,推进民心相通。
三、中俄媒介合作前景
(一)消除隔阂,提高政治互信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16日)签署20周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4月26日)建立25周年,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发展到全新高度。两国元首交往频繁,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在国际事务和地区安全领域保持着密切协作。[5]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俄关系已经很完美。在中俄之间,高层互信已成为常态,但两国民众由于历史传承不同、生活方式有别,价值观念存在差别,加上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了解,仍存在隔阂。除此之外,两国意识形态、面对的国内外形势、思维方式、语言习俗,以及社会核心价值观等多种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两国之间的相互认知。[6]
中俄报业合作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报道真实事实,合力减少乃至消除上述隔阂和困难,进一步提高政治互信。俄罗斯学者拉林(Ларин В.Л.)、扎比亚科(ЗабиякоА.П.)先后于1997年和2008年在全俄境内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就俄罗斯人对华评价做过两次调研。不过,两次调研的结果并不一样:前者持肯定评价的比例为31.1%、持否定评价的比例为45.3%[7];后者持肯定评价的比例为40%、持否定评价的比例为18.7%。[8]
2008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就俄中关系在全俄境内进行了问卷调查。70%以上的俄罗斯受访者认为,“中俄关系是友好的”。与此同时,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在中国境内也举行了同样的问卷调查。70.9%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俄关系处于良好状态”[9]。由此不难看出,中俄民众普遍看好两国关系。
中俄评价互相提高,呈现积极的变化,背后原因是多层的。这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教文卫、军事与科技等领域的持续合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两国在国际事务上加强了合作,特别是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双方相互支持,共识与合作越来越多。俄罗斯的汉语热、汉学热,中国的俄语热、苏俄情结等,一浪高过一浪。这对两国互相提高评价,有效改善国家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10]
就目前而言,中俄媒体需要充分巩固来之不易的合作基础,积极发挥现有的组织机制,扩大合作范围,增进了解,为两国共同发展营造好的舆论环境,夯实民意基础。[11]
(二)增进交流,保持民意相通
亲戚越疏越远,越走越亲。国家之间不管建设有多么宏大的关系,其实质仍然是两国人民之间建立密切关系。过去30年中,中俄在“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政治基础上确立了新型关系,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中始终秉持睦邻友好,不断发展与提升双边关系。
在西方发动的石油战、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病毒战中,中俄关系经历了重重考验,始终保持在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上。与经贸领域的合作相比,中俄人文合作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意义深远。两国推进的媒体合作,可以说是人文合作领域最得力的合作方式,其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受众广泛、影响力持久。[12]
中俄媒体合作深受两国政府重视,得到了两国人民的支持,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双方已经开展的合作形式灵活多样,内容贴近两国国情,正在满足两国受众需要。两国加强媒体合作,有助于两国人民深化理解,增进感情,巩固友谊。
(三)互学互鉴,加强协作关系
中俄媒体加强交流与合作,直接向两国人民进行具体的实情实况报道。在双方开展的经贸、科教文卫、军事等合作领域,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推动两国互学互鉴,有助于避免虚假信息,在两国建设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13]
事实证明,中俄媒体之间有许多值得直接交流与借鉴的成功经验。首先,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两国传统媒体面临相同的严峻挑战。如何吸纳新技术,扩大信息共享平台,用全媒体形式来传播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双方在迎接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经验。如何相互借鉴学习,推进交流合作、谋取发展,共同提升两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成为双方媒体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14]
其次,中俄媒体有必要及时交流与借鉴彼此在国际传播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面对西方媒体的强势传播,俄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包括媒体整合、融合的改革措施,重点支持几家国家级媒体强化对外传播,力量相对集中,并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在运营上,这些媒体既坚定地发出俄罗斯主流声音,又遵循传播规律,在传播技巧上方式灵活,针对性强。这值得我们借鉴学习。[15]
中俄媒体在合作中如果彼此能够不断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不仅有利于推动双方媒体自身发展,而且有助于两国在更多的国际事务中进行务实合作,使国际传播格局朝着多元均衡的方向转变。
(四)构建和谐的国际舆论环境
舆论环境是指在某个特定时期和空间内,由来自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之间众多言论相互影响、融合的有机整体。[16]舆论环境一般由国内、国际部分组成。
舆论环境及舆论引导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日益产生重要影响。中俄要想在国际领域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离不开和谐的舆论环境。中俄媒体最主要的合作内容是努力改善和营造和谐的国际舆论环境,为两国在各领域深入合作提供和谐的外部舆论环境。
和谐的国际舆论环境,是与中俄国家形象相适应的客观评价、与两国人民实际生活水平相一致的媒介呈现,利于两国与其他国家拥有平等、和谐、稳定的舆论交往,并且这种舆论交往是相互协调、宽松、健康与包容的有机整体。[17]因此,两国媒体在开展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有必要借助第三方媒体,借助他国媒体培养起来的受众群体,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受众群体的观点,改变其受众对中俄两国无端产生的恐惧。[18]由于国际形势始终复杂多变,加上国内外受众受教育程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两国在合作开展对国际传播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把握新闻的客观性,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精心设计与营造和谐的新闻舆论环境。
同时,两国媒体要以诚相待,本着互利共赢原则,逐步扩展合作领域,针对双方所关注的重大核心利益,合力报道,统一发声,努力向国际社会传播客观公正的事实,以最大限度地赢得受众信任,扩大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与引导力。
四、结语
中俄“一带一盟”战略对接,是两国边界遗留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直接成果,双方已经消除了发生利害冲突和重大矛盾分歧的根源。作为世界大国和地缘政治大国,中俄两国是维护世界和平,改善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
中俄两国在经济、安全、人文和国际秩序四个维度上存在着诸多利益交叉和重合,而这正是中俄“命運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和支柱。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中俄两国深化合作的共识,也是两国新闻媒体应该共同倡导的理念。
中俄政府已经为新闻媒体间的全面深入合作创造了一切必要条件。到目前为止,两国新闻媒体合作已经在报纸、通讯社等领域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正日益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俄媒体合作与国际舆论话语权构建研究”(17ZDA2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萌.中俄媒体合作助推构建命运共同体[J].青年记者,2018(3).
[2]李庆四.当前中俄特殊战略关系探析[J].国际论坛,2016(5).
[3]习近平等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EB/OL].china.cnr.cn/xwwgf/20/211/t20121115_511348015_1.shtml.
[4]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280-287.
[5]安晓萌,新华社.多领域深化合作提升中俄合作质量新高度[EB/OL].www.xinhuanet.com/world/2016-11/05/c_1119855940.htm.
[6]郭小丽.俄罗斯民众对华认知的新趋势[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3).
[7]Ларин В.Л.В тенипроснувшегосядракона.Владивосток.Да.ль
наука.,2006.С.274.
[8]Ларин Александр Георгиевич,Р о с с и ?ско-к и т а ?скиеот ношенияикита?скиемигрантывоценкероссиян//Проблема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08,No5.
[9]潘德礼,吴伟.中俄两国良好关系的印证: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社会舆论调查[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5).
[10]郭小丽.俄罗斯民众对华认知的新趋势[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3).
[11]李湘艳.当代中俄传媒合作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12]田进.中俄媒体合作将更加全面深入[EB/OL].new.sohu.com/20090609/n264434349.shtml.
[13]申亚欣.媒体合作,合力讲好中俄故事[N].人民日报,2015-06-23.
[14]新媒体合作有望成为中俄媒体交流新亮点[EB/OL].world.people.com.cn/n//2016/053/c57507-28399210.html.
[15]朱灵.愿中俄媒体交流合作源远流长[EB/OL].china.chinadaily.comcn2016-03/25/conteit-24100541.htm.
[16]孟小平.揭示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68.
[17]叶国平.营造和谐国际国内舆论环境的对策思考[J].理论月刊,2007(4).
[18]共创中俄媒体发展新未来[EB/OL].politics.people.com.cn/n/2015/3626/c1001-27210216.html.
(张举玺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新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谢迎博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编校:王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