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社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李美兴
摘 要:社区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社会管理最基层的单元。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转型的加剧,加强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重心不断向社区基层下移。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保障民生,而且有利于促进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贵阳市的社区建设发展面临深层次问题。本文在此讨论了贵阳市社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关键词:贵阳市,社区建设,问题,对策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362
1 贵阳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社区职能发挥不充分
社区组织的小社會由大政府直接管理,社区基本不具备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实体进行活动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市多数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内容100余项,涵盖环境卫生、治安管理、物业管理、民政帮困等,绝大部分工作性质为受政府委托管理,走访住户,登记人口信息、就业信息、出具证明、审批事项初审、化解矛盾等,扮演者“半官方代言人”角色。在被动的状态下,社区职能很难较好的发挥,很难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由于行政事务多,数据上报、信息填写任务繁重,无暇也无力推进解决一些涉及居民根本利益的公共事务,关切民生事项。
1.2 社区基础建设滞后
贵阳社区虽然总体经济条件不错,但是属于旧小区,有关设施设备相对老化,更新不及时,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在应急救援基础设施方面,配备不齐全,如应急灯、防毒面具、救生绳、安全头盔等必备工具购置不齐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严重不足,没有专门的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路线图绘制、公布等,群众知晓度不高。在文化设施方面,公园休闲健身场所虽然建有一些设施,但是很陈旧,维修更新缓慢;社区没有专门的图书室;文化活动设施比较简陋,单单具有音响,投影仪、录音录像设备等不齐备。在安全防护设施方面,缺乏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没有统一的社区综合治理平台,管理仍旧以口头化或者实地化为主要手段。
1.3 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
近年来,贵阳社区有发展规划的目标,但是均由政府主导,从前期策划、规划设计、施工到后期维护由政府包揽,居住的社区居民却不参与社区改造过程中,导致居民缺乏主人翁意识。对涉及居民根本利益的公共事务或者政治事务很少由居民协商提出方案,也没有实质的决定权。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政策咨询、证明签章等常规事务,居民走进社区、建言献策的很少。在较为封闭的城市生活中,公众与社区居民交往不多,社区的归属感弱化。
2 贵阳市社区建设的对策
根据目前贵阳市大多数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先进社区的经验,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参与性,构建健康、民主、安全、文明社区。
2.1 完善社区机构设置
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应从政府权力、责任中心中逐步脱离出来,形成政府指导、社区组织为主导,居民有序参与的模式,进一步完善社区机构设置,让社区真正发挥职能作用。
首先,进一步理清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将社区管理职能让位于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变直接干预为帮助指导,发动群众管理社会事务。逐渐清理对于社区不必要的考核评比,压缩各类会议、台账和材料报表,让社区能够集中精力履行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其次,探索成立独立的河滨社区服务站。根据实际,借鉴一些地方的先进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将政府行政事务和社区事务相分离的社区管理体制,让河滨社区服务站承担上级政府部门及街道交办的社区事务性工作,解放社区居委会,更好社区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职能。
再次,成立专门的社区发展规划机构。在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站、卫生服务中心等结构的基础上,成立社区发展规划专门机构。充分尊重与引导社区居民自治,吸纳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在社区的建设规划、整治方案起草、建设整治施工以及后续的环境维护等全过程,倡导“我的社区,我规划,我管理”观念,主动征询社区居民的意见,保障居民的诉求能够得到回应。
2.2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不论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社区事务处理,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投入、人力物力支撑,否则社区建设发展就会沦为空谈。首先,充分保障资金投入。将政府资助社区建设发展的措施制度化,即基层政府每年拨付当地居委会经费金额,应该固化下来。社区居委会的经费来源也应该多样化,依靠社会捐助、社会组织入股等形式,兴办一些经营项目,发展社区福利性、公益性事业。其次,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断改善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用房面积。增添室内活动用房,配备有必要的活动设施和用品,增添室外活动设施,增加供居民开展健身、休闲等活动的场地设施。在管理方面,搭建统一的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将网格化管理与互联网+相结合,提供更快捷、更周到、更人性的公共服务。再次,添置社区特色活动场所。针对社区居民普遍反映的问题,整合资源,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发活动阵地,为居民一些实际困难。增加“社区学校”,定期开展就业培训、自律教育辅导、法制教育等课程,满足居民大众文化化文化教育需求。
2.3 丰富社区居民活动
首先,完善社区民主参与的渠道平台。可以搭建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小组、非正式化组织等全方位多层次平台。根据居民年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发展一些志愿服务组织、社区文艺团队、交流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社区朋友圈等平台,开展线上交流,征求意见,让社区居民能反映问。其次,落实好居民大会等常态化活动机制。健全社区居民参与管理机制,细化社区公约,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权利义务,参与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等给予操作性的细则。尤其是完善社区居民大会制度,结合社区居民的关注点与利益点,依靠社区重大事项听证、议事、票决制度,将社区治理建设的主动权归还于居民。再次,丰富社区文化活动。要在广泛征求社区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挖掘文化内涵,形成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组建比较正规化的社区文化活动队,吸纳一些文体爱好特长者,创作一些反映社区的精品文化作品。重点打造好有利于和谐社区建设、社区成员融合的家庭性特色文化活动,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开展调研分析,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开展一些具有共性的服务项目,拓展服务空间。
3 小结
社区建设折射出城市的社会化发展程度,反映着城市的形象,也潜移默化改善投资环境。推进社区建设优化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没有统一的办法,需要因地制宜,针对性施策,不断提高社区建设的效率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莉.小城市社区建设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法制博览,2018,(18):68-69.
[2]龚雪梅.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巫山农村社区建设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