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中的心灵对话
居海燕
摘? ? 要: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定是走心的课堂。教师应从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关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节点和追求心灵对话的教学境界三个方面作为重要抓手实施教学,为实现心灵深处的对话提供条件和平台,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心灵对话;策略
“深度学习是指在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中,将学科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和高层次品格,养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策略。” [1] 深度学习在情感意志层面要求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学习内驱力和积极学习状态,真正参与课堂学习;在思维认知层面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和生成,实现知识构建、迁移和应用。深度学习的课堂一定是拨动心弦和富有思想的课堂,从情感到心灵,从思维到思想,师生心灵对话,帮助学生走向精神的升华。心灵对话不是那种滔滔不绝的话语霸权,也不是那种言不由衷的虚情假意,而是真情流露的真诚交流,是心与心之间的“素面”相对。下面笔者以道德与法治课“爱在家人间”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实施深度学习中的心灵对话。
一、创设心灵相对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引起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引入或创设的某种具有特定情感色彩的教学情景与认知场境。情境是课堂的“风景带”,也是理论的“柔化剂”。[2]合适的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在感染中入境,从而使外在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认知。心灵相对的前提是知心和真心,即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并能够真诚相待。心灵对话产生需要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吻合学生的心境,必须遵循同理原则。创设的情境要具有真实性、趣味性、思辨性,立足于学生生活体验、情感共鸣和思维疑惑。
在本节课“爱的体验”教学环节,笔者用一组班级同学的家庭全家福照片作导入,配上温馨的背景音乐,同学们很快被照片中一张张笑脸所吸引,从照片中他们可以感受到这些家庭中浓浓的爱的氛围。结合照片,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1)请照片中的主人翁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2)请所有同学思考: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描述一下自己与家人的关系。这一情境的设置,真实、有趣,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时,同学们兴奋异常,因为这些照片都是在旅游或者在重要的日子中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同学们与家人之间美好的瞬间,当然,愿意主动提供照片的家庭也往往是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些同学非常乐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幸福。在思考问题(2)时,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用一个词和一句话来概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都在用心去体会,寻找那一个最合适的词语和句子。笔者此时一直在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并用心去听同学们的分享。在很多同学用“温暖”“和谐”“幸福”等暖心的词语描述自己的家庭时,笔者注意到一位女同学把头深深低了下去,她对同学们分享的幸福故事毫无兴趣,相反,同学们的分享似乎让她陷入了痛苦之中。
情境不是一个摆设,只起装饰的作用,它应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课堂、知识和学生融为一体。通过情境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参与课堂学习,通过情境让学生身心合一地去参与体验、进行思考,通过情境让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实现心灵之间的对话,加强情感交流。本节课中让学生讲述自己与家人的故事,这样的情境创设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可以敞开心扉进行分享,为实现心灵对话搭建了好的平台。不管是高大上的情境,还是接地气的情境,创设的目的都是为学生和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适合的情境,让心灵对话成为可能,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二、关注心灵相慰的教学节点
心灵对话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活动给予一种贴心的理解、认同和陪伴,是一种具有四两拨千斤功能的师生交流方式,具有教学的柔性之美。这种柔性之美经常存在于热闹之变的安静之处,存在于灵敏之侧的木讷之处,存在于学生发展的低洼之处。教学节点常常是预设之外的,是学生内心的真实体现,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偶然因素,利用这些教学节点,让偶然因素生成为“不可预约的美丽”。
笔者发现了上述那位女同学的异常反应之后,及时走到她的身边,让她来分享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她用非常低的声音说出了一个字——“冷”,同学们一开始没有听出来她说了什么,后来她的同桌同学帮她重复了一遍。当听到同学用“冷”字描述自己的家庭时,课堂的氛围也瞬间冷了下来,这样的回答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笔者注意到这位同学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眼中含有泪水,心里充满了同情,能感受到该同学内心的委屈和痛苦,试着问了问:你愿意告诉同学们选择这个词语的原因吗?如果愿意,你可以跟同学们讲讲你家的故事,如果不愿意,你就坐下。没想到,她的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我不喜欢待在家里,我的爸爸就是块‘木头,整天只知道忙工作,我已经很久没有跟他说过话了,他不爱我也不爱我的妈妈,我都不记得何时叫过他‘爸爸了”。对于一个初一学生来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真的是一种不幸,这位同学有勇气说出来真心不易。可是如何才能帮助她呢?课堂中出现这样的教学意外不得不说是一种惊喜,因为本节课有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爱的碰撞”。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幸福的,对于那些生活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者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这些学生又该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家人、与他们和谐相处呢?笔者把问题交给了学生:你们和家长发生过矛盾和冲突吗?你们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呢?
通过本活动环节,这位女生在聆听其他同学故事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灵上的一些慰藉,让她意识到家庭中存在问题和冲突是很正常的,往往沖突存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另外也可以帮助她寻找到解决自己与父亲关系的方法,让她认识到有效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深度学习的课堂需要教师紧紧抓住课堂中的教学节点,关注学生内心的变化,及时进行心灵对话,实现情感的交流。心灵对话往往是通过师生之间点对点的沟通实现的,因而它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多关注学生发展的短板,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和倾听,多关注课堂中默默无闻的学生,做到心中有人。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要让所有学生都有话语权,让所有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三、追求心灵相约的教学境界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教学中的心灵相约,不仅仅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还蕴含着志同道合基础上共同赴约真善美的意愿,是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教学境界。育人在于育心,追求心灵相约的教学境界,需要教师回归生本教育的初心,在学生的真实意图中预设教师的意图,关注学生的意愿表达和行为倾向,用学生可以感知的情境、富有情义的问题感化学生,柔化素养提升的培育途径。
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活动环节“沟通传递爱”,笔者让学生在卡片上写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然后让学生将这些话大声读出来。在读的过程中父母是听不到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笔者将每个同学的发言都用手机录了下来,并在征得学生的同意之后,课后将学生的发言发给了他们的家长。但是对于那个对爸爸充满怨恨的女生,在她发言的时候,笔者拨通了该女生爸爸的电话,并且按了免提,笔者也用手势给了这位女生一个暗示——你的爸爸在听,这位女生勉强点了点头。“我希望爸爸能够多陪陪我,希望放学回家能够看到他的笑脸,希望他能对妈妈好一点,希望他能来学校开一次家长会……”她的爸爸在听完她的发言沉默片刻之后,充满自责与愧疚地回答:“爸爸对你的关心不够,爸爸对不起你,是爸爸不好……”这位女生强忍住的泪水瞬间哗哗流了下来,也许是委屈的泪水,也许是幸福的泪水,也许二者兼有。长久以来父女之间的隔阂,在对话后得到了一定的消解。电话交流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心灵深处的对话已经开启,课堂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感受到了那温情的氛围。爱在沟通中加深,親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认同知识、践行知识,在深度学习的课堂中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中笔者能够及时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并努力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和家长化解矛盾和冲突,这是心灵相约的一种境界。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对话无疑也是一次心灵相约,这样的对话环节赋予了本节课生命力,学生看待问题的态度变得更加客观理性,情感得到升华,思维能力也得到很好的提升,这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心灵对话的课堂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不局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可以在课堂中创设学生与亲人、朋友之间的心灵对话机会,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洞察学生的心灵需求,立足学生的心灵需求,坚持“一切为学生”的原则,只要是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师就应该去努力追求,力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依靠学生,相信学生,为了学生”的生本课堂需要师生之间进行心灵对话和交流,缺少心灵对话的课堂是缺乏深度的。只有走心的教育,才是深度的教育;只有走心的学习,才可能是深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楼炯亮.深度学习导向的情境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4):35.
[2]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简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