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陈秋红

    【摘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短期解决方案和长期解决方案,以期对教育实践产生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6-00-02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是近些年来呈现出来的教育问题。相关调查发现,规模越小的学校,越是偏远的经济欠发达乡镇,教师老龄化问题越严重。农村小学教师的老龄化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最大的障碍。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湖北省武汉市某郊区目前小学阶段有专任教师3389人,其中46岁以上的教师1610人,占近50%,而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251人,所占比例为7.4%,有相当一部分村小学根本没有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数据来自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内部资料),而且湖北的其他县市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山东省教育厅在2007年度教育督导评估时发现,老教师在农村小学比较普遍,全省60%的农村小学存在教师老龄化的问题,有的县农村小学教师50岁以上的超过一半。[1]湖南省永州市现有小学专任教师24144人,其中46岁以上的8046人,占 33.3%。[2]吉林省教育厅在相关报告中多次提到教师老龄化的问题是阻碍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瓶颈。

    由此可见,教师的老龄化问题已经不再是个别县、市、区存在的现象,而是整个中国农村教育的普遍问题,鉴于此,我们不得不思考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

    一、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均衡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

    教师年龄的老化自然会造成教师队伍学历、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在很多小学校中,除了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外,其他学科教师严重缺编,于是出现了英语、计算机、体育、音乐、美术等课无人教的情况,即使是开课,也多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此外,目前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上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以前是民办教师,后根据有关政策陆续转正。由于历史原因,他们本身的学历和知识水平都相对较低,基本功不太过硬,知识比较老化,即使是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其教学能力水平提高的潜力也不是很大。加之近些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人口的流动,很多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代价纷纷移居到城镇,这种现象在加重了城镇教育的负担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

    (二)制约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师年龄的老化,必然会带来教育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的老化;年龄偏大的教师尽管大多数工作态度认真,但文化水平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手段陈旧、创新能力不强、活力不足,在新课程改革中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承担起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任务。他们中很多人不太愿意花时间去参加继续教育,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技能技巧,多数人还延用着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更为可怕的是,农村还存在部分老教师不会说普通话,不会操作计算机,不会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推进和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与时俱进、充满激情与活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小学生。

    (三)制约了教师队伍的结构性优化

    教师团队是一支特殊的团队,需要老教师手把手地“传、帮、带”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新教师,发挥最大的团队优势与活力。这种特殊性就要求在年龄结构中,老中青比例协调。可以想象的是,日后随着老教师的大批退休,农村教师队伍将会出现青年教师断层的现象。到那时,与年龄结构相关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会更加失调,这些都不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也会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

    二、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有关专家指出,小学教师的老龄化既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有一定的现实原因。

    从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初期,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师资十分紧缺,为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已启用了一批民办教师到中小学任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经过多期转正,大部分已经成为在编的国家教师,到现在,这批教师已进入老龄期,而因地方财力有限,一些农村学校长期缺编或有编不补,于是老教师不退,新教师又不进,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逐渐偏大。而且学校越偏远,就越缺少年轻教师,老龄化程度就越高。

    从现实的角度看,以下三个方面是农村教师老龄化的重要原因:

    一是农村小学数量逐年减少。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许多地方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加之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很多农村小学校生源不足,难以为继,于是当地政府采取调整与合并的方式来优化教育资源。如武汉市黄陂区的小学校在2005—2013年八年的时间里,由原来的268所撤并为104所,整整减少了一大半。学校数量的减少使得农村教师的编制在总体上基本饱和。

    二是新教师引进渠道不畅。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依然由乡镇财政来负担,由于各种原因,多数乡镇财政紧张,勉强能保证现有教师的工资,因此不愿再承担新分配教师的工资。于是,很多乡镇政府普遍以编制饱和为由拒绝接收新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致使有的乡镇教师虽然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缺编,却不能及时地补充新鲜血液,只能以代课的形式引进一些毕业生。因条件艰苦,待遇较低,多数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的、年轻的代课教师。武汉市黄陂区自1998—2010年,就没有引进过一名有编制的大中专毕业生,十多年的不引进,导致小学校缺少青年教师。

    三是青年教师外流趋势难以控制。由于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改善较慢,农村教师工资待遇长期偏低,大多数年轻有为的教师通过考选、调动甚至自动离职等途径进入城区或者发达地区任教。与此同时,多数乡镇遇到师资紧缺问题时,便采取“先保中学后顾小学”的策略,不停地从小学调优秀教师到初中,从初中调到高中,致使小学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缺失。

    三、解决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思考

    农村师资水平的高低将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决定国家教育事业能否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此,有必要有计划地为农村小学培养和补充年轻的优秀教师,建设一支充满活力、高素质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在新教师的职前培养、积极引进和职后培训上下大功夫。但从目前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从制度上解决根本问题比较困难,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较为实际的是针对各地的具体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层次,分步骤地解决问题。

    (一)短期方案

    1.采取部分老教师提前退养和转岗政策,分批分量地引进师范毕业生

    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对确实因病或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岗位的农村老教师,采取提前退养政策或转岗政策。如有些地方教育局规定,男年满55周岁,女满53周岁的农村老年教师可以提前退养或将一将分老年教师转至非教学岗位,如担任生活教师、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等。通过以上两种途径腾出岗位后,逐步引进师范毕业生,从而补充教师队伍。

    2.鼓励城镇优秀教师下乡支教帮扶,实现对口交流

    由于各地财政都不是十分丰裕,不可能一次性给每所农村小学补充太多的教师。因此,建议各地大力开展城镇优秀教师下乡支教帮扶与对口交流活动,一般以一年为周期,由支教学校和派出学校对支教教师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教师给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提干方面的优惠政策。

    

    此外,“走教”也是一种帮扶举措。如武汉市江夏区从2004年秋季起,在村级小学普遍缺少英语教师的情况下,鼓励部分英语老师在不同的村小间进行“走教”。

    这样,通过双向交流、对口帮扶、挂职任教、“走教”等多种形式开展支教活动,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与此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教师老龄化的问题。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开展了此类活动,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城镇青年教师下乡支教帮扶。

    3.鼓励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下乡支教

    目前各省都出台有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为期两年到三年的下乡支教活动。如湖北省自2004年起,就启动了“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此项计划已连续进行了十年。从反馈的信息看,支教生对当地教育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很多支教生扎根于农村教育,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部分缓解了老龄化问题。

    (二)中长期发展建议

    由于以上方案大部分都是短期计划,优秀城镇教师下乡和支教生数量有限,加之,他们的帮扶支教时间有限,并不是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部分支教生最终会返城,城镇教师最终也会回到自己所在的城镇学校,很多农村学校由于他们的离开又会回到师资短缺的原点,加之,支教帮扶对支教生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诸多的不便。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需要从长计议,加大教育投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尽快建立稳定的以大专层次为主的小学教师培养基地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数量庞大,每年需要补充的人数也比较多。但由于国家实行师范教育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政策,大量的中等师范学校停止招生后,没有及时地整合原有的资源就建立起高等师范学校,甚至有些已经升格为高等师范的院校由于毕业生出口不畅,逐步减少或停止师范类招生,从而使得农村小学教师缺少稳定的培养基地。因此,要尽快建立稳定的以大专层次为主的小学教师培养基地,建议大力实施免费师范生制度,采取多种倾斜政策鼓励他们毕业后定向到农村小学任教。

    2.加大教育投入,建立稳定的、长效的农村教师补给机制

    由于农村学校地域范围广阔,教学点多,服务半径大,规模效应较小,在核定编制时应给予政策性的倾斜,不能完全按照城镇的师生比来定编。建议各地教育部门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多拿出一些编制,除了定向安排免费师范生外,还可用于优先选拔录用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小学任教,及时地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增添活力。

    3.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

    工资待遇低和工作环境差是众多农村教师外流首先考虑的因素。因此,国家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给予农村学校以财力支持,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心。同时,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在医疗、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等,鼓励广大教师扎根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实施政策倾斜解决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J].中国农村教育,2009,(3).

    [2]李正华.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亟待解决[J].教师,2010,(3).

    (编辑/乔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