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的综合防控措施
姬晓娟 赵泓淙 肖劲男
摘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和极大的危害,在养猪过程中常见此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引种检疫、全进全出、加强消毒、免疫接种等一系列防控措施。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症状;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9)02-0016-02
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猪的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的传染病。特征为母猪发热、厌食,妊娠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同时,被感染仔猪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大量死亡,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防止该病蔓延,最大程度地减少养猪业的损失。
1 流行病学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主要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在高温潮湿季节多发。该病只感染猪,各年龄、各用途和各品种的猪都有可能感染发病,但以仔猪和妊娠母猪的感染率最高。该病传播迅速,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公猪精液带毒也能加速该病的传播过程。病毒在感染猪的肺脏、脾脏、淋巴结和血清等组织后可以长久存活,并可以将病毒排在空气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1]。目前,我国流行的病毒主要有高致病性和传统的美洲型毒株。
2 临床症状
通常情况下,以妊娠中后期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而成年猪发病较少。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猪出现高热,体温骤然上升,可达41 ℃以上,并伴有喘气、呼吸困难,耳朵和皮肤发绀以及器官水肿等症状。有时病猪还会出现心跳加快、食欲不振等症状,眼分泌物增多,后躯无力,站立不起,部分患猪共济失调,甚至出现脑神经症状。
3 剖检变化
出现间质性弥漫性肺炎,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肉眼可见发病猪的肺脏颜色变暗,肺泡内多液体,有时可见肺脏萎缩。淋巴结水肿,有时出血病变明显,部分猪内脏器官有出血性病变。心包浑浊,不透光且有增厚现象,其内产生少量污浊液体[2]。继发细菌性感染后常有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胸腔积液以及胸壁粘连等病变。
4 防控措施
4.1 引种检疫,防止病原引入
养猪场应当慎重引种,且严把引种检疫关。养猪场在引种前应事先到引种地了解生猪疫病流行情况,种猪在引进前必须进行猪蓝耳病检测,严禁从猪蓝耳病阳性种猪场引种;种猪引进后应隔离检疫45 d以上,并经采血进行血清学监测,确定为猪蓝耳病阴性后方可与原有猪群混群饲养,严防引种引入亚临床或无临床症状的猪蓝耳病感染猪而传播,或与健康猪群直接接触而传播[3]。
4.2 全进全出,减少交叉感染
当一批猪群饲养结束转出之时应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扫 ,并实施严格消毒处理措施。猪圈在空置两周以后方可引进新猪。同时也要确保猪舍的干燥清洁,冬季要兼顾保暖和通风,夏季做好防暑和通风工作,确保饲养密度的合理性,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保障猪群的生活环境,保证饮水、饲料的安全,促进饲养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
4.3 加强消毒,保障环境安全
应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对猪舍、饲养工具、周围环境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定期进行消毒。第一时间对粪便、尿液和其他排泄物、污染物进行清理,并做好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病毒在猪舍内的进一步传播。对进入养殖区的车辆等运输工具进行严格消毒,限制闲杂人员进入养殖区。
4.4 免疫接种,提高全群抵抗力
目前针对蓝耳病病毒,国内外已研制出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疫苗,这两种疫苗各有优缺点,进行疫苗注射时应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疫苗应冷冻保存,避免高温及阳光直射,在注射过程中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好相关消毒措施。此外,养猪场应依据当地生猪疫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以提高猪群的免疫能力。
5 小结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猪的发热、呼吸困难和大量急性死亡,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猪群,是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最严重的疫病之一。該病主要采取综合性预防和控制措施,最根本的办法是消除病猪、带毒猪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此外,应加强对进口猪的检疫和病原监测,以防该病大规模扩散。
参考文献:
[1] 王中伟.猪蓝耳病的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11):33-34.
[2] 罗政宏.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预防对策探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8(9):133-134.
[3] 夏道伦.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控对策[J].兽医导刊,2018(19):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