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工匠精神培育
张文颖+马维鸽+岳丹+李芬
摘要:职业教育既是工匠精神培养的起点,也是主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工匠精神培养的前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应用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保障。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6-0073-03
工匠精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折射,是一种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是职业教育的投影。从2016年到2017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工匠精神。2016年的表述是“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的表述是“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对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衬了现阶段中国工匠精神的缺失。其实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并不缺乏优秀的匠人和经典的“匠人精神”、“匠人文化”。庖丁、鲁班、李春、张衡、黄道婆等无数工匠们以执著专注的敬业态度、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为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写下辉煌的史篇。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实质,论述者很多,但不是本文论及的重点,本文主要关注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系。
1工匠精神培养的起点和主体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虽然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大国工匠”还有很大差距,但前者肯定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具备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的培养路径无外乎这样三种:职业学校、企业和社会。如果树立“大职教观”,把企业培训和社会培养也视为教育的一部分,那么可以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工匠精神的摇篮,职业学校无疑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主阵地(当然这里所指的职业学校包含各类从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校)。一些职教优秀的国家,同时也是工匠精神盛行,工业产品质量精湛,风靡全球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瑞士……中国职业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如工业产品、工业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通过职业教育这个平台和抓手,唤醒久违的工匠精神,是一条主渠道。
2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工匠精神
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确定的前提下,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就是核心问题了。立德树人被确定为高职教育的第一目标也是根本目标,其次就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由此可见,高职的培养目标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一致的。工匠精神强调“德艺双馨”、“技德兼备”、“一流的工匠,人品比技术更重要”,优秀的工匠,不仅技术技能高超,而且具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经世致用的利民情怀,而这些正是高职教育的终极要求。虽然短短3年的高职教育无法培养出大国工匠,但可以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将敬畏写入学生的人生信条,将专注刻进学生的理想信念之中,将执着融入师生血液,持续强化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要求,不断提升服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将锻造学生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工匠精神培养的前提高职教育就是以实践为主体的教育,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实践精神,优秀的工匠一定是在广阔深厚的实践中锻造出来的,因此高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一定是以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前提。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是主线,而不是以知识培养的逻辑顺序为主线,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最大的特征。根据技能训练的复杂程度,从基本技能入手,构建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训练体系,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为参照物,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演练和模拟训练,这就是高职教育的脉络。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例,其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有园林设计员、园林施工员、预算员、花艺设计员、苗圃管理员等。单就园林设计员这一岗位而言,基本技能包括植物识别与应用、素描、色彩应用等;单项技能包括CAD制图、PS制图、SKUP制图、园林建筑设计等;综合技能包括园林成套方案图的设计与制作、园林施工图的绘制等。按照这一体系,在高职学习期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实习—综合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运用工学结合的原理,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工匠。
湖北林业科技第46卷第6期张文颖,等:试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工匠精神培育4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保障(1)建设实训条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又常新的话题。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多数专业来说,实训条件的缺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先后启动了“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一些省市启动了“卓越校建设”、“优质校建设”等计划,一些省市落实了对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相对充足,实训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由于建設周期较长,建设经费有限,实训场地受限等原因,各专业实训条件全部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仍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况且随着技术进步,实训条件的更新速度加快,从这个角度来说,实训条件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实训条件建设应是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总之,实训条件是工匠精神培养的最基础保障,建设方法有自建、校企共建、校校联合共建、政府建设学校使用等多种途径。
(2)探索现代学徒制教育。现代学徒制教育秉承了传统学徒制中“师带徒”的特点,师傅不仅传授徒弟技艺,而且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师傅以其高超的技艺和人格魅力影响徒弟的思想和言行。师带徒这种“超小班”的教学形式当然是培养工匠和工匠精神最理想的方式了。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几年来,一些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总结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以下几点可资借鉴:①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一种形式,遴选优秀的企业和技德兼修的师傅是关键和开端;②一带一或一带多(不超5人)是最合适的组织形式;③学校可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开展生产性实训,一方面可减少学校的实训经费支出,另一方面又可让学生学习企业文化;④学校、企业、师傅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学生得到多岗位、多技能、全方位锻炼;⑤学校和企业应贯彻工学交替的二元学习机制,三年学习期内,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企业学习和工作,毕业后学生可自主择业,学生有优先被企业录取的权利。以上几点是现代学徒制教育区别于普通的实习实训之所在。探索现代学徒制,核心在于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内容和技能考核的方式方法。为了避免学生在企业中长时间从事简单、枯燥的劳动,让学生爱岗敬业,在生产实践中掌握高技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工匠”,就需要学校和企业有明确的合作章程,共同制定人才标准、学习内容和考核方法等。
(3)严格实习过程管理。优秀的工匠和卓越的工匠精神是在严格的实践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因此高职院校严格实习过程管理才能培养出优异的实践人才。一些高职院校让学生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变成了自主择岗式、放任式实习,且疏于实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一些学校由参观实习、演示实习代替了生产实习和体验实习;一些学校实习工位不足,只能安排少数岗位实习;还有一些学校借实习之名长时间安排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或非专业活动,这些都是违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应该得到迅速制止和更正。严格实习过程管理,首先应该区分实习性质,编写各项目的实习实训标准和考核标准,编写完整的实习实训教学文件如实习手册等;其次应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场地准备,材料工具准备,教师配备等;第三是加强实习各环节的检查监督,如要求学生填写实习报告、实习日志、作品保存记录,做好留痕管理,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最后是加强实习效果的考核,改革考核方法,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侧重于技能考核和职业素养考核。总之,不管是教学实习,还是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都须进行周密组织,严格部署,以集中管理,集中的项目化考核为主,分散实习,分散管理为辅,不可对学生放任自流。
(4)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众所周知,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是培养工匠精神和技能人才最可行的教学模式,在此思想指引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成就工匠和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直观性教学、体验式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项目任务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信息化教学、模拟训练和生产性实训、工作室教学、以赛促练等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强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如湖北生態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行课改的过程中,注重推广体验式教学,一场场特殊的“婚礼秀”、“招投标答疑会”、“商品推介会”等,经常在校园内举办,学生在多角色的扮演中获得了真实感,掌握了技能;又如我校的园林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建筑工程技术、森林生态旅游等专业都成立了教师工作室,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的过程中技术技能得到了全面提升和质的飞跃,这种举措可以理解为校园内工匠精神培育的升级版。总之,课堂教学应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努力打造多元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9193.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3]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4]成海涛.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6(22):7982.
[5]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1417.
(责任编辑:唐 岚)
摘要:职业教育既是工匠精神培养的起点,也是主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工匠精神培养的前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应用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保障。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6-0073-03
工匠精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折射,是一种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是职业教育的投影。从2016年到2017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工匠精神。2016年的表述是“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的表述是“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对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衬了现阶段中国工匠精神的缺失。其实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并不缺乏优秀的匠人和经典的“匠人精神”、“匠人文化”。庖丁、鲁班、李春、张衡、黄道婆等无数工匠们以执著专注的敬业态度、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为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写下辉煌的史篇。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实质,论述者很多,但不是本文论及的重点,本文主要关注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系。
1工匠精神培养的起点和主体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虽然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大国工匠”还有很大差距,但前者肯定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具备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的培养路径无外乎这样三种:职业学校、企业和社会。如果树立“大职教观”,把企业培训和社会培养也视为教育的一部分,那么可以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工匠精神的摇篮,职业学校无疑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主阵地(当然这里所指的职业学校包含各类从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校)。一些职教优秀的国家,同时也是工匠精神盛行,工业产品质量精湛,风靡全球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瑞士……中国职业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如工业产品、工业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通过职业教育这个平台和抓手,唤醒久违的工匠精神,是一条主渠道。
2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工匠精神
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确定的前提下,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就是核心问题了。立德树人被确定为高职教育的第一目标也是根本目标,其次就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由此可见,高职的培养目标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一致的。工匠精神强调“德艺双馨”、“技德兼备”、“一流的工匠,人品比技术更重要”,优秀的工匠,不仅技术技能高超,而且具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经世致用的利民情怀,而这些正是高职教育的终极要求。虽然短短3年的高职教育无法培养出大国工匠,但可以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将敬畏写入学生的人生信条,将专注刻进学生的理想信念之中,将执着融入师生血液,持续强化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要求,不断提升服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将锻造学生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工匠精神培养的前提高职教育就是以实践为主体的教育,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实践精神,优秀的工匠一定是在广阔深厚的实践中锻造出来的,因此高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一定是以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前提。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是主线,而不是以知识培养的逻辑顺序为主线,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最大的特征。根据技能训练的复杂程度,从基本技能入手,构建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训练体系,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为参照物,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演练和模拟训练,这就是高职教育的脉络。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例,其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有园林设计员、园林施工员、预算员、花艺设计员、苗圃管理员等。单就园林设计员这一岗位而言,基本技能包括植物识别与应用、素描、色彩应用等;单项技能包括CAD制图、PS制图、SKUP制图、园林建筑设计等;综合技能包括园林成套方案图的设计与制作、园林施工图的绘制等。按照这一体系,在高职学习期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实习—综合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运用工学结合的原理,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工匠。
湖北林业科技第46卷第6期张文颖,等:试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工匠精神培育4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保障(1)建设实训条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又常新的话题。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多数专业来说,实训条件的缺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先后启动了“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一些省市启动了“卓越校建设”、“优质校建设”等计划,一些省市落实了对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相对充足,实训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由于建設周期较长,建设经费有限,实训场地受限等原因,各专业实训条件全部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仍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况且随着技术进步,实训条件的更新速度加快,从这个角度来说,实训条件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实训条件建设应是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总之,实训条件是工匠精神培养的最基础保障,建设方法有自建、校企共建、校校联合共建、政府建设学校使用等多种途径。
(2)探索现代学徒制教育。现代学徒制教育秉承了传统学徒制中“师带徒”的特点,师傅不仅传授徒弟技艺,而且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师傅以其高超的技艺和人格魅力影响徒弟的思想和言行。师带徒这种“超小班”的教学形式当然是培养工匠和工匠精神最理想的方式了。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几年来,一些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总结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以下几点可资借鉴:①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一种形式,遴选优秀的企业和技德兼修的师傅是关键和开端;②一带一或一带多(不超5人)是最合适的组织形式;③学校可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开展生产性实训,一方面可减少学校的实训经费支出,另一方面又可让学生学习企业文化;④学校、企业、师傅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学生得到多岗位、多技能、全方位锻炼;⑤学校和企业应贯彻工学交替的二元学习机制,三年学习期内,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企业学习和工作,毕业后学生可自主择业,学生有优先被企业录取的权利。以上几点是现代学徒制教育区别于普通的实习实训之所在。探索现代学徒制,核心在于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内容和技能考核的方式方法。为了避免学生在企业中长时间从事简单、枯燥的劳动,让学生爱岗敬业,在生产实践中掌握高技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工匠”,就需要学校和企业有明确的合作章程,共同制定人才标准、学习内容和考核方法等。
(3)严格实习过程管理。优秀的工匠和卓越的工匠精神是在严格的实践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因此高职院校严格实习过程管理才能培养出优异的实践人才。一些高职院校让学生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变成了自主择岗式、放任式实习,且疏于实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一些学校由参观实习、演示实习代替了生产实习和体验实习;一些学校实习工位不足,只能安排少数岗位实习;还有一些学校借实习之名长时间安排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或非专业活动,这些都是违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应该得到迅速制止和更正。严格实习过程管理,首先应该区分实习性质,编写各项目的实习实训标准和考核标准,编写完整的实习实训教学文件如实习手册等;其次应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场地准备,材料工具准备,教师配备等;第三是加强实习各环节的检查监督,如要求学生填写实习报告、实习日志、作品保存记录,做好留痕管理,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最后是加强实习效果的考核,改革考核方法,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侧重于技能考核和职业素养考核。总之,不管是教学实习,还是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都须进行周密组织,严格部署,以集中管理,集中的项目化考核为主,分散实习,分散管理为辅,不可对学生放任自流。
(4)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众所周知,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是培养工匠精神和技能人才最可行的教学模式,在此思想指引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成就工匠和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直观性教学、体验式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项目任务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信息化教学、模拟训练和生产性实训、工作室教学、以赛促练等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强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如湖北生態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行课改的过程中,注重推广体验式教学,一场场特殊的“婚礼秀”、“招投标答疑会”、“商品推介会”等,经常在校园内举办,学生在多角色的扮演中获得了真实感,掌握了技能;又如我校的园林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建筑工程技术、森林生态旅游等专业都成立了教师工作室,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的过程中技术技能得到了全面提升和质的飞跃,这种举措可以理解为校园内工匠精神培育的升级版。总之,课堂教学应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努力打造多元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9193.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3]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4]成海涛.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6(22):7982.
[5]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1417.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