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

    王晓英

    【摘?要】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污染、改善舒适度,是目前建筑设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现状;思考

    Development statu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related research

    Wang Xiao-ying

    (Hebei Jintai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Handan?Hebei?056000)

    【Abstract】The use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architecture design, implementation, energy, land, water, reduce pollution, improve comfort, is currently building design is an urgent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Green building;Design status quo;Thoughts

    我国对现代绿色建筑的研究已经起步,结合我国的经济、资源、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污染、改善舒适度,是目前建筑设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因此,绿色建筑的内涵是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2. 绿色建筑设计特征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1)节能特征。绿色建筑能够使能源、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

    (2)环保特征。合理使用土地,使用无污染、可拆卸材料,生活垃圾内部消化,形成类似生物链的良性循环。

    (3)地域性特征。强调采用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气候条件,在风格上完全是本地化的,所以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和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3. 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

    3.1?对土地的合理利用。绿色建筑的理念主要是针对建筑用地的节约使用以及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土地使用进行合理规划,包括外部设施;主要强调在土地用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土地的利用延伸到地表以下。除了利用空间外,还可以运用新型的节约型材料来促进空间的使用率的提高。

    3.2?改进传统技术。传统的建筑设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和技术是最关键的。对传统技术的改革,主要着重点在于不仅要吸吸取传统经验中比较好的部分,而且要对它的用材、设计方法等进行多方面的改进,使建筑物最终能够适合环境和发展的需求。现代技术的科技含量高,其中生态技术等都是对建筑业的发展非常有利的。现代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还是要依靠它所涉及的高科技的成果;能够满足发展要求的适应新时代的新的理念和技术;信息化与智能化在建筑业中的利用;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计算机在建筑设计中的高效运用,提高设计水平。古往今来,建筑设计都是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环境条件来使住宅中的空气、温湿度等达到最佳的状态。而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最先考虑的是环境的承受力,关注的是环境保护和各种资源利用的绿色生态可持续。进行建筑设计必然避不开周边环境,但也要注意对水、能耗、土地等的节约和用防止污染等保护环境的方法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3.3?资源的再利用。首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尽量利用已被使用过的场地或地表环境已经被破坏的土地。其次,要重点保护水资源,尽量保证节约用水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建设水资源循环系统。像在现有的住宅设计中考虑雨水资源的利用以及污水的处理系统设计等。

    3.4?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水资源的循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证生活用水质量,之后污水处理系统等一系列系统的建立,可以将生活排水等生活生产污水进行生化处理,达到标准后,再循环用于厕所、草坪、工厂、街道等地,使水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处理收获等量的自来水,不仅仅是保护环境的体现,也减轻了城市处理污水的负担。对生态景观中的水资源的利用规划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原则和循环利用原则,以节约水资源和防止水污染为主要目标,进行雨水收集,并在将雨水进行系统处理后,使生态景观的用水得到满足。

    3.5?采用灵活的设计手法。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变量,采用灵活性的可调整的策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益和寿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小对环境的危害。

    4. 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4.1?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建筑结构的布局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则可能会对居住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建筑住宅小区实施规划设计作业过程中,笔者建议应当对建筑结构的平面功能设计、美观设计以及使用空间上的利用等加强关注,同时还要对高层及高密度的建筑群主体结构进行全面的考虑。建筑主体结构实际设计时,应当逐渐抛开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钢结构体系取而代之。据调查显示,钢筋混凝土材料施工过程中,建筑耗能是钢结构建筑耗能的1.2 倍左右,同时其产生的CO2 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约是钢结构建筑排气量的1.4 倍左右。由此可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施工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侵害。實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住宅区附近的建筑热环境产生的原因很多,以气流的流动为重,加之住宅区周围辐射系统的影响,住宅区的室外环境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热岛”效应。该现象通常出现在夏季,一旦发生,不仅会使生活在这里的人出现中暑现象,而且还可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加重空气的污染。因此,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选择屋顶绿化、墙壁垂直绿化和设置水景等绿化方式,对于避免热岛效应的影响,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效果非常的明显。

    4.2?自然通风与天然采光设计。自然通风设计是当前调节建筑结构周围环境的最经济、最有效方法,实践中影响因素非常的多,主要表现为建筑结构平面布局、三维空间的设置以及立体设计等几个方面。在对建筑结构自然通风设计过程中,应当先全面地掌握该建筑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空气流动状况,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科学、合理的开窗设计与室内环境布局,对自然通风设计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在低窗、高窗结合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进出口高差的关系以及热气流的上升情况,使之能够有效地从高窗中排出,并促使凉爽、清洁的空气从低矮洞口流入室内,以实现内外控制的有效转换,即烟囱效应。在天然采光设计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光照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在满足基本的生活、工作需求的条件下,应当最大限度的对天然光源合理利用。这样不仅可以为人类的生活、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实际光照耗能。在绿色建筑设过程中,可采用如下策略:

    (1)加强对建筑结构层高的控制,通过有效减少外墙面积,体形凹凸变化,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2)窗外设置出挑大阳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获取较为理想的外景条件,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出挑大阳台来遮挡夏日的太阳热辐射。

    (3)窗外以及阳台的外沿设计成可以自由调节的外遮阳百叶窗,遮挡太阳的热辐射。

    (4)窗玻璃应当选择那些低辐射镀膜材料的玻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中长波太阳热辐射进到室内,而且对可见光进入室内不会造成太多的影响,视野也比较好。

    4.3?内部水热与外部智能设计。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同时还要全面考虑水量与水质。绿色建筑设计中所采用的具体节水方法注意有下几种,即有良好节水型供水装置;安装有效的收集雨水设备;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就地处理。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室内空调的温度也应当控制在22至27摄氏度之间,冬季的室内供暖温度也应當控制在20至24摄氏度之间。同时,还要加强对建构智能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以实现低碳环保建筑之目标,前景广阔。实践中,应当深入发掘当前智能化系统建筑节能降耗技术的潜能,比如对建筑管理系统的相关环境控制参数进行调节,对空调、给排水、地热以及照明和电梯等设备加强监控,通过对这些电力设备的优化来有效减少电能的耗损和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紧跟时代发展之趋势,不断开发新型的智能化环保策略,并将其中有效地应用与设计过程之中,比如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利用,对雨水、污水进行综合处理和利用。

    5. 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使用全过程。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资源消耗大户的建筑业就必须走现代绿色建筑之路。让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城市构成我国未来希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莫辉.实现建筑的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途径探析[J].民营科技,2012.

    [2]?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报,2009.

    [3]?张传经,曹泽新,吴俊.商业办公楼的绿色建筑设计思路[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

    [4]?李敏捷,白荣林,周伟.云南冶金集团科研中心绿色建筑设计探索[J].华中建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