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最好的科普

    周德书 龙闽君

    【摘 ? ?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回形针PaperClip”抖音号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的科普视频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本文分析了以“回形针PaperClip”系列视频为代表的科普类短视频在科普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关键词】科普传播;短视频;回形针PaperClip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几乎每个公众的社交圈子都充斥着疫情信息,高密度的信息轰炸与信息过载带来的焦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大部分公众获得有关信息都是通过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随着短视频的发展,一些传播科普健康知识的短视频也成为广大受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短视频即短片视频,一般指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10分钟以内的视频传播内容。

    移动终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提速,使得短、平、快的短视频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回形针PaperClip”抖音号在2020年2月2日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短视频获得较大的播放量和关注度。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科学普及,或者大众科学、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播形式以简单易懂的、让普通大众容易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介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使用科学方法、传播广泛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1]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网民科普搜索指数为23.25亿,同比增长22.25%,环比增长10.93%。其中移动端的科普搜索指数为17.65亿,环比增长9.15%;PC端科普搜索指数为5.60亿,环比增长16.91%,移动端科普搜索指数是PC端的3.15倍。[2]足以见得公众对于科普短视频的巨大需求。

    抖音作为短视频APP中的佼佼者,“回形针PaperClip”抖音号自发布第一期节目以来,该节目的播放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目前其在抖音和今日头条的粉丝数均为580万左右,成立一年多时间,“回形针PaperClip”已经成为国内做得较好的严肃知识类科普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之一,“回形针PaperClip”抖音号发布的科普短视频无疑在此次抗击疫情中起着较大的助力作用。

    一、移动短视频科普传播的优势

    (一)内容短小精悍,形式多样,通俗易懂

    长视频充斥着连篇累牍的资料、看起来枯燥乏味、阅读门槛高、需要耗费时间长、不适合当下人们碎片化的观看习惯,而短视频可以集文字、图片、3D建模、动画、视频、音频等形式于一体,视频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比如《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视频回答了多数受众的疑问:这场突然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如何发生和传播的?死亡率和传播速度有多高?如何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回形针PaperClip”的制作团队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用数字说话,并且进行可视化呈现,让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字变得直观起来,同时还设置拟物模板,三维立体的建模让科普知识表达变得简单易懂。

    (二)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

    早在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抖音出品的移动短视频《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在短短的4天内,累计播放量突破1.18亿。[3]如此强大的传播能力表明,利用移动短视频在网络上进行科普传播的条件已经成熟。《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视频发布后,短短几小时,这条视频就登上了各大网站的首页,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甚至还有些抖音名人都相继转发,“回形针PaperClip”因此登上了抖音热搜榜第5,转发留言里也是好评如潮,创造了科普类视频全网播放量破亿的奇迹。由此可见,科普知识以短视频的形式传播,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回形针PaperClip”的科普视频的目标受众是所有年龄层的人,根据麦奎尔等人通过对电视媒体的调查分析发现,人们接触媒介都是基于一些基本的需求,包括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会关系需求及精神和心理需求等,每个人的媒介需求不同。一般来说,青少年对科普视频的好奇心强于大多数成年人,但因为疫情与每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所以基本上每个人出于健康需求都会關注。

    (三)基于热点新闻和突发事件传播,关注度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回形针PaperClip”于2月2日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的科普视频,通俗易懂地向公众科普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也让公众得以了解这个疾病,了解更多新冠病毒的科学机理和防控措施,减少公众对于病毒感染致死的恐慌。恰恰是因为这个科普视频,使得“回形针PaperClip”一夜之间涨粉数百万,引来了巨大的关注,同时也点燃了公众内心中向往科学的种子,纷纷去看“回形针PaperClip”以往的科普视频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移动短视频科普传播的局限性

    随着抖音APP的火爆,许多科普类抖音短视频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为什么说马斯克是最接近神的男人》《你不知道的西安》等,不同的科普类抖音短视频对于各类科学话题的解读也是自成一派,极大地拓宽了公众的科学视野。许多进行科普传播的抖音号在制作科普视频过程中认为只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言之成理即可。于是,各账号间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不断上演流量争夺战,并且平台监测的难度较高,因此,需完善原创视频保护机制来保护原创作者的权益,并制定相应的追责机制。

    此外,短视频行业已步入平稳发展的时期,在盈利上主要有四大来源:内容付费、平台分成、广告变现和电商导流。“回形针PaperClip”和其他科普视频的作者一样,收入主要还是以广告变现为主。其中,2018年“回形针PaperClip”和腾讯围棋合作《围棋AI养成指南》,和滴滴合作《如何准确定位你的手机》,单条广告视频定制报价约为12万元。2019年在原有广告基础上,“回形针PaperClip”开设了一个广告栏目《回形针事务所》,专门做广告产品的测评,他们研究产品,把用户听不懂、看不懂的陌生技术讲清楚,直观展示产品的情况。例如,给在线办公产品“飞书”做广告时,直接还原了飞书的使用流程,展现飞书是如何满足远程办公协作需求的。然而,之前也存在一些推广性价比不高的产品,因引用了错误的数据导致视频制作不严谨,引发了广大观众的诟病。因此,在制作科普视频时,如何挑选优质广告主、如何合理地植入广告、做好科普与盈利相平衡,对“回形针PaperClip”而言是一个考验。

    三、短視频科普传播的优化建议

    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规划》,今后我国将大力推进新媒体等基于移动互联的“互联网+科普”新技术、新形式的运用,拓展科学技术普及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满足社会、公众对科普相关知识的迫切需求。因此,笔者以“回形针PaperClip”的短视频科普传播为例,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与用户的互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效应

    在“回形针PaperClip”的每一条抖音科普视频下面,几乎很少有对粉丝提问的回应,与用户的互动较少,与其他同类型的科普类短视频账号之间互动也比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回形针PaperClip”可以设置一些吸引用户的挑战性话题。比如,2018年8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在抖音平台发起了“谁说科学不抖音”挑战活动,反响非常热烈,话题浏览量超过4000万。该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了科学的魅力,为知识在严谨性和趣味性中找到了平衡。中国科技馆“神奇实验室”官方抖音号也曾在抖音平台启动了“我的科学之yeah”全民科学挑战线上活动,设置了像扔水瓶立在桌上、用铅笔来扎水袋等趣味性的科普游戏环节,拉近了公众与科学的距离,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获得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认可和积极参与。短短十几天,“我的科学之yeah”线上挑战活动就收获了32万余件用户投稿,12.7亿次播放量。因此,“回形针PaperClip”在每次发布新的科普视频时,可以选择性地回复粉丝提出的问题,策划一些线上或者线下活动来吸引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以此来增加互动与交流,进而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二)增强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的科普传播氛围

    在万物皆媒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节点,而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环境里,谣言或许会被不断重复,最后会让一些人以为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疫情肆虐之下,公众希望有更多的“回形针PaperClip”这样的传播科普知识的APP。但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的形成,也需要公众时刻秉持严谨科学的态度,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而“回形针PaperClip”虽然属于商业公司,但是作为国内科普短视频领域的top级别的平台,应该以身作则,学习前沿知识,争取在做科普的同时把事情讲得更有趣。同时还要发挥联动作用,做好表率,承担起“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使命,营造出良好的科普传播氛围,以带动整个科普行业的蓬勃发展。

    结语

    短视频时代已来,五花八门的科普类短视频也纷纷涌入市场,但科普类短视频的竞争终要回归“内容”二字,优质的科普内容才是王牌,优质的科普视频仍然是一片尚待开发的蓝海。纵观诸多科普类短视频,之所以能被网友大量转发,它们的共同点无疑是视频制作精良、文案深刻、作者对问题的思考和讲述都体现对人类、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因此,未来想要出现更多优秀的科普短视频,一定离不开行业监督、平台对原创机制的保护、科普创作者的努力以及公众科学意识的觉醒。

    注释:

    [1]苏皓东.科普普及的不仅仅是科技知识[J].科技风,2019(04):235.

    [2]《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2018年二季度)》发布,http://www.kepuchina.cn/more/201809/t20180927_738876.shtml

    [3]王宇.探讨移动短视频作为信息化科普传播方式的发展前景[C].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新时代公众科学素质评估评价专题论坛暨第二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8:341-349.

    (作者:周德书,广州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龙闽君,广州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

    责编:周蕾