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虚无主义对“四个自信”的危害及消解
高美月 凌应生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曲解中国历史、党史,丑化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严重影响“四个自信”的社会认同。增强“四个自信”,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要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主阵地意识,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等路径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基、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选择、贬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就等危害,彰显党的“四个自信”。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四个自信”;危害;消解路径
[作者简介]高美月(1998-),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社会发展。凌应生(1981-),男,汉族,河南西华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建设。
[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依法治国境域下执政党公信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5YJC710031)。
[中图分类号] D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6-0064-02一、历史虚无主义对“四个自信”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在否定党的“四个自信”方面有如下表现:
首先,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合乎中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道路,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历史虚无主义者无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夸大革命与改良的对立性,认为革命导致国家动荡,妨碍中国现代化,主张“告别革命论”,歪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虚无其出现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大力推崇改良;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就,割裂改革开放前后发展时期并用以相互否定,无视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将其视作对资本主义的补课;错误认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发展现状,夸大面临的矛盾和出现的问题,以消除人民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共识和认同,从而否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可行性并蓄意動摇人们对其光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其次,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南,为适应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虚无主义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指导力和生命力,企图以多种方式歪曲、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如“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完全解释成了基督教神学的历史观,陷入极端的历史虚无主义”②,漠视其在意识形态范畴的指导价值,希图通过推翻马克思主义本身,消解理论自信的根基;更是背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事实做出假设,颠倒主流与支流,在以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为理论指导下,按照主观臆想对历史进行选择性研究、任意裁剪、重新解释、碎片化解构而后重构,实质是在扭曲、调侃、伪造历史。另外,诋毁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尤其侧重于攻击毛泽东的领导,夸大其晚年的错误以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抹杀和虚无党的理论创新,实质是为了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根本政治保证。
再次,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顺应历史发展、适应中国国情、推动社会发展、维护人民利益和提供世界示范的进程中验证其科学性、优越性并不断自我完善。历史虚无主义在政治上否定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进步性,否定各项基本政治制度维护国家安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颂扬资本主义民主、自由,鼓吹西方政治制度多元化,宣称其普适性;经济上,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无视中国分配制度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可行性,“共同立场是奉行自由主义的基本信条,高举私有制大旗,唱衰社会主义公有制”③。历史虚无主义试图通过夸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问题,全盘否定基于历史发展规律和现实实践所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表现出明显的政治诉求,意在把中国引入改旗易帜、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歧途。
最后,贬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底蕴与传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需要文化自信提供内生动力和精神滋养。习近平曾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历史虚无主义借文艺创作和学术研讨的幌子,借助新媒体传播路径,通过编写网络文章、段子、漫画及“抗日神剧”等形式戏谑、侮辱革命烈士,任意剪裁、歪曲、消费历史,误导公众认28事实,消解共产主义信仰。“精日”分子漠视民族伤痛,亵渎英雄事迹,践踏革命精神,侮辱民族尊严和气节。历史虚无主义歪曲正确价值导向,贬斥集体主义,视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之糟粕;夸赞极端个人主义,主张全盘吸收西方文化。其实质在于贬损民族精神、挑衅民族底线,歪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消民众文化认同感,冲击民族自尊自信,消解凝聚中华民族发展合力的精神保障。二、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路径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执政公信力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消解党的“四个自信”社会认同的图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提高党的执政公信力。首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拥护。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执政方式,锤炼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工作能力,统筹协调中央与地方、顶层与基层等各方面的关系,加强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中的全面领导,维护经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安全;“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⑤,加强基层治理法治化,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其次,坚持完善问责制度和监督机制,以“硬约束”维护党的执政公信力。明确权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推进党的各项决策贯彻落实;严明党纪党规,加强制度约束和保障人民的监督权,依法建设服务型政党,坚持执政合法性和全面从严治党,打击官僚作风和个人主义,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持续开展。最后,党员要提高个人素质,营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辩证地学习与理性对待党史、国史;敬畏历史,尊重革命先辈,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促进改革不断深入;保持政治定力,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坚固“四个意识”“两个维护”;汲取和借鉴党的实践经验和优良作风,增强党性修养,做到以德服人,坚守共产党员初心和本色,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切实解决基层矛盾和维护人民合法利益,促进党群关系和睦。
(二)党要强化主阵地意识,增强全媒体时代舆论引领力
习近平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新的表现方式,必须坚守舆论领域的引领,防止其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散播不实言论,制造负面舆论。首先,要引领正确方向。确保党媒、党刊作为党的喉舌必须姓党,电视媒体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既要宣传优秀事迹,传播社会正能量,更好地发挥榜样示范效应,促进建构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对历史和现实热点话题给予客观评价,引领正确舆论导向。其次,要严于监管。加强网络安全法律约束与互联网管理制度保障,依法加强对各媒体尤其是发布在微博、微信、QQ空间等新媒体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对违法行为严厉惩处,推动网络治理规范化、法治化,营造尊重历史、铭记英雄的网络环境。引导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对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做到不信、不造、不传,防止其抢占舆论阵地。最后,要善于运用。既要打造政治立场牢靠、业绩优良的网络宣传队伍,切实利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主动性;又要丰富、创新媒体宣传形式載体,推进网络文化领域建设,借助人民乐于接受的方式诠释历史事件,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及与现代化融合,引导民众提升文化认同及民族自尊自信。
(三)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为青少年群体“正骨补钙”
青少年群体好奇心强而分辨力弱,社会阅历不足且价值观念并未成熟,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腐蚀。因此,为防止青少年历史观混乱、价值观偏颇、政治意识和爱国意识淡漠,必须办好思政课,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为青少年“正骨补钙”,培植其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引导其增强“四个自信”。首先,要加强对教材的正确理论武装。坚持实事求是和客观性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反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防范反科学、反历史倾向,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史、党史,理解发展道路和把握当今社会状况。其次,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要增加理论储备、提升思想修养,保持政治定力和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切实拥护党的领导并细心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等,明悉历史虚无主义本质并自觉抵制,为学生言传身教树表率。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开展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交流会、征文比赛等,避免一味的理论灌输。高校思政专业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相关项目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最后,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引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直观感受性和辅助教育效果。应带领学生更多地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革命纪念地、党史馆等,使学生在实地参观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自信、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绝不做历史虚无主义者。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8.
②张海鹏,龚云.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吗?[J].红旗文稿,2014(16).
③杨红柳.“四个自信”视阈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批判[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5):98.
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
⑤秦锁英,魏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助推基层治理法治化——以张家港市为例[J].江南论坛,2019(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