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管理

    林慧敏

    摘要:在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尚处于初始阶段,而且政府赋予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较为重视,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是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水平的重点。内部控制是直接影响事业单位健全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和增加事业单位资金风险性。通过本文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以下几点问题,可以为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有效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概述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步处在深化阶段,通过政府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国家的业绩作为主导方向,尽最大力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发展效益,财务管理体系发挥出主要作用。根据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管理制度。在2012年国家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规范各单位的内部控制编报工作,可以有效推进社会服务的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从整体分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已从传统模式逐渐改变为现代化新时期的内部控制管理层面,但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财务单位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缺乏改进意识,更是对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仍处于茫然情况。如何合理科学的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是目前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不够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工作素养一般决定了该单位的内部控制模式,也影响了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对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对于有些领导者来说,没有形成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强烈意识,没有做到严格对待,更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观念,领导者对内部控制意识滞后,导致财务工作者整体缺乏系统化,没有意识进行专业化的培训,造成整体素质低的现象,事业单位财务对内部控制模式只处于一种表面层次,使得财务管理的实际作用难以有效发挥,限制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执行不够、监督力度低

    在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的过程中,由于财务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在执行内部控制工作时,无法做到严格准确性的对待预算过程。严重阻碍了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执行的准确度与实质性。事业单位对自身财务管理目标比较迷茫,对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无法掌控,采取监督制度对财务管理监管的力度不够。因此,导致事业单位造成资金浪费或资金去向不明的情况。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关键性岗位设置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导致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问题,内部部门互相推卸责任,导致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到位。

    (三)事业单位财务相关人员业务素质不一致

    在一些事业单位运营中虽然设置了审计部门,但由于审计部门的管理人员没有竞争意识,工作形式枯燥乏味,缺少创新精神,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内部控制会计的相关人员职业素养不够高,甚至有些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就会导致会计工作出现许多纰漏,在账务处理中就会出现不清晰现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人员整体综合能力不一致。比如,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虽然具备专业素质能力,但是在接受新知识上过于局限化,导致对内部控制的掌握不够,无法有效的应用内部控制管理,对内部控制工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风险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财务大多没有具备风险防范意识,防范意识不到位,会出现资金应用的风险。事业单位实行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缺少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管理层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而且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不到位,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达不到理想效果,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具體落实执行产生不利影响。比如,事业单位在管理中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而事业单位并没有相关的紧急应对措施,就导致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受到影响,更无法快速解决危机。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对策

    (一)提升内部控制相关财务人员的工作素养

    为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工作的有效性,应不断加强内部控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利用培训、研讨、座谈会等形式教育转变领导者的陈旧思想,要灌输给财务相关人员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作用与价值,要以身作则参与到管控范围中,发挥出领导者的引领作用,可以更好的提高单位财务人员内部控制的意识,进行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分工,共同承担内部控制责任。以此来强化员工在执行中的自觉性,剔除消极抵触思想。对员工定期开展职业素质培训,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整体素养,使财务人员遵守内部控制规定,实现事业单位的整体目标的效果。

    (二)强化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机制

    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财务审计机制,确保事业单位各岗位之间互相监督,制约,明确权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规范制度,建立日常工作中的监督与审计制度。日常监督主要是为了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严格监督,包括定期与不定期的对财务部门相关资料进行审查,要时刻的关注财务工作,在审查过程中遇到问题与风险时要及时上报管理层,并反馈相关部门,及时解决风险危机。事业单位应保障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确保审计不被外在因素所干扰,清楚审计主要目标,规范审计流程。事业单位不仅要在内部建立审计部门,还要接受政府审计单位的相关外部监督,要根据国家颁布的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严格监督。

    (三)建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环境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整体机制。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方面,结合事业单位目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严格按照财务预算完成工作,明确财务预算范围,根据财务预算的要求规定,强化事业单位的资金控制工作,保证事业单位经业务活动的有效性。事业单位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实现业财融合,以此达到内部控制的正常运作。转变事业单位管理中的经济信息分割化,科学高效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

    (四)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需要建立财务风险评估机制。首先,事业单位要对风险有一定的认识,要认识到风险评估起到的作用。加强宣传风险评估意识工作,让事业单位的每位员工都认识到即使是事业单位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还要加强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方法的培训。因此,事业单位要及时建立一个风险评估机制,设立相应风险评估控制制度,做好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及措施。对将要遇到的问题以及风险,做出全面的认识。要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的实行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及各项因素的有力控制。应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评估,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首先要清楚单位内部所开展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其次由财务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处理,精准识别活动中的风险以及潜藏的风险因素,最后,充分利用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规范业务开展流程,把风险降低在一定的范围内,加强预防财务风险的问题存在。

    四、结束语

    根据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不断竞争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控制体系起到极其重要作用。想要有效的提升财务内部控制实质性,必须在思想意识上给予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更加需要将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措施。对财务内部管理进行准确的控制,保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每一项资金可以得到合理运用。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性,发挥出主要作用,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促进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文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重构与优化研究——基于会计信息化环境[J].中国商论,2016(33):100-101.

    [2]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研究--以GT单位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佚名.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构建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5):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