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创新策略探析
杨贤稳
摘 要:中国已经成为童书出版大国,这其中少儿科普类图书是童书市场中的重要板块,近年来取得长足进展,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瓶颈。本文从我国当前少儿科普类图书现状入手,比对引进版同类出版物的成功经验,探析我国原创少儿科普图书的突围路径,并从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作家队伍和编辑队伍的建设、改变创作模式以及营销与品牌建设等视角,试图找到解决策略。
当前世界各国都认识到科研和创新的重要价值,相应的,科普成为国民教育中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少儿科普图书面向少年儿童读者,是少儿图书的一个重要类别。
一、少儿科普图书出版: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8年我国图书市场销售码洋接近900亿元,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其中地面店下降6.69%,网店增长24.7%。开卷数据显示,2018年,童书出版已经占据了我国出版业25.31%的市场,超过社科类的23.88%和教辅类的18.2%,占比排名第一;童书销售额超过美国,堪称世界童书出版第一大国。更让人振奋的是,对标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经济体,童书占整个图书市场的比例均为35%左右,我国童书仍有10%的市场份额,前景广阔。
其中,我国每年出版的少儿科普图书在8000种左右。2018年,少儿科普类图书销售占童书市场的17.48%,仅次于儿童文学和卡通动漫,位居第三,且近几年一直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
可以说,少儿科普出版现在到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期。但在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正视的问题。
1.呈现方式落后,不利于受众接受
原创少儿科普主要有“百科全书”和 “为什么”两大类别,亦即经典图书《十万个为什么》和《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及其后出現的一长串模仿产品。这类图书信息量大,知识丰富,但重“科学”轻“普及”,没能充分照顾儿童读者的接受特点。图书文图形式固定,版式单调,缺乏趣味性。少儿科普图书的功能除了传播科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科学意识,理解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思想的启迪。
引进版科普作者很多本身就是专家,图书编辑和装帧设计人员也更加专业。对比引进版图书,开本、插图、装帧设计形式多样,语言表达和呈现方式更符合小读者的习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例如2010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引进的《神奇校车》图画书,让孩子们在“神奇之旅”中体验原理、学会操作、懂得思考、爱上科学,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深奥、枯燥的科学知识与儿童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科学变得通俗易懂、趣味盎然[1]。
2.编创队伍不强,原创精品不足
少儿科普图书要求科学性和文艺性结合,让少儿读者喜闻乐见。当前,我国少儿科普图书的创作队伍,阵容大而不强。优秀的读物离不开优秀的创作者队伍。新中国成立之初,科学家写科普小品蔚然成风,很多读者对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等作品记忆犹新。而如今的科学工作者忙于科研,愿意从事科普创作的人越来越少,专业科普美术作者也十分缺乏而且多以在校和刚毕业的学生为主,创作功底不够,队伍不稳定。
其次,少儿科普图书的编辑队伍力量同样需要加强。少儿科普图书编辑的专业性决定了图书产品的品质。从市场上的原创科普图书来看,质量良莠不齐,很多产品内容陈旧,插图艺术水平平庸,封面平淡无奇,文案营销推广意识不强,精品难得一见。
3.跟风出版,成人化问题明显
当前国内市场上的少儿科普图书看似形式丰富,但是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内容相似甚至雷同的情况不在少数。归根到底,这么多的版本变异,其实质是出版界缺乏创新进而难出精品,多为一些利益驱使下的盲目跟风与模仿之作,这严重制约了少儿科普图书的发展。少儿科普读物具有作者难寻、编写难度大、制作成本高、出版周期长,而出版企业都追随市场热点进行图书内容的创作以获取短期利益,少儿图书产品出现高度同质化的现象。[2]与此同时,有创意的少儿图书被蜂拥模仿,也打击了出版社的原创积极性。
此外,由于作者经验的欠缺和编辑眼光的短视,少儿科普成人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也许因为最终买单的是家长,出版社开发的少儿读物很多是 “成人少儿图书”,忽视了少儿读者认识事物的逻辑习惯和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我们的作家和编辑真正站在儿童的视角去开发孩子真正渴求的少儿科普图书。
4.引进版科普图书占据市场
随着出版国际化的加速,我国出版机构在图书“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了我国小读者和全球小读者“同步阅读”。当前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市场,引进版科普图书品种数量和销售码洋都领先于原创版。很多引进版科普读物,制作装帧精美,选用特种纸、凸凹、烫金等印制技术,封面颜色鲜亮,书中人物角色生动有趣,对小读者吸引力显著[3]。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引进版科普图书带动了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市场的繁荣。
二、繁荣原创少儿科普出版的主要措施
要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的重视,离不开作家队伍和编辑队伍的建设,但最终都需要出版社坚定以社会效益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从源头抓起,注重每一个出版环节,从而真正生产出广大青少年需要的科普图书精品。
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用行政的力量推动采购,推广阅读。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科教战略,很多地方政府也意识到少儿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二是建议国家建立少儿科普出版基金,专项奖励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鼓励出版企业对少儿科普图书的投入,减免科普图书印制和发行推广税率。还要加大评奖力度,增加科普图书评奖的比例,设立少儿科普出版创作专项奖。建议将出版科普图书计入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真正吸引科学家创作科普作品。
2.加强科普队伍的建设,培养优秀的本土少儿科普作家
分析引进版图书可以发现,在国外有专门的科普出版公司,专业性强,分类分工细致,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对中国原创少儿科普出版来说,出版社作为联系作者和读者的纽带,应该努力聚集一批大科学家参与创作少儿科普图书,引领少儿科普作品提高层次。
3.强化编辑队伍的引进和培育,改变科普图书编写模式
作为少儿科普编辑,需要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洞察图书市场的细节变化,才能策划并编辑出被市场和读者认可的优质图书。出版社应挑选热爱科普出版事业的编辑充实队伍,在引进人文素养较好的文科专业人才同时,需要充实一批优秀的理工科专业的编辑人才[4]。应提供少儿科普编辑出国深造或考察的机会,定期参加博洛利亚童书展、法兰克福书展等国际著名书展。
从引进版图书经验来看,在注重图书内容的同时,对图书的装帧设计同样高度重視。精美的设计不仅给科普图书带来美感,而且对科普图书的内容也能起到解读的作用,使读者能更加直观地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少儿读者喜欢看层次突出,色彩鲜明的图画,美术编辑应有机地将少儿读者的审美习惯与科普图书的内容结合起来。内文插图要既能直观地表达科学内容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水乳交融。
4.打造第二课堂少儿科普图书,聚焦科技新兴领域
现行的中小学《科学》等学科教材体系完善,图文精美。但是课时少,学校升学压力大,不可能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科普问题。而少儿科普图书可以依托教材,开发系列引申产品,努力开辟 “第二课堂”,培养学生从小学习热爱科学。
近年来,我国在航天、深潜、高铁、通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举世瞩目。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出版机构应该抓住科技创新热点,及时推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普精品,巩固科技成果,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
三、结语
对比引进版图书,我们发现无论在创作团队、出版机构、印制装帧设计乃至后期营销推广等方面,国外少儿科普出版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正视差距奋起直追,由全面“引进来”走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繁荣少儿科普出版,是少儿出版人无可回避的重要命题。除了借鉴引进版图书的成功经验,我们也应该结合市场实际,经营好出版品牌,形成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树.2017中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情况研究[J].出版广角,2018(8).
[2]王宁.少儿科普图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出版广角,2014(10合刊).
[3]陈芳芳.张楚武.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与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
[4]马桂琴.对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4(5).
(作者单位系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