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报看出版业发展质量及趋势

    仝冠军

    摘 要:目前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和盘整期。出版业何时能跟随整体经济走出这一盘整期,抑或是先于或后于整体经济完成转型,一时还难以判断。不过,通过对整个产业中对市场最敏感的群体——上市出版企业的2018年年报的分析,我们或许可以对出版业的发展质量及趋势有所感知。考虑到目前各上市企业业务结构及产业统计口径(尤其是出版业务口径)的差异,本文选取了12家以出版(书报刊的出版为主)为核心业务的国有上市出版企业年报进行分析,以尽量消弭不同业务类型、不同体制机制企业之间的差异。分析主要包括资产质量、经营质量、人力质量、主业质量等四个方面,涉及净资产收益率、劳动生产率等十余项关键指标。

    目前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和盘整期。从宏观层面看,在经济下行周期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出版业从追求规模增长转为追求强身健体,各出版企业因其业务结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的不同,业绩开始出现分化;从微观层面看,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出版业的内生需求,单纯依靠规模扩张、投资驱动等传统模式,已难以维系原有的发展速度,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变符合产业规律,而对这一趋势转变的适应能力、反应速度、改革决心如何,也会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出版业何时能跟随整体经济走出这一盘整期,抑或是先于或后于整体经济完成转型,一时还难以判断。不过,通过对整个产业中对市场最敏感的群体——上市出版企业的2018年年报的分析,我们或许可以对出版业的发展质量及趋势有所感知。考虑到目前各上市企业业务结构及产业统计口径(尤其是出版业务口径)的差异,本文选取了12家以出版(书报刊的出版为主)为核心业务的国有上市出版企业年报进行分析,以尽量消弭不同业务类型、不同体制机制企业之间的差异。这12家出版企业是:中国出版、中国科传、山东出版、时代出版、中原传媒、长江传媒、中南传媒、南方传媒、凤凰传媒、出版传媒、读者传媒和中文传媒。分析主要包括资产质量、经营质量、人力质量、主业质量等四个方面,涉及净资产收益率、劳动生产率等十余项关键指标。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各企业公开发布的年度报告。

    一、资产质量分析

    2018年,12家出版企业总资产规模达到1403.55亿元,同比增長6.51%,其中100亿元以上企业仍为7家,与2017年持平,但200亿元以上企业由2家增至3家。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12家企业的总资产规模与增速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总资产越大,增速越快;总资产越小,增速越慢。虽然有个别例外(如中国科传),但总体趋势是强者恒强。从图1可以更明显地看出这种趋势。

    图1中,横轴以4%(12家企业增速中位数)的增速为界线,纵轴以100亿元的规模为界线。可以看出有一条明显的从左下到右上的趋势线:百亿规模以上企业的多位于第一象限,增速多在4%以上;而百亿规模以下企业多位于第三象限,增速多低于4%(除中国科传外均在2.4%以下)。总资产规模与增速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强者恒强的趋势将带来产业集中度的持续提升,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明显受益,企业在规模方面的分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2018年,12家出版企业净资产规模达到878.08亿元,同比增长6.84%,略高于总资产增速,其中100亿元以上企业仍为3家,与2017年持平。值得注意的是,总体上12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进一步下滑,但下滑趋势逐步减缓(见图2),说明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正在逐步改善,但能否就此筑底甚至回升还有待继续观察。

    具体来看,12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出现回升态势(见表2),不同企业仍处于分化态势。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12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规模同样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净资产越大,收益率越高;净资产越小,收益率越低。虽然有个别例外,但总体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图3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种趋势。

    横轴以10%的收益率为界线,纵轴以60亿元的规模为界线。可以看出,规模超过60亿元的企业多位于第一象限,收益率多数超过或接近10%;而60亿元规模以下企业位于第三和第二象限,收益率分化严重,3家低于10%,最低的不到3%;3家达到了10%以上,最高的达到12.51%。总体上,越往右(规模越大)收益率越高。

    总的来说,2018年出版上市企业的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净资产收益率虽持续下滑但趋势有所减缓。总资产的规模与增速、净资产的规模与收益率都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规模大者质量优,强者恒强的趋势在延续。

    二、经营质量分析

    2018年,12家企业中有3家收入在百亿元以上,同比减少1家;6家收入在50亿到100亿之间,3家低于50亿。从增速看,同比实现两位数增幅的企业有4家,出现下滑的有5家,同比下滑家数较2017年有所增加,分化更加严重。从利润看,12家企业中有4家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4家企业在5亿到10亿元,4家企业在5亿元以下,与上一年格局相同。从增速看,10家企业同比增长,2家企业同比下滑,较2017年有较大改善(2017年有7家企业同比增长,5家企业同比下滑)。其中,出版传媒、中国出版、中国科传三家的收入和利润均实现10%以上增速,表现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中文传媒、长江传媒、时代出版均在收入同比下滑的同时保持了利润增长,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主动压缩了大贸易等利润率较低的业务。这一现象同样表现在12家企业的总体收入、利润变化上。2018年,12家企业收入规模为842.82亿元,同比仅增长0.22%,但利润规模为93.64亿元,同比增长6.34%。这说明企业通过主动 “挤水”后,收入质量有所提升。这在收入现金比和利润现金比两个指标中得到了验证。

    从图4可以看出,12家企业的现金收入比于2016年触底后连续两年回升;现金利润比2017年触底后2018年又反弹至1.0以上,说明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的含金量开始逐步提升。

    现金收入比是衡量企业收入含金量的主要指标,指的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若该数值大于1,则说明企业的收入基本上都以现金形式体现了,赚到了“实实在在”的钱;若小于1,则说明收入中含有相当比重的应收账款,部分收入是以记账形式存在于报表中,并未转化为现金。2018年,12家企业中有6家的收入现金比大于1,6家小于1。综合考虑12家企业的收入规模及其收入质量(体现为收入现金比),可绘制出图5。图中,横轴以收入现金比值1为界线,纵轴以80亿元的收入规模为界线。

    图5将12家企业分为4类。其中,中文传媒、凤凰传媒和长江传媒位于第一象限,其收入规模与质量俱佳;中国出版、中国科传、时代出版位于第二象限,它们收入规模不大但质量较高,具有很大发展潜力;读者传媒、出版传媒、南方传媒位于第三象限,它们收入规模不大且含金量较低,需要快速提升收入规模和质量;中原传媒、山东出版、中南传媒位于第四象限,它们收入规模较大但收入质量有待提升。

    现金利润比是衡量企业利润含金量的主要指标,指的是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比值。综合考虑12家企业的利润规模及其利润质量(体现为现金利润比),可绘制出图6。图中,横轴以现金利润比值1为界线,纵轴以10亿元的净利润规模为界线。

    图6将12家企业分为4类。其中,中文传媒、凤凰传媒、中南传媒和山东出版位于第一象限,其利润规模与质量俱佳;中国出版、中国科传、读者传媒位于第二象限,它们利润规模不大但质量较高,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时代出版、出版传媒、南方传媒、中原传媒和长江传媒位于第三象限,它们利润规模不大且利润现金比较低,需要快速提升利润规模和质量。

    总的来说,2018年出版上市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但企业间的分化较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收入现金比和利润现金比的回升,以及企业利润增长优于收入增长的现象,说明出版业正在夯实底部,经营质量出现止跌回升态势。

    三、人力质量分析

    人力质量分析主要看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和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企业追求利润增长必须储备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人力资源,其主要途径是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資。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企业净利润/员工薪酬福利总额×100%)是分析人力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通过对企业的收入成本、人力成本等相关因素的量化分析,衡量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是一项衡量人力资本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劳动生产率则是企业的人均产出(劳动生产率=收入或利润/在职员工数),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产出效率。

    2018年12家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情况如表4所示。该数值大于1,则说明个人创造的净利润要大于企业为个人支付的薪酬。需要说明的是,该数值与不同企业所处地区的平均人力成本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2018年12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情况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按收入口径,有10家劳动生产率在100万元以上,其中有2家超过200万元;按利润口径,有8家劳动生产率在10万元以上,其中有1家超过30万元,2家在20万元至30万元之间。

    综合考虑12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可绘制出图7。图中,横轴以50%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为界线,纵轴以150亿元的人均收入为界线。图7将12家企业分为4类。其中,中文传媒、凤凰传媒、中国科传和长江传媒位于第一象限,人力质量较高;中国出版、山东出版、南方传媒和中南传媒企业位于第二象限,它们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较高但劳动生产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出版传媒和中原传媒位于第三象限,它们需尽快提升人力质量;读者传媒和时代传媒位于第四象限,它们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同时与净利润相比薪酬福利水平也较高。

    四、主业质量分析

    出版企业应当聚焦主业,这既是中央对出版企业的一贯要求,也符合经济规律。2018年,12家企业的出版主业占比情况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有9家企业的主业收入占比超过60%,其中更有3家在80%以上;主业利润占比情况更好,11家企业超过80%,其中有5家超过90%。一些企业的主业利润占比远超主业收入占比,一定程度上说明出版以外的其他业务为企业带来了营收,但在利润上贡献不大甚至是负贡献。

    库存是出版业的一个痼疾,得到了业内外持续不断的关注。近五年来,12家出版企业存货规模从123.22亿元增至154.03亿元,增幅25.00%,低于流动资产47.75%的增速,且存货占比从18.47%下降至15.62%,说明去库存取得阶段性成果(图8)。

    将各企业存货比例与存货规模综合分析,可得到图9。图中,横轴以15%的存货比例(存货价值/流动资产)为界线,纵轴以10亿元的存货规模为界线。图9将12家企业分为4类。其中,中国科传和读者传媒位于第一象限,它们库存规模小、存货比例低,质量很高;中文传媒、中原传媒和中南传媒企业位于第二象限,它们存货规模大但存货比例低,处于安全线内;中国出版、凤凰传媒、山东出版、长江传媒、时代出版和南方传媒位于第三象限,它们需在控制存货方面采取较大力度;出版传媒位于第四象限,它虽然存货绝对值不大,但存货比例较高。

    总的来看,上市出版企业的主业质量较高,对收入和利润的贡献占绝对大头;去库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一些企业的任务仍然很重,需要持续努力。

    综上所述,从12家上市出版企业2018年年报来看,资产规模保持增长,净资产收益率有见底趋势;通过主动压缩大贸易等低利润率的业务,利润增速明显好于收入增速,现金收入比和现金利润比触底回升,说明经营质量在提高;出版主业地位进一步增强,库存问题有所改善。在资产、收入、利润等方面,规模与增速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规模较大企业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分化进一步加大。

    (作者单位系中国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