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景创设策略探析
陈海旺
摘 ? ?要:运用联系生活情景、再现历史场景和转换时空背景等策略创设情景课堂,将抽象的历史形象化、具体化,以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开拓思维空间的基础上加深其对历史的理解,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情景教学;历史情景;教学情景创设;策略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获取知识需要经历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等信息交换的过程,而“感知注意”行为的获得需要借助情景或情境来实现。情景教学法主要被定义为: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创设具体场景,引起学生情感体验,获得知识。历史学科之所以要创设历史情景教学,是基于学科的三个特点:久远性、具体性和综合性。[1]加强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其中“历史情景的创设”值得一提。[1]183笔者结合“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教学实例,谈谈对历史情景创设的思考与感悟。
一、联系生活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一课讲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因时空的久远性,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如何将“距离感”转变成“现场感”,使学生身临其境?笔者在新课导入环节时,结合教材选择了“一场英国皇室婚礼”和“一座见证了英国历史变迁的建筑”等资料创设情景,以烘托教学气氛、拉近时空距离。
例1 ? 教学情景导入
师:有一对年轻人结婚了(见图1),全球约有20亿人围观,他们在看什么?生1:看俊男靓女。生2:看恢宏场面。生3:看英国皇家传统特色。
师:我们再仔细看看“婚礼礼堂”。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你了解它吗?
(注1: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举行英国国王登基、加冕、王室婚礼和葬礼等仪式的所在地)
师:威斯敏斯特教堂里有许多故事。比如,1953年6月,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这里举行了加冕典礼。1689年,发生在这座建筑里的那场加冕礼,不仅改变了英国,也影响着世界。
(注2:1689年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加冕礼与本课中的“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等内容直接相关)
本课伊始,笔者一句“他们在看什么”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随后,新人旧俗与恢宏建筑共同营造出“现场感”。由此导入新课,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体验,又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对英国历史产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发生在建筑里的故事。实践证明,联系现实生活情景学历史,引导学生窥视现实生活情景中的历史渊源,不仅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还可以使学生发现所学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
二、再现历史场景,助学生“渐至佳境”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一课不仅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还涉及不同政治派别与主张、曲折的革命过程以及革命前后英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变化等。面对综合性强的史实,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那么,如何将这些陌生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场面,以使学生顺利抵达“历史现场”?
新课导入时,以“一场英国皇室婚礼”为特定的历史场景埋下伏笔,进而引出发生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重大事件。本课选择温莎古堡、议会大厦、白厅宫、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建筑作为建构特定历史场景的材料,“再现”温莎古堡的新主人、议会大厦的议员们、白厅宫广场前的“砍头表演”、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的“特殊加冕礼”等历史场景(见图2),以增强学生时空观念,使学生抵达“历史现场”,并在时空转换中做深入思考,开拓思维空间。
例2 ?“再现”英国议会与王权斗争场景
【场景1】处死查理一世的断头台,就设在白厅宫前的广场上。1649年1月30日,相信君权神授的查理一世从这里走向断头台……他留给英国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刽子手说“请务必干净利落”。——《大国崛起》
师:查理一世的悲剧在于,他至死信奉什么?生:君权神授。师:斧起头落,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至此以什么场景谢幕?生:处死国王。
总结:议会废除王权,选择了“杀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场景2】1653年,掌握兵权的克伦威尔带卫兵闯入议会大厦驱赶议员。一位议员高声抗议:这是我们的地盘!议员在这里是自由的。克伦威尔高声回应:我宣布,现在你们已没有这个自由了!另一位议员问:我们还有什么自由?克伦威尔轻蔑地说:你们!有呼吸的自由。——《大国崛起》
师:在克伦威尔面前,议员们是怎样选择的?生:据理力争。师:上述场景表明,议会废除王权后,英国出现了什么意外的结局?生:克伦威尔“独揽大权”(独裁)。
承转:议会反对独裁统治,选择了“等待时机”——克伦威尔去世。
【场景3】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被解散的议会与逃亡在荷兰的查理二世(注:查理一世之子)达成协议。于是,议会通过议案,宣布他为“不容置疑的国王”……复辟的国王查理二世(1660—1685年在位)和詹姆士二世(1685—1688年在位)试图恢复个人统治,但他们愈来愈不得人心。——《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师:上述场景表明,克伦威尔死后,处于十字路口的英国人作出了怎样的选择?生:复辟王朝。师:复辟王朝企图恢复个人专制,英国再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上一次议会选择了“杀王”,这一次他们会如何选择呢?生:(用文本知识回答)他们邀请詹姆士二世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师:詹姆士二世国王被驅逐出境。至此,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以什么场景谢幕?
总结:议会阻止王权专制,由“杀王”到“逐王”并“进口国王”——不流血的革命
笔者创设上述三个英国议会与王权斗争的场景,旨在引导学生以综合性的眼光来审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过程。教学实践表明,上述历史场景的“再现”,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的历史情景中发现主要人物的性格,了解英国议会与王权斗争的重要历程与历史机缘,提炼新道路如何在意外结局和智慧选择中诞生,并在艰苦努力中一步步结成果实。这也为下一环节进行有关“不流血的革命”等历史评价奠定了史料基础。
三、转换时空场景,促学生“学无止境”
任何秉持“求真”理念的史学流派均不否认如下事实:历史是客观的,对历史的认识却是主观的;历史不是一种叙述,而是一种基于材料和视角的解释;历史是讲证据、重逻辑、见理性的,是教人通过认识历史从而把握现实和未来的思维方法而非简单记忆过往的。[1]3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一课对“不流血的革命”是否“光荣”,在不同的时空里、站在不同的视角教师对它的解释是不一样的。
例3 ? 1688年的“光荣革命”是否能被称为“光荣”?
【时空场景1】1993年,我的历史老师在评价它时说:英国资产阶级是软弱的,英国保留了封建残余,英国人民仍遭受着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的压迫,因而1688年的“光荣革命”并不“光荣”。
【时空场景2】2014年,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说:1688年,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的君主专制正在蒸蒸日上;俄国的彼得大帝正忙于南征北战,着手建立专制帝国……而中国,刚刚完成了一次周而复始的王朝更替(注:大清王朝的江山才刚刚44年)。但是英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
【时空场景3】现代英国人这样评价“光荣革命”。①英国史学家屈味勒林:它无须内战、屠杀或报复,往日国王及议会间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②英国史学家汤恩比:英国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③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威廉和凯特大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英国人对君主制有很深的感受,正是这一制度帮助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英国拥有这一非凡的历史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④在威廉和凯特大婚期间《泰晤士报》对英国民众做调查时发现:对于是否废除君主立宪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表示赞成。不过,人们希望能对君主制作适当的修改,使其“更民主、平易近人”。
问题:上述时空场景里,对“光荣革命”做出过哪些“历史解释”?综合上述观点,你又是如何看待1688年英国议会与王权斗争的方式和斗争结果的?你认为今天乃至未来继续称1688年的“不流血的革命”为“光荣革命”合适吗?理由是什么?
上述场景中有关“光荣革命是否光荣”的观点,赞同与反对的理由、不同时代的说法都颇有几分道理。学与教的实践让笔者更深刻地意识到“即便是基于同一史料,只要站在不同视角做出解释,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论”。或许,学习历史的精妙之处往往蕴含于此。由此笔者认识到,历史需要不断解读。诚如英国历史学家卡尔所说:历史不过是“现在和过去永无止境的对话”。
历史教学中“巧设情景”的真正价值,不仅仅在于烘托教学气氛,而是要通過情景创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学会在深入思考中解疑释惑,归纳总结,形成合情合理的历史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凤光宇.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教程[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