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赵丽霞
[摘 要]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内容。选择和确定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需要根据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和词语在文本中所承担的作用来判断,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在综合运用中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理解词语;多种方法;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4-0048-02
理解词语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内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有涉及,但是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在低年级教材中,理解词语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有观察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进入高年级则主要是在低、中年段的基础上,强调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还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以体会其表达效果。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内容。三年级属于中年段,在厘清了前后的学习要求之后,可以确定理解词语的目标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积累和运用。这样的目标是就整个中年段而言的,具体到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重点则指向如何理解难懂的词语。
一、在综合运用中进行理解
所谓难懂的词语,不是那种学生真正理解不了的词语,而是相对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来说的,或许是新出现的词,或许是新语境中的新用法,或许是过去不曾留意而疏忽了的词语。当这样的词语突然出现时,学生一时觉得不知怎么办才好,这就可以视为难懂的词语出现了。对于学生来说,出现了难懂的词语,就是出现了挑战,就需要他们运用以前学习过的各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结合现下的学习积累和生活经验,如替换近义词、语素的意义相加、联系语境猜测等,综合在一起来对词语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提醒学生尝试多角度、多元化地寻找新的理解词语的思路与方法。
如教学《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课)时,诗中有些字词的意思可以结合注释进行理解,这是这一课所要学习的理解词语的新方法。但是诗句中还有一些词语在注释中并没有给出解释,可是理解诗句时又需要先理解这些词语,这就是遇到了难懂的词语。如第二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傲”,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就是难懂的词语。一是“傲”是本课才学习的生字,以前即使出现过或接触过,也没有纳入学习范围之中,学生也就不可能关注这个词的意思;二是“傲”在古诗中是独立成词的,但现代汉语中“傲”一般都是以双音节词的形式出现,如骄傲、傲视、孤傲、傲气等,这样单独一个“傲”字,到底与哪个双音节词的意思更接近一些,学生不容易做出判断;三是诗中的“傲霜枝”表达的是一种品行,也不是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挑战,若只运用某一种方法来理解“傲”这个难懂的词语,肯定就行不通。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看看“傲”有多少个解释;接着让学生尝试用“傲”字组词,并试着将字典里“傲”的释义与所组成的词语进行匹配,也就是看看“傲”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比一比,哪个含“傲”的词语与诗句中的“傲霜”比较近,主要是看词语的搭配和结构,通过这种近义词的比较来初步确定“傲”的意思;最后,把“傲”的意思放到诗句中进行理解,看看意思上能不能说得通。
回顾“傲”的理解过程,可以看出所运用的方法中,有查字典、近义词替换、联系语境理解等多种方法,既有过去掌握的方法,又有新学习的理解方法,这就是综合性理解。相对于单一的理解方法,这也可以算是一种新的理解难懂词语的有效方法。
二、在互动交流中提升理解
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生动态理解课文的过程,其中对于难懂词语的理解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课堂上学生的阅读学习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在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互帮的过程中落实的,所以,难懂的词语并不是固定的某一个词,而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由于个人认知、阅历、积累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词语。这样一来,在学习难懂的词语时,如果能够让学生充分交流,就可以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理解难懂的词语的过程,有的学生擅长用其中的一种理解方法,而有的学生擅长用另一种理解方法,如果这样的两个或几个学生结合在一起,各人的理解方法相互碰撞,或许就能够互相启发,使学生找到更合适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这些都说明,教师在教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时,需要努力促成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新方法,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课)时,课文后面理解词语的练习中出现了“明朗”“凌乱”两个词,有学生又提出了“熨帖”一词,这些都属于难懂的词语。相比之下,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凌乱的美”,因为“凌乱”本身就不容易理解,再加上“乱”本来与“美”就是反向的事物,现在却需要从中理解出“美”来,似乎是难上加难了。教学中如何完成这样的理解呢?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掌握了哪些理解詞语的好方法,看看理解“凌乱的美”可以用上什么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先落实 “凌乱”的意思,再去理解“凌乱的美”。这个程序很重要,所确定的是理解的方向和路径,而且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对于“凌乱”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理解古诗中“傲”字的方法来展开学习,不过区别在于查字典时需要先查出两个字的意义,再运用语素意义相加的方法找到“凌乱”的意思,然后可以借助找近义词的方法来加深理解,最终使学生明白“凌乱”就是很杂乱,与人们所喜欢的有规律的排列相反。正因为如此,课文中写“凌乱”还“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就让人难以接受和理解了。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打破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先让学生把有落叶的水泥道与平时的水泥道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变化,再联系文本中“我”所看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去感悟正是看上去“凌乱”的落叶铺在水泥道上,才形成了一幅幅美妙无比的画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想象自己能看出哪些画面,比一比谁想象的画面更有意思,无形之中学生就走进了由落叶构成的动态画展中,对落叶组成的各种画面展开了互动交流。最后,教师再链接典型的以乱为美的表达:“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学生互相诵读、欣赏之后,对于“凌乱的美”的理解就会获得一种质的提升。这样的感悟可以让学生进入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欣赏境界之中。
三、在有机融合中落实理解
本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严格地说只是一种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阅读的目的所在,阅读的目的是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进而真正提升阅读能力和水平。理清了“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教学中的定位,就可以明白其只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学习点,并不是阅读教学本身,只有做到点面有机融合,才能使“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个知识点在阅读教学的关键时刻发挥攻坚克难的作用。
如教学《秋天的雨》(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课)时,课文在第2自然段中有“读到这里,我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的泡泡提示语,其实也强调了这是课文中一个难懂的词语,不是简单查查字典直接理解就能行得通的,而是需要把词语理解与把握自然段内容、理解段落的表达形式相结合,还有朗读想象和情感体验也需要与理解词语联系在一起。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读这一自然段,初步把握段落大意,明白“五彩缤纷”所在的句子是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对于“五彩缤纷”的理解,先从理解内容开始,可以从“五彩”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其表示色彩的多,“缤纷”的意思则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联系前一课中学习的“凌乱”,确定其是繁多杂乱的意思;然后,教师让学生在自然段中圈画出各种颜色的词语,读读这些词句,初步理解“五彩繽纷”的内容。随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然段内容的理解,想象画面“秋天的雨是怎样巧妙涂抹这些颜料的”“涂抹的结果怎样”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画面,使学生在想象和朗读中深刻领悟“五彩缤纷”的意境美。最后,从总起句的角度来理解“五彩缤纷”在结构上的表达作用,在颜色上“五彩缤纷”是一种总写,接下来在分写中出现了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等颜色,在“总分”结合中表达出的是一眼望去颜色不仅多而且很美丽的意味。
通过以上教学可以看出,“五彩缤纷”这个词难懂的地方不是词意本身,而是它在句子中和整个自然段中除了有本身的意思外,还附加了表达作用。由此可见,教师需要结合课文中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难懂的词语。
阅读教学中,理解难懂的词语的策略远不止上述几种,没有一成不变的策略和方法,而最合适的方法都是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选择和确定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需要依据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和词语在文本中所承担的作用,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在综合运用中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寒冰.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浅谈[J].新教师,2018(04).
[2] 吕冬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的技巧[J].生活教育,2019(03).
[3] 吴颖.中低年段词语教学策略漫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9(31).
[4] 陈小燕.“语用”视角下的词语教学例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9(10).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