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王晓东

    [摘? 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约翰M·凯勒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ARCS教学模型,这个模型强调通过注意、关联、信心和满意,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动机. 将这个模型引入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ARCS动机模型;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动机反映着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决定着数学学习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梳理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在20世纪进行的研究比较多,而在课程改革中由于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研究比较缺乏. 当前的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追求的是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养成,笔者以为要达到这个目标,还必须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机.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M·凯勒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ARCS教学模型,这个模型强调通过注意、关联、信心和满意,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动机,将这个模型引入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笔者以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为切入口,谈谈ARCS动机模型的应用.

    ARCS动机模型运用在初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重要的教学方式,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取得超过个体学习的效果,但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易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这种情形相信不少初中数学教师都有经历,而且也尝试去寻找背后的原因.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学生缺失了学习动机,那么小组合作是难以真正入神的. 实际上,无论是个体学习还是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对学生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ARCS动机设计教学模型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笔者总结了自己的实践,在此梳理两点认识:

    第一点,ARCS动机模型与一般的动机培养策略不同,这个模型对应的是系统思路. ARCS动机模型不是旧动机. 论动机,而是通过注意、关联、信心和满意四要素同时发挥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动机. 这四因素影响着学生建构一个数学知识的全部过程,因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是可持续的.

    第二点,ARCS动机模型对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高度的适切性. 传统认识当中,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抽象且无趣的,抽象的数学符号、繁杂的知识体系、日复一日的解题,学生无法形成数学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学习动机. ARCS动机模型可以规避这些不足,其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借助数学思维促进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关联,并借助学习成就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对自己的满意与认同程度,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处于高度注意、广泛联系、充分自信、自我满意的学习状态.

    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持续的动机来维持高效的合作,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ARCS动机模型正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基于ARCS动机模型促进初中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借助于ARCS动机模型来促进初中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关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依据ARCS动机模型注意、关联、自信和满意四因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流程可分为“创设有效情境,着眼‘注意,设计”“尊重学生认知,做实‘相关战略”“熟悉知识‘套路,高扬‘自信之帆”和“明确重要地位,提高‘满意效能”四环节. 而实践的具体策略,则可以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解读:

    在“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教学中,笔者做出了两点判断:一是经过前面三角形知识的学习,学生有可能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掌握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计算方法;二是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那么由于知识比较抽象,他们可能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基于对这两点的判断,结合ARCS动机模型,对本内容的教学,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首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多边形,这是一个引发学生注意的过程,因为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多边形,就是对多边形进行注意,而后又可以完成数学抽象的过程. 于是生活中的蜂窝、六角形螺丝等就会成为学生想到的素材,而且这个素材会自然地与多边形进行关联.

    其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的问题是:假如一个多边形有n条边,那么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由于上一个环节已经引发了学生的注意与关联,尤其是“内角和”这一概念,会让学生自然地想到三角形,他们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自然也就会成为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中学生自然会通过小组合作,想到将多边形转换为三角形,至于如何转换,不同学生的方法其实是不一样的. 最简单的方法是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其他的顶点连线,这样可以得到n-2个三角形;也有学生尝试将多边形剪成三角形,但是不少学生是经过多边形的中心剪切的,发现算下来的结果与其他小组成员的结果不同,于是合作交流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结果不一样的原因自然也会被找到——多算了多边形中心处的一个周角……

    最后,以上合作交流,并寻找到正确方法的过程,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并且让学生生成自我认同感,这其实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比较满意.

    可以肯定的是,经过上述三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动机得以激发成功,而这正是ARCS动机模型所发挥的作用.

    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研究小结

    作为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能够认识到ARCS模型以期望价值和教学设计客观理论为依据,受到注意、关联、自信心、满意这四因素的影响,数学实验设计亦可围绕这四心理元素进行发展性设计,其目的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这对课堂教学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ARCS动机模型的运用有着更为重要的价值,如同文章开头分析的那样,初中数学教学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其结果就是失去学习动机,这自然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就容易成为一句空话. 故而笔者认为,无论是基于初中生建构知识的需要,还是优化教学方式的需要,教师都有必要用ARCS動机模型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基本的教学逻辑表明,学习动机一旦被激发,知识的建构与运用、学习品质的提升乃至于核心素养的落地,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然有必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个模型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四要素之间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一模型在激发动机中的最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